《边城》教学案例

时间:2020-11-25 16:31:52 边城 我要投稿

《边城》教学案例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常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悲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终局的恋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体。大师用他油腻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着土偶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风景。

《边城》教学案例

  《边城》教学案例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节选部分中 ,风物人情之美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理解在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中所折射出来的人情、人性之美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小说人物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文,利用练习册了解作者作品;在课堂上,当我出示学习目标后,在讲授文本折射出了人情、人性之美时,却意外遭到学生的反对,有些学生提出了如下观点:

  1.认为翠翠爷爷死命不肯收下路人给的船钱,是愚昧落后自私并且毫无经济头脑的表现。理由是:⑴爷爷年事已高,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待嫁的翠翠考虑。⑵待嫁的翠翠需要花钱买嫁妆。⑶就算渡口为公家所有,过渡的人不必出钱,如有人愿意给船费,但要也无妨。⑷祖孙俩生活拮据,爷爷却为人如此的“不爱钱”,似乎与钱有仇般,处处与钱为难,思想过于落后愚昧。⑸祖父在别人面前能很快乐的夸奖翠翠,“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此件事便闭口不谈。”这就是自私,让人觉得他不希望翠翠出嫁,希望翠翠守在他的身边,结果酿成了翠翠一生的凄苦。

  2.认为在爱情面前,反映的不是一种人性的真善美,而是一种人性的虚伪,从而促使了大老的丧命,二老的离家,翠翠的凄苦;所以有些男生不喜欢二老,有些女生不喜欢翠翠。

  针对学生的质疑,我没有马上否定,更没有批评,而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通过提问、探讨、归纳、明确的方式来继续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一、品味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地方色彩的环境描写

  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记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厚实,朴纳而又传神。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边城》是 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充满牧歌情调的世外桃源,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是一幅用水墨绘就的五彩之画。其次让学生以分析第一段为例来归纳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常用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映衬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二、在六部分中,爷爷死命不肯收下路人给的船钱,在爷爷眼中,渡口为公家所有,故过渡的人不必出钱

  爷爷拒绝收钱的憨厚、固执、迂阔和天真在许多细节上展露无疑。芥微小事,老人的反应也庄严凝重,二者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爷爷身上的特性。这就是沈从文强调边城中人与社会的善的一面外,对诗性人格和诗性自然也施以浓墨重彩。爷爷拒绝收船钱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爷爷身上重义忘利、毫不功利的品质。祖孙俩生活虽拮据,可“不爱钱”,并非与钱有仇。文中描述当事情与钱发生关系时,爷爷的处理方式一定是互相推诿,仿佛钱是人人都不要的东西一般,在这些争执里,谁要是最后占了钱的便宜,谁就输了;你要给船钱就是“不讲理”,祖父而且还奉送给他一大把烟草。这就是茶峒人所尊崇的品德:人人以反功利为荣。祖父因为习俗而不得已收下红包这个细节实际是用了对比的方法强化了我们对爷爷的印象,也使我们对边城淳朴的风土人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和愚昧、落后、自私是两回事。如果爷爷收船钱,恰恰是功利的表现,那就不会成为沈从文笔下“世外桃源”里的人物了。

  三、关于翠翠在成长中的情爱观念,作者写得极为含蓄动人,就像朦胧羞涩的爱情短笛,虽凄婉但真实感人。(教师引导,让学生根据内容来分析)

  1.看花轿后的遐想。像文中花轿上船后,情窦初开的“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翠翠的行为不仅是出于好奇,也透露了女孩特有的心事,或许有对甜蜜爱情的憧憬。此时她的“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遥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这一句,于平静中勾画出无限的内容。

  2.翠翠初识二老时的矜持和甜蜜。翠翠初识二老,只当他是个轻薄男子,没给人好脸色看,但过后得知此人就是众人口中的“岳云”时她又吃惊又害羞,从而英俊勇敢又体贴人的二老占据了她的心,从此平添了难以言状的心事。

  3.文中插图。翠翠扭身而走、闭目垂眉的神情,似欲保护自己而又无力下垂的`双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她朦胧爱情难以遏抑的萌动。向右而吠的狗,向左凝视的二老, 向左张口的鱼,向右低眉的翠翠,构成了一个视线流动的整体:吠叫的狗和张口的鱼,把傩送对翠翠的倾心(鱼在神话、诗歌中是爱情的象征)和翠翠对傩送的貌似“排斥”实质喜爱的微妙感情表现了出来。

  4.至于大老的意外身亡和二老因内疚而离家,这恰是作品中的人情美。他们都有一种质朴纯真、善良热情 、助人为乐的品性,都是那样单纯善良、原始可爱,她们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教学效果:通过老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能客观辩证地看待文本的环境描写,能把握象征“爱”与“美”的人物形象了,对人性美难点的分析也突破了。作品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唯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力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着人物的气质里的。悲剧就是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爱、善、美)毁灭给人看。

  文本中可爱的人物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而现实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人却变得越来越功利、自私,尤其对爱情更是表现为强烈的占有欲。所以,就像有些同学所说:你可以不做大老、二老,不做翠翠,但你不能否定在他们身上确实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就像有些同学所说:爱,有时也会变成一种伤害;爱,有时也需要放手;爱,有时不光是占有;爱,有时也是一种境界。教学任务的完成,关键来自于对文本的探究。我们师生都感到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美的享受。

  拓展阅读:《边城》读后感

  作者用细腻平滑的手法描绘了又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车马的喧闹,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闭塞,但依旧有着它的悠闲自得。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就在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恬静的生活画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户单独的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描述着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人间往事,却透露着令人向往的淳朴民风,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细水长流,却不是如水一样无色无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爷一起守着渡船,相依为命,彼此关怀。爷爷,一个坚强的老人,同样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拥有的那份慈爱,为翠翠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

  不由得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结局或许不尽如人意,但不由得为祖孙间的关爱,兄弟间的情谊,男女间的感情而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这样一批有着淳朴,美好心灵的人。

【《边城》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边城》教学反思(7篇)05-31

《边城》教学设计11篇03-26

《观潮》教学设计案例03-22

《离骚》教学案例01-01

《望月怀远》教学案例06-22

《背影》教学案例评析01-26

朱自清《背影》教学案例06-20

木兰诗教学设计案例12-04

《木兰诗》教学案例12-03

木兰诗教学案例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