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王安忆

时间:2024-07-20 16:13:45 长恨歌 我要投稿

《长恨歌》王安忆

《长恨歌》王安忆1

  选择《长恨歌》进行公开教学,是带着尝试的心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篇课文是块硬骨头,这篇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难度系数大,常常让人无从下手,不易把握,令人生畏。

  我的理想是通过《长恨歌》的教学展示一种空灵、诗意、唯美、厚重的课堂。空灵飘逸,是筑于厚重之上的;唯美与诗意建立在实践创新之上的;浪漫与理想是建立在执着与感动之上的。

  这是一节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我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大量留白,唤醒学生潜意识。一会儿引领学生陷入大家深深的思索,一会儿又通过朗诵让学生动容,深深地沉浸其中,一会儿一个不经心的问题引起学生多少联想啊!

  这是一节让学生感动的课堂。用一片云去推动令一片云,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毕竟是1000多年前的诗歌,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风流早已被雨打风吹去。还原千年前的悲剧,对千年后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我力图通过知人论世,生命对话,达到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通过“我歌长恨”——“我解长恨”——“我写长恨”几个环节的设置,引领学生逐渐深入对《长恨歌》主题,仅仅扣住一个“恨”字。通过杨贵妃之“恨”、李隆基之恨、“白居易”之恨三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多种手法最大可能地把李杨帝王爱情还原成作为常人的.爱情,让学生体会到李杨爱情的坚贞。通过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让学生对李杨爱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从中也体会到白居易内心矛盾:他既恨李杨浪漫的爱情夭折留下无尽憾恨,也恨荒淫无度自酿苦果,所以我觉得作者感情是复杂的。诗词教学丰富的情感是通过学生的善感之心表现出来的,所以诗词课堂应该是培养拥有学生善感之心的天地。

  语文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课堂。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很强势,而且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匆匆板书,有贴标签之嫌。再如,课堂的分析、欣赏有余,吟诵不足。

《长恨歌》王安忆2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一种富有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上海女人的生活和情感。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安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在《长恨歌》中,王安忆以一个女人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非常鲜明,她是一个聪明、敏感、有思想的女人,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王安忆却能够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了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之外,王安忆的叙事风格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她的语言优美而细腻,能够让人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的细节。她在叙述故事时,也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使得小说充满了深意和哲理。

  从主题方面来看,《长恨歌》探讨了爱情、家庭、婚姻、事业等多个方面。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之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个结局虽然看似圆满,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失去了许多东西,包括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梦想、自己的青春。这种代价是值得思考和反思的。

  在阅读《长恨歌》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安忆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她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地位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思考。同时,她也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这些思考和反思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上海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人性。

《长恨歌》王安忆3

  有感于小说研究课堂上老师对王安忆《长恨歌》的讲解,用了将近一周的琐碎时间,在图文有间断却安静地读完了这一本。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就一直在想,王琦瑶是怎样的一个令他人也令自己迷恋的女孩儿,其一生又是如何在被他人迷恋、自我迷恋中走向终点。

  其实,最初的王琦瑶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上海弄堂女孩——和其他女孩一样,她扎着辫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和其他女孩一样,她哼着收音机里的小调,挑个周末的日子去电影院看费雯丽的《乱世佳人》;和其他女孩一样,待字闺中、爱去照相馆拍照并对着橱窗里曳地的婚纱发呆梦想着。但和其他女孩不一样的是,上天给了她一个让全上海人都认识她的机会,一张登在杂志《上海生活》封面的王琦瑶的照片,让她成了人人知晓的“沪上淑媛”,可住了男男女女的心,更可住了她自己的心,之后的“上海三小姐”的称号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让上海的老老少少迷恋上了这位不算艳、不算风情却足够吸引人的王琦瑶。而这,恰恰是王走上迷途的标志性一刻。

