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选登四季的诗乐
大自然因为有春夏秋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的美好,生动,下面是冰心文学大赛作品‘四季的诗乐’,与大家分享阅读。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选登四季的诗乐
凝泥土而成埙,削竹树而为笛,中华民族的管乐器就是这样简单、自然。可它也正是因简而“多情”,更容易抒发人的心绪,寄托人的情思。国史大师钱穆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曾说:“乐器愈简单,则吹奏者愈得自由发挥其内心之所存,乃愈为中国人所好”。
“方其人萧然以居,悠然以思,偶有哀乐在心,以啸以歌,斯诚人生中音乐之一最高境界。”民乐,在演奏时总能带来的一份春花秋月的联想。这也正是中国古乐讲求的“韵”之由来吧。
我吹奏管乐已有5年,技巧拙劣,不事雕琢。但每每吹奏,却乐意感受凝结的诗意随音乐流动起来,品一品其中的四季鸣响。
春
笛子是属于春天的乐器。不管是牧笛还是村笛,这芦苇最清脆嘹亮的发声加上紫竹最坚实灵动的共鸣,使笛声拥有了蓬勃的爆发力。这两种春天的植物,似给了笛音春天的生命。不论牧笛还是村笛,一曲《小放牛》、《牧民新歌》,笛声之嘹亮,在空中翻滚、集聚、爆发,轻轻颤动着远处的花草枝叶,丝丝入微。
笛子的故乡在姑苏。人们在初翻新绿的山谷中听着百鸟鸣啼,吹着《鹧鸪飞》;文人踏着青石板,在小桥流水旁吹着《姑苏行》。曲笛温婉吟唱,人如身处南方的雾气之中,又如徜徉在混合花草香和新土的气息的世界里。
箫啸而笛吟。断断续续的旋律,诉说着浅浅的才子伤春心事。如黄庭坚的“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雨绵绵不绝,春花萌发摇曳。黄酒饮得微醺的人,自在随性地将花别在冠上。窗外笛声充盈,一片春愁待酒浇。就连潇洒不羁的李白,在春夜的洛阳,随风闻笛,也听出了曲中折柳,故国之情,不禁暗问:“谁家玉笛暗飞声?”李隆基善奏笛。梨园中,梨花随风飘落,杨玉环正是伴着笛声起舞。笛音中,不知不觉又多了几分《长恨歌》的哀怨和怅然。
中原人吹笛子。而在我国的西南,多情的少数民族少女,已站在茶山上,吹起了葫芦丝。相传它是佛祖被少年的真挚爱情所打动,赠与少年帮他找回爱人的。它从诞生就浸润着爱情。
葫芦丝音柔,媚,被称为“东方萨克斯”。姑娘眨着明亮怜人的双眼,扇着长长的睫毛,目光穿过茶山的一片绿油油,望向远方。一曲情思无以言表,只得以一曲情歌期待山那边的回答。
倏地,婉转细腻的游动旋律回荡在群山中。簧片的细细振动配着可爱的大葫芦的扩音,妩媚的音符尽情地表达了她的心思。不一会儿,远在山外的他用巴乌对上了她的歌。
巴乌相传是神仙所制,帮助一位无舌少女唱歌用的。他粗大的手按动着厚实的木管,唱出了浑厚但同样婉转动人的旋律。巴乌和葫芦丝唱和着,仿佛两颗共鸣的心,在春花烂漫中诉说着情思。
夏
花蜕变为了夏叶,应是绿肥红瘦。排箫的声音,正是一片澄澈的夏日的声音。
排箫古称“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过:“爽籁发而清风生”。的确,排箫是数只高低各异的竹管粘合而成,人吹排箫,正如清风吹过参差竹林之声。吹起排箫,很容易就能联想到风。
排箫的声音通透到底,清明而透亮。虽然它并不嘹亮婉转,但利索的音质会在夏日给人带来一种清凉。高高低低的竹管如树林中层叠的树木。阳光透过叶的荫庇,在草地上留下梦幻般的光影。不拘曲子,只吹小小一首,吹出小溪潺潺,抚过一块块青石,在青苔上流过一片浸湿的凉爽。水晶帘动微风起,千万棵环合的竹树一起鸣唱,搅动着池水中的倒影。
夏,同时也沉浸在一片劳动者的汗水中。高粱的清香翻腾着、扑打着,在烈日的照耀下,在强大的水汽的蒸腾下,他们忙碌着。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描绘着这热火朝天的风景。吹奏唢呐,需要强大的气息,这也使其声音躁动、浓烈。正如黄土高原上炽烈的阳光和农民们极高涨的热情。
唢呐音量大,串霸气的花舌音,好像凤唳长空,高亢地表现着喜庆与热烈。奏唢呐的是底气十足的青年,体现着他们的力量美。而赏唢呐,需《百鸟朝凤》一样的欢腾气氛,表达最质朴的浓烈感情。
秋
