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

时间:2024-09-27 06:38:58 岑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

   引导语:悲壮奇丽是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那么关于岑参诗歌中的“奇丽”,是怎么体现的?

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

  奇丽

  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评价,历代都离不开“奇丽”二字。

  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充满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书中还引用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的诗句,说明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文物。诗人方东树认为岑参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唐人殷番也称岑参边塞诗是“诗语体峻,意亦造奇”。

  奇丽的艺术的风格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瑰丽奇伟,骋翔天地。屈原的奇,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更是得到普遍的体现。

  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

  (一)、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

  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所有这些,岑参给我们展现了一副边关神奇雄浑的巨幅画卷,令我们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但它又是边关生活的真实再现,与屈原的上天入地,驰骋天地的想象不同,岑参所言,都是现实生活的事物,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银山碛口风似箭,……飒飒胡沙迸人面。(《银山碛西馆》);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轮台路上马蹄滑。(《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赵将军歌》);还家剑锋尺,出塞马蹄穿。(《送张都尉东归》)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十月过沙碛,终朝风不休。走马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茫茫沙海,巍峨雪山,风沙迸面,乱石飞奔、利如刀,走马蹄脱、血流……

  奇冷、奇险、奇苦的景象,风云变幻、冰天雪地,风刀霜剑,艰苦异常的环境,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奇异无比,使人惊叹不已的世界!元朝人辛文房称岑参来往于“鞍马烽尘间,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他不称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而重在肯定其诗调之“高”。

  辛氏认为岑参边塞诗是唐兴以来“罕见”之作,是和岑参的边塞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首先得边塞奇异瑰丽的山川景物之助,其诗作中某些新颖的警句和奇特的意境,并非诗人主观臆想凭空创造。由此可见,岑参边塞诗中之奇丽,其内在生命在于——真实岑参边塞诗中写实之“奇丽”,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边塞山川景物的独特的审美情趣。面对飞沙走石、冰天雪地、严寒酷热的边塞环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诗人岑参怀着追求仕途功业而从军出塞,在边塞的生活和征程中岑参以宽广心胸去适应它,以昂扬的热情去审视它、感受它,因此严酷的自然在他面前显示出雄奇瑰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塞外早寒,风云变幻无常,当飞雪随北风铺天盖地而来,奇寒难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时。面对千树万树雪压枝头的山原,诗人以梨花盛开的春色比喻,在广阔无垠天寒地冻的边地,展现出江南盛春梨花似海的绚丽春光,令人忘却冰雪奇寒。

  这雄奇瑰丽的美,是天寒地冻、风雪狂虐的客观之景和诗人乐观进取、不畏艰苦的主观之情水乳交融的,当中包含盛唐时代蓬勃向上精神,岑参“也知寒垣苦”(《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但他怀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信念,面对边地严严酷的自然环境他却毅然前行。

  由于有这种信念,他面对边塞的山川景物,生活,自然就由陌生、好奇到熟谙热爱,然后诗人以无畏的热情去克服思乡愁绪,去看待严酷的自然条件,去赞美艰苦卓绝的征战生涯,进而以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边地各种各样奇丽的美。如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环境中孕育而成。风雪狂虐,大自然呈现出来的严酷和残暴本身不美,也不可爱;但是在诗人眼中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它时,却化出诗人笔下雄奇瑰丽的美,让人感受到春意暖暖。

  又如岑参边塞诗中描写边地官兵冬夜急行军的情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这样的急行军是在冬天北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条件下进行的,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绝不是江南花前月下的景象可比。这种飞沙走石的景象并不美,但把它写出来表现了战士面对严酷自然无畏之情,也能显示出动人的美来。

  风格之奇在岑参的边塞诗里,也是写实的,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两句诗,

  第一,写出诗人的的内心真切感受,在诗人的内心深处,好像雪浪在边关的鼓声的汹涌澎湃,连阴山也在战士的呐喊中颤抖,鼓声和呐喊声惊天动地,这是诗人的真实感受。

  第二,鼓声和呐感声也传递了化的余动,引起其他物体的连动,做为那个时代的诗人,岑参现感觉到了这一点。至于草木、朔风、雪海、火山、漫天飞舞的黄沙,扑天盖地的白雪,这些也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岑参把它们都写进了诗中,对于诗人本身来讲是无意为之。然而对于不了解、不熟悉边地风光、生活的我们来说,这些事物又都是新鲜的,充满神密的,岑参无意求奇,却又奇在其中,这也是他的特点。

