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

时间:2022-09-19 19:58:30 边城 我要投稿

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

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1

  真的很少有这样的一份纯真感情令人怦然心动。这份爱情带着乡村特有的芳香气味,饱蘸着独属于少女的胭脂体香,在这片因爱而清澈的蓝空下,慢慢的渲染开来,弥漫着整个白昼,也朦胧了有情人的双眼。

  翠翠不爱天宝,她就爱着傩送。她不会所谓的同情,因为爱情不需要施舍;她也不会拿乔的周旋于两兄弟间,复杂的纠缠不清,她的心意明确,然后便付诸于行动倾洒满腔爱意!在那个命运安排的夜幕,月色演绎的十分暧昧。

  傩送如天神一般从水面突然浮出,一滴滴的水珠从发梢流过棱廓分明的脸庞,流过年轻结实的胸膛,流过强壮有力的大腿,也流进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的心。就像缺水的鱼儿重回水中,突然而至的幸福让她像窒息了般。

  调侃的话语,嬉笑的神情,便也从此注定了一个女孩心的沦陷。于是就有了这流淌于日出与日落间的浓的化不开思念与哀愁。那时时发呆的神情,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幸福傻笑,那为了爱情义无反顾的执着,那坚守的诺言,望穿秋水等待的寂寞与绝望……

  这样的爱情,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了。所以,我们不需要现实中的翠翠,只要她永远活在书中就好,如此,这一份爱情最初的本真就会永远的流传下去。

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2

  《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田园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

  沈从文执意要把《边城》写成“纯粹的诗”,主要是出于“怀旧”的主观抒情并要把它凝结成“诗”。正如他所说:“这一年,我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和弥补。”

  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作者这股内衷隐秘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所以,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使故事本身成为对“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追觅与幻想。为此,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

  人物描写方面,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如,翠翠只爱傩送,因此明确地向爷爷表示拒绝天保的`求亲;傩送月夜上山为她唱歌传情,她在睡梦中身体随着歌声漂浮起来,“飞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象征美好爱情的“虎耳草”,追觅着甜蜜幸福的爱情。

  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衍生多变的波澜,切合、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幅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

  如,作者特意在故事中间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再加上几分童心话语的调色、叙述语言的抒情化等,构成了《边城》诗一般清新俊逸的风格。

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3

  读罢《边城》,心中久久无法平静,那些平淡朴实而优美的文字,那纯洁美丽却不得不以悲剧结尾的爱情。

  热闹的小镇中,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他们淳朴善良地相处,乐于助人却不求回报,甚至面对爱情,也要谦让起来。三个端午节的故事,美丽单纯的翠翠用行动和话语坚定了对爱的决心。可怜祖父始终担心她走母亲的老路,不肯告诉她事情的真相。世事无常,偶然的因素太多,我们既无法预测美好,也不能改变事实。每一次机缘巧合往往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陷入变化莫测的事端。

  在感叹边城人们的人性美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浑浊。摆渡的老船夫过渡不收钱,翠翠的娇憨与伶俐,傩送的善良淳朴,顺顺的豪爽大方,在现代的社会是何等少见。但是,人性中也有卑劣自私的一面。顺顺和二老不愿让间接害死大老的翠翠嫁给二老而使老船夫死在雨夜,让不知前因后果的翠翠孤单地守着渡船!

  边城的白塔边,美丽的阳光守护着孤单地女孩。生活也许充满了未知,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下去......

【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相关文章: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12-10

边城读书心得与收获09-09

边城读后感11-15

边城 读后感11-15

《边城》的读后感想06-20

边城的经典读后感10-22

边城的读后感10-22

边城读后感06-09

《边城》读后感05-29

边城的读后感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