  之后,很快地,李主任,当时在上海算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将王琦瑶接进了爱丽丝公寓,让她成为供自己怜惜疼爱的金丝雀。王琦瑶知道,李主任是代她好的,李主任是不加思索、毋庸置疑的绝好归宿,李主任能带给她安稳美好的梦。她不知道的是,她自己走上了一条自我迷恋的不归路,这个梦再美再好也只是个梦终有醒来破灭的一天。

  爱丽丝,一个美人,一段情,终究躲不过乱世。李主任在一场飞机坠毁事故中罹难了。那王琦瑶呢?她来到了可供避乱的外婆的娘家邬桥,是的她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却永远也回不去过去的生活。就像外婆能够穿透四十年以后的目光告诉我们的那样,王琦瑶的`这一生开错了头,怕是拗不回去了。

  拗不回去的时光,无法毁灭已经膨胀的幻影。即使是在邬桥这个似乎与喧嚣与繁华无关的地方,即使是在平安里三十九号楼这样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王琦瑶又重新填补起已经残缺了一大块的梦,而那一片一片,终究补不全她的美梦,王的一生注定从她走上迷途开始就注定是孤独的,她的青春和美貌是所有带给她希望的幻影一次次出现一次次被毁灭的过程中走向枯竭的。因家庭压力更害怕承担责任的康明逊也好,被王琦瑶栽赃嫁祸的萨沙,还是一如既往照顾王对王关怀备至的程先生,抑或是比王小了20好几的老克腊,这些在王之后的三十年中相继出现的男人,都或多或少地给王琦瑶的生活注入了些许生气和希望。而这些生气和希望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们这一位位很快地就终止了对王琦瑶的生活的介入,仿佛从未进入过一般。而这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王琦瑶自身。她始终生活在一种自我迷恋和陶醉的常态中,她足够自信以自己的青春和美貌挽留得住这些男人,她的记忆始终停留在《上海》生活的杂志封面上,始终停留在“沪上淑媛”、“上海三小姐”这些耀眼光环下。那西班牙的桃木盒,装着的不仅仅是李主任留给王的金条,更是那段对王来说最珍贵最珍贵的记忆,这也是她在垂死十分还在与长脚争抢这木盒子的原因。木盒被枪,王的幻影也彻底地被毁灭了,她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文中多次出现的夹竹桃,是那种不极美极艳的花儿,却足够吸引人,它开的是满枝桠,可终究是结不出果的。这像极了王琦瑶,上海的弄堂女孩儿,不够艳丽和风情,却乖得足够惹来他人疼惜怜爱。而一直都活在春风拂面的三月、满目幻影的她,一辈子都未曾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幸福,就连死之前眼睑里的景象也还是四十年前的片场,这个给王制造梦的地方,带给她迷途和不幸的地方。

《长恨歌》王安忆4

  慈祥的浦江水流淌着的,是华都上海。弥漫着烟火人间的,是上海弄堂。幽幽的闺阁中走出的,是小家碧玉。上海弄堂中的小家碧玉,是王琦瑶。

  旧上海的弄堂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王琦瑶。清晨,王琦瑶理起衣装去上学,傍晚,王琦瑶蹲在门口喂波斯猫。端坐在窗前绣花的,是温婉的王琦瑶;和父母怄气不吃饭的,是倔强的`王琦瑶。一同去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的,是一群王琦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的是王琦瑶的小像,绸缎店里选料子的,是王琦瑶在为自己作嫁衣。王琦瑶,是上海女儿的代名词,上海女儿,骨子里都是王琦瑶。

  那是,年轻时的王琦瑶。

  当岁月渐渐流逝,青春不停褪去,王琦瑶便不再是王琦瑶。和阿二笑谈的王琦瑶,是经历过事情的大姐,弄口摆打针摊的王琦瑶,是迫于生计放下架子的旧时小姐,与严师母打麻将的王琦瑶,是放下旧时灯红酒绿的妇人,周旋在康明逊萨沙之间的王琦瑶,是男人们的情人,与程先生蒋莉莉纠缠的王琦瑶,是高贵美丽的女人。是不合格的母亲,在薇薇身边;是忘年交的女友,在张永红身边。最后,与老克腊缠绵的,长脚捏在手中的,是一个早已年老色衰,却不甘被时代淘汰,一个令人有些作呕的老女人。