  (二)、岑参边塞诗中艺术色调的“奇丽”

  艺术色调的奇丽在岑参的边塞诗中,则体现于对边地风光的描写,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主体体现的是奇冷、奇寒,这也是边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诗人却以奇丽的风格表现出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不是春花,却胜似春花,是一种多么美丽的精神境界,在奇冷、奇寒中透露春的讯息,这讯息不是真实的季节物候之变,应该来讲是诗人美丽心境外延。

  诗人将雪花看作将开的梨花,在奇寒的边地中吹来的一丝的暖风,这种美丽的心境,连贯全诗。所以面对冰冻、愁云、白雪、胡琴、琵琶,这些看了令人心冷,听了令人幽怨的声音,在这样严酷的自然面前,诗人的心中却是美丽的,从这些我们看出诗人美好的情怀及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感情。

  又如在《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这首诗中,寒风怒吼,积雪奇厚,寒冷到“都护宝刀冻欲断”的地步,然而岑参的诗中却忽然出现“青青松枝”。美丽的生命在寒冷中傲然挺立。所以说岑参的这些诗,是对生命的讴歌,对美的追求,诗的风格之丽,无与论比。

  (三)、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风格之“奇丽”

  岑参边塞诗中的语言的运用上平谈而奇丽,如“剑河风急雪片阔”句,以一“阔”字,描写剑河雪片之大,写出了雪片极其迅猛,也写出雪片厚而重,是写实,既不同于谢道韫“末若柳絮因风起”,状江南雪花之轻盈,也不同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之夸张;

  又如“平沙莽莽黄入天”,以“莽莽”二字描写沙海无垠、天低野旷,整体景物雄浑。“莽莽”二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其精确,精确而体现为奇丽;再如“飒飒胡沙迸人面”句,以一“迸”字,描写飞沙走石扑面而来的威力,逼真传神,然“迸”字也属平淡无奇的动词,但感之却使人如入幻境;诸如“轮台九月风夜吼”的“吼”字,“风头如刀面如割”的“割”字,“衣裘脆边风”的“脆”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名句,读之也使人感觉字句真切自然,描写诗人见闻感受,均无夸张之痕迹,又有新鲜奇丽之妙,将人们未曾领略过的边地风光或逼真地描摹、或精确生动地比喻。岑参边塞诗中于塞外山川风光景秀,于如实描摹中自然奇丽,妙语警句,有似方外飞来自然浑成。如前所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是一例。

  又如“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醉里送裴子赴镇西》),亦可谓意境奇峻,然而语言表现,却极平淡。由北庭前往安西,必须越过天山,骑马上天山,的确如上云端。诗的题目为“醉里”,然其描写行人走马上天山的景象却如此逼真,绝非醉后狂言。

  (四)、岑参边塞诗中的“奇丽”的特点,还表现在他的诗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响亮的音调和明显的节奏

  如《走马山行》这首诗中,草是黄的,沙是黄的,金甲本是黑的,但都看成黄的,雪是白的,烟尘是黑的。岑参大概无心特意突出这些颜色,却是自然而然地把这些颜色摄入他的诗中。

  又如《胡笳歌》中,胡人的胡须是紫的,眼睛是绿的,可见岑参对色彩非常敏感。再者《走马山行》三句一韵,节奏快而有力,《胡笳歌》两句一韵,节奏快而短促,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有这样几句“弯弯的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潇潇今夜深深。”,诗中头一句的结尾,是第二句的开头,就象一条丝线把珍珠串起来,这样就像给“奇丽”的风格添加了色、香、味,令人叫绝。

【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相关文章:

岑参诗歌的风格特色及具体表现05-30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08-31

岑参的“参”怎么读?06-25

浅析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04-30

岑参研究07-30

岑参的简介11-24

岑参的诗06-26

岑参的诗词经典07-02

岑参的经典名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