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学

时间:2024-07-10 18:37:53 采薇 我要投稿

采薇教学范例

  《采薇》采用起兴、重章叠唱之法,表现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采薇教学范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积累字词,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

  ⑵ 了解《诗经?采薇》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唱等艺术特色。

  ⑶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诵读,感知课文。

  ⑵ 小组合作探究,积累相关字词,理清课文大意。

  ⑶ 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了解诗歌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经历。

  ⑵ 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把握戍卒的形象,领会其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2、体会本诗中融情于景、比兴、重章叠唱等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播放《说句心里话》歌曲导入新课

  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的是和平年代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而思乡的情感在战争年代尤为浓烈。几千年来,表现战士思乡主题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清代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长河中,这些优美的诗句涌动着无穷魅力。饮水思源,当我们追溯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耀着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诗集的《诗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经·小雅·采薇》篇,走进那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感受征人的情感和泪水。(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知识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下面请第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伟大作品。

  明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 “兴”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检查预习

  1、自读一遍课文,勾划出你认为要注意的字音。

  多媒体展示生字:

  遑 靡 载 疚 戎 牡 腓 弭

  2、第二小组文字障碍是如何解决的?

  ⑴ 通假字

  莫──暮 棘──急 华──花

  ⑵ 词类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

  岂不日戒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日日)

  ⑶ 古今异义:

  小人所腓小人

  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今义:道德卑劣的人。

  君子所依君子

  古义:将帅今义:道德高尚的人

  ⑷ 重点词语:

  作 柔 刚 思 维 止 斯

  3、翻译课文。

  4、齐读课文,注意重音和节奏。

  四、整体感知

  1、概括本诗内容:

  明确:本文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感情极为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走在回乡的路上也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沉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对战争的不满以及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

  2、理清思路(多媒体展示):

  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

  五、赏析课文

  1、研读第一部分:

  ⑴ 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

  通过时间推移来表现他内心的渴望。

  ⑵ 怎样看出时间推移?从文本中找。

  明确: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绽放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⑶ 你能描绘出士兵采薇的画面吗?

  提示:诗歌一开始展示了一幅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摘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那种情感是焦急忧伤的。

  明确:是啊!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说明时光的流逝,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回家呢?思家之情随时间的流逝一步步加深。

  ⑷ 体会重章叠句的手法及作用:

  提问: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板书)这种手法我们以前在《蒹葭》里学过,另外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伦的《断了的弦》等歌词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

  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⑸ 三读,体会音乐美和战士的情感。

  分组比读,用低缓的语调,体会焦急忧伤的情感,看哪一组情感把握得好?

  2、研读第二部分:

  ⑴ 提问:作者除了上文写征夫思归外,第四、五章还写了什么?

  明确: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⑵ 提问: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写了哪些细节?体现什么感情?

  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

  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就像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豪迈的吟唱:“战地黄花分外香”。

  ⑶ 你还读出了什么?

  提示: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了艰难的征途。他们南征北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十分凶恶的敌人。

  ⑷ 提问:戍卒把怨愤归结于周王室了吗?

  明确:没有。他们虽有怨愤之情,当面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时,他们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热爱祖国、厌恶战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样看来,字面上并没有写思归是不是离题了呢?(讨论)

  明确:当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挣扎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乱箭的时候,当他们日夜不得安歇的时候,怎能不加倍向往安宁和平的生活呢?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

  ⑸ 四读,齐声读出高昂的爱国情感。

  3、研读第三部分:

  ⑴ 提问:是啊,在疆场奔波的日子的确让人度日如年呀!那么,他回到家乡了吗?心情如何?

  明确:回到了。

  提问:战士的心情是不是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狂喜?

  明确:不是,而是很哀伤。

  ⑵ 提问:作者如何表现这种哀伤的?有直接描述的句子吗?从文本中找。

  提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⑶ 提问:除此之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此时的心情?有一句被东晋谢玄称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作者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六、品味重点语句

  最后一节是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你是如何理解的?(鉴赏、评价、改写)

  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评价:

  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

  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多媒体展示:

  韦凤娟在评论中写到:“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叶天蔚有篇很有韵味的随笔──《刺痛感觉的那一句》,她说:一次,她读《采薇》,读到末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一种痛感传自心底,忧伤填塞胸腔,禁不住潸然泪下。那是苦涩,是孤独的滋味。

  自读最后一段,认真体会其中的韵味。

  七、理清全文情感变化的思路

  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投影)

  八、五读全文,把握情感基调──悲怨,注意音调的变化:低缓──高亢──低沉

  九、课堂小结

  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诗人用心灵浇灌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读《采薇》,我们被那浓浓的乡愁深深地打动了。其实,乡思情结有丰富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每个人都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入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故土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的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台湾作家余光中说:“烧我成灰,我的汉唐魂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可见,乡愁是离家在外的游子们美好而深情的恋歌。

  十、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余光中《乡愁》。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愁的作品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拓展阅读:《采薇》全文与译文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冒出了芽尖。说要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豆苗采了又采,苗苗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打胜仗!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教学】相关文章:

采薇翻译 采薇全文01-07

《采薇》教学实录04-19

采薇教学设计04-20

《采薇》名师教学04-19

采薇教学稿04-18

《采薇》教学课件10-01

《采薇》教学目标01-04

采薇教学案03-24

诗经采薇教学03-24

采薇教学实录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