  终其一生,王琦瑶是王琦瑶,亦不是王琦瑶。王琦瑶的一生,是等待的一生。

  那是王琦瑶所构筑的童话,王琦瑶便是童话中的公主,公主寻找着王子,王子却没有及时出现。公主遇到了国王,国王是李主任,公主遇到了侍卫,侍卫是程先生,公主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公主都与他们交谈,然而事实上,公主一直在等,等待王子的出现。

  在五光十色中,王琦瑶一直寻找着她的真命天子,然而找一个,找错了,再找一个,又错了。然而每找一次,王琦瑶便丧失了一样东西,这样的丧失,使王琦瑶找到他的概率更小。

  公主不停的出卖自己的饰物,以换得旅费,殊不知,公主失去了一切,便不再是公主,又怎能找到王子呢?

  与李主任失去了童真,与程先生失去了真诚,与阿二失去了贞节,与毛毛娘舅失去了爱情,与萨沙失去了原则,与老克腊失去了自尊,最后,长脚夺走了她的生命。

  王子看见公主身边的一群人,又怎敢靠近公主呢?公主不停地等王子,却没有给王子相认的机会。

  王琦瑶的外婆早就知道这一切。她想,这孩子头没有开好,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早点梦醒未必是坏事,趁了还有几年青春,再开个头。不过,这开头到底不比那开头了,什么都是经过一遍,留下了痕迹,怎么打散了重来,终究是个继续。

  上海的夜,依旧灯火通明,上海的鸽子,看透了上海的心。

《长恨歌》王安忆5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鉴于此,在讲解诗歌时,我们首先以诵读为主。

  诗歌是优美而隽永的文学,需要我们用心来体会,而朗读恰恰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特别是诗词的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风格不同的诗词,朗读的语音、语调不同,对学生的熏陶也有所不同。俞文豹《吹剑续录》曾载:“柳郎中(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不同的“唱”的情态,正是如今对诗词的朗读情态。《长恨歌》突出一个乐极生恨的主题,朗读这首诗,前面欢快,中间急促,后面低沉哀戚,最后喜中含泪,悲喜参半,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诵读时语调不宜过平。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把握语调,播放朗读录音。

  其次,在讲解诗歌时,我们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貌之美,一是情之深,一是恨之痛,并在指导过程当中把古今描写女子的名句引来吟赏一番,并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已经渐渐懂得抓其神韵了,从《诗经硕人》里面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魏晋唐元一直到雪琴《红楼梦》中黛玉的描写,这中间是一个大的跨越。进而启发学生懂得应该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突出其人物个性。

  在讲解情至深时,主要从事和情两点来谈,事从生前死后找,情从直接间接寻,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最后,对于千年以来争议颇多的主旨,我们一句带过了,千年都没解决的问题,了解就好,为之讨论明确答案则就没有必要了。

  反思不足处:

  一、预习不够,学生没有先结合课下注释自疏课文,导致理解课文时进度有点慢,下次注意布置预习。

  二、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在主题讨论环节,学生的表达方面还有待教师的指导和加强。

《长恨歌》王安忆6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上海女人王琦瑶四十年的爱恨情仇。白居易《长恨歌》中有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王安忆谱写的也是一曲无尽哀婉的长恨歌。

  王安忆自己就说过:“在那里,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的确,《长恨歌》以王琦瑶的视角,展现了上海四十年的风云剧变。王琦瑶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她身上有浓厚的上海市井气息。她美丽优雅,精致时尚,但却似乎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前前后后和几个男人都有情感纠葛。她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上海女人的代表,在那国家动乱的时刻,满腹爱恨情仇。

  文章中有一处的描写令我记忆深刻,是说到处都有王琦瑶,读书的王琦瑶、伤感的王琦瑶……这也正是印证了王安忆所采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集中刻画、极力表现王琦瑶的形象,来展现上海市井众生相。

  我不能理解王琦瑶“嫉妒”女儿薇薇的年轻,薇薇嫉妒母亲的美貌时尚。母女二人本该和睦友好相亲相爱的,怎会沦到如此地步。或许是王琦瑶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人,但又注定不是一个平凡慈爱的母亲。

  都说王安忆的作品颇像张爱玲。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老上海中的女人,字里行间都有一种彻骨的荒凉。而王安忆在这部《长恨歌》里的语言却像要把现实血淋淋地解剖在你面前,有种异常的冷静,还伴着哀伤,不时让人在感叹无奈的同时还有种恐惧感。王琦瑶最后死在一个窃贼手里,结局总觉得有点突然,更准确地说,是有点仓促。而这又照应了小说开头王琦瑶在片场看到的一幕死去女人的情景。看来王琦瑶的悲惨命运是注定了的,她摆脱不了长恨唏嘘。

《长恨歌》王安忆7

  你以为全心全意的不计较,在于别人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凡事适度才不会伤害彼此吧。也许王琦瑶可以倚仗的只有她的美,她想要的那份荣华她也知道仅凭自己那种乖巧的美登不上繁华世界的顶峰,于是就甘心的漂浮着,落得一个自由的心,独自个享受这份满足,即不在乎家人,也不在乎朋友,至少这个选择是自己的,遇到一个完全有权利主宰自己的人,若是自己想要的他都可以给,那就不做什么非分之想了,不抗争,已然是满足,也是有自知之明,现在的一切已经是她可拥有的极限,于她来说就是圆满,虽然别人可能全然不理解,也满是不屑!

  吴佩珍对王琦瑶的付出,也许她自己本性的对爱的自主选择,虽说同性,但不妨碍她自由自在的爱,做自己,那个快乐单纯不设防的吴佩珍,这种关系也是在那个童真的`年代最不被质疑干涉而且可以自主的一段时光,是她的美好时光,至于后来,她不过走寻常人惯走的路,以至于结婚这件事对于她来说并不值得炫耀,尤其是王琦瑶跟前,所以,她来告别,也是对曾经的美好的告别,真的回不去了,虽然早知如此,但心里是一直不曾放下的。爱情若不限定是异性之间,王琦瑶其实应该算作她的初恋,不论她们彼此知与不知!

  一直觉得爱原来就是一个人的事,但世人总是要个回应,以为那样的才是圆满,但圆满原本就在乎于自己的心,你自相信,不曾怀疑,一念不生吧,那个被爱的即使不愿或是各种理由,也或是他自己也同样陷入爱恋,只是在别处,但他总是知道的,而你不给予希望的爱,其实早在自己的内心幻化了一个形象,也早就千百回地相互倾诉缱绻缠绵,以至于那人可以不活在现实里,只在梦中也一样。

  心神沉浸其中,浑然不觉时,他人的言语也是一点儿也听不进去的。

  这也可以解释那些别具匠心的人,多自己喜爱的物,或是一种艺术,科研,发明的执着沉迷与专注,真爱,你只管向前,找到了通路,那光明不是走向你,而是你走向它,它想来只管等着你,等着你来!

  这是手高眼底的一族,以为见了世面的,开了心窍,却是再也不能安心于现状,不屑祖辈生活方式的人,然则自己也不过是寄生的一族,纵有高傲的内心,却不得得不诚服于现实,虽然百般不愿!阿二。

  阿二与王琦瑶本是一路人!

  一路人就是这个样子,左右就是以貌取人,阿二看王琦瑶就是看自己了,他们可以倚仗的最初就是自己的样子,却不知是虚妄的镜花水月一般,而这两人谁先动了心,谁就处了下风,终是不会爱的人,都是渴望被宠溺的那个,屈就一时,也难一生!

《长恨歌》王安忆8

  十里洋场万众瞩目是一场梦这个梦做了一辈子人生的哪个转折都转不过去王琦瑶知道自己