“箫声咽”,秋日的萧然中,该有几声洞箫才好。
好箫,由竹子直接斩伐而成,不用雕琢,也丝毫不掩饰它的丝丝沙哑。
枝头最后一片叶的飘落,最后一丝热烈也化为了沉寂,最后一点喜悦也化为了萧索。黄叶随着风儿打着旋,一片片无力地陨落……地上又是一层密布入毡。迎着凛冽寒风,望着无边落木,苦竹的沙哑的颤音正和得上踩在黄叶上的丝丝哽咽。
面对城上如霜的月色,唐代的李益写下了“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杜牧怀念着秋尽江南草未凋,他想到了箫——“廿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苏轼的《前赤壁赋》,记载了这样一位吹箫之客:“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托遗响于悲风” ,箫音如此悲切,不知那位吹箫之客当时想到了什么。
相思、留恋、迷茫、厌战,多少对于韶华的追忆、对人生的无奈,被这满目萧然激发,又被这一只洞箫承载。这幽咽的箫声又化作了多少文人一声沉重的悲叹呢?这一声声的吐纳,记载了多少触目愀然的秋湖、秋月、秋水、秋叶、秋山和秋思?飘着残枝败叶的湖边,老人的箫声,敲起了暮鼓晨钟。
大漠的秋天,霜降之时,羌管的嘤嘤悠悠随秋霜降得满地。芦嘴里细微的响声,如寒鸟凄鸣。
这起源于中亚的乐器,奏起来声中还残存着千古不变的胡人的怪音,一遍遍描绘着永远凄凉的孤城。我听到这乐音,脑中便是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嘶鸣的声响,意味着万仞高山阻隔,意味着大漠以南回不去的中原的思念。它永远描绘着这样的画面:枯草、老树、大漠孤烟、坟冢、废墟、硝烟、铁骑还有那春风永远吹不到的孤独的雄关。
冬
屋内的炭炉上摆上一壶香茗,任雪花飘进茶壶中,苦雪烹茶,几丝淡香。焚上一炉香,一缕淡烟,配着这平稳沧桑的埙声,构成了最具禅意的的意境。
陶埙由泥土烧成,与高山相承一脉,声音便继承了山的悠远与厚重。陶土乐器沙沙的气音可以听出泥土的本色。埙的共鸣腔体很小,声音寡淡如水,正合了老子的“大音希声”。
禅乐中,埙是主角。因为这声音使人淡定,使人平静,可以淡化心思,让人想起老僧的低低唱偈的喉音。推开老窗,只见霏霏雨雪下,远处绵亘的高山已经被飞雪消抹了最后一点颜色,只留下一片空寂。没有鸟迹,没有人踪,没有树影,窗外的一切都虚无飘渺,一切都像水墨画中大量的留白,只剩下最边缘最浅淡的一缕点染。寒江上,孤舟里的身披白僧衣的老翁,参透一切,只剩下寒江独钓的悠然自得。
质朴的陶色承载着千年的韵味,低沉的呜咽讲述着千古的沧桑,大巧若拙的设计蕴涵着中国自己的智慧。埙,轻中见重,朴中见华。
吹土为佳音。
国乐如诗,有大雅。且听去。
冰心文学大赛作品选登四季的诗乐
冰心的这四首诗选自诗集《繁星 春水》,是仿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飞鸟集》,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回忆,短小精悍,不追求韵律。在随意地挥写里蕴涵着朴素的哲理。
第一首《母亲》是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第二首《纸船》是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感恩和回报。着力于对母爱的感恩与汇报。
第三首《成功的花》以花喻人,写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是泪和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
第四首《嫩绿的芽儿》歌咏美好的青春、积极的生活,勉励青年要有服务、报效祖国的忠心。
《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
发展你自己 !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
贡献你自己 !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
牺牲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