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赏析

时间:2024-10-31 20:54:20 岑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赏析

  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用浅近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格调诙谐轻松,是别具一格的小诗。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⑴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⑵。

  道旁榆荚⑶巧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白话译文】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

  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

  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见有老人卖酒,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诗人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拓展阅读:岑参的“参”怎么读

  答案:岑参读“cén cān”

  是不是很多人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读错了呢?岑参要是知道后世人把他读成人参的参,不知道会不会从地下跳起来哭/(ㄒoㄒ)/~~

  为什么读cén cān?

  曾子即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6年,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据宋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太子巫居鲁国南武城(即今山东费县)“巫生夭,为季氏宰;夭生阜,为叔孙氏家臣;阜生点,字晰;点生参,字子舆;参生元,申”。

  《孔子家语》卷九: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参后母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不贤,因出之终身不取妻。

  曾参父子同为孔子学生,而曾参学问见长于其父。孔子的“弟子三千”中有其父,而“贤人七十二”中却以曾参为首。曾参除学问外,尤以仁孝著称。《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参首先提出,而为孔子采纳的修身养性方法。据传《大学》的作者就是曾参,曾参也是《孝经》的作者,有人说曾参实为孔孟学说的承上启下者,所以世人尊其为“宗圣”,称为“曾子”。

  曾参的“参”的读音究竟是shen,还是 can?

  我就此事,问过我的祖辈,他们念过私塾,听他们的老师口耳传授——都说读“shen”。就习惯而言,曾参之“参”是念作shen的。清初学者车万育(1632-1705,湖南邵阳县人,康熙三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后升掌印)著《声律启蒙》是私塾教科书,也是旧时习诗作对的入门书。《声律启蒙》的 “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

  毫无疑问,这里“曾参”押的是“侵韵”,参读作shen。那么车万育编书依据什么呢?我认为是依据唐宋诗。

  在唐诗中有一首宣扬孝道的五言古风——白居易《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画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这首影响深远的诗,解放前国文教科书选过,今天仍用作台湾省的初中课文,押的还是“侵韵”。

  到宋代,王安石两次把“曾参”写入诗作,如: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全宋诗》卷556):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初去临川》,《全宋诗》卷562)。

  可见,唐宋诗人的作品中的曾参之“参”念 shen,不可动摇。

  北宋有位词人叫高似孙,对此质疑过,他认为:曾子者曾参……予读先太史《史记注七十二弟子传》参字子舆,晋灼读音“如宋昌骖乘之参”因并及之。(《子略》卷一“曾子”条)。高的观点是——曾参之“参”通“骖”(独辕车所驾的三种马),念can;可惜这一观点后世应者寥寥,只有明末清初人周亮工(1612--1672)笔记集《因树屋书影》转载了一下,这是学者在书斋里的发现“趣味”,社会知晓面不广。而清初人把“曾参”编入教科书,家弦户诵,三尺童子皆知,所以积非成是,约定俗成。所以解读《论语》的权威著作——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所附《论语词典》,以及《论语辞典》(安作璋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页310,2004年7月)都注作“音 shen”。

  至于有关汉初名相“曹参”名字的读音,《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卷》注作读音“shen”。笔者应该读can,因为曹参字敬伯,理所应当念“参拜”之“参”。 有关诗证见苏轼写给黄庭坚的作品,如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苏轼《再和二首》, 《全宋诗》卷81)句,押的就是“覃”字韵,足可证。

  还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其人资料缺乏,故很难从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信息。已故文史学者蒋逸雪先生认为“岑有高峻义,故连类相属名参商之参”(王骧:《怀念蒋逸雪前辈》,《镇江史志通讯》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注作读“shen”。这说法值得商榷。笔者查到岑参曾祖文本、伯长清、父植,特别是乃兄岑况颇有文名。杜甫诗赞曰;“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幼年丧父,由岑况教养长大30岁,应举登进士第。与哥哥取名“况”(“况”作“比况之况” 义)相联系,岑参之“参”有“比勘、验证”义。著名华人学者叶嘉莹教授2004年7月25日在题为《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的讲演中说:岑参的 “参”字,有不同的读音。由于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参”读作“深”,所以西方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都把岑参的“参”也拼成“深”的读音。可是根据考证,这个字不应该读作“深”而应该读作“餐”。因为岑参曾写文章说他的祖先有很多人都参与公卿之位,他们家里希望他也能够参与公卿之位,所以取名岑参。

  因此,从俗以及历史传统,曾参之“参”念shen,曹参、岑参之“参”念can;如果严守古人名字解诂的规矩,三人名字的读音应该一样,都念can。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赏析】相关文章:

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译文09-09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08-31

岑参《过碛》赏析10-29

岑参作品《春梦》赏析04-27

岑参《醉后戏与赵歌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08-16

岑参《冬夕》原文及赏析10-25

岑参《逢入京使》赏析05-28

《暮秋山行》岑参 赏析05-30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_岑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7-30

九日寄岑参原文及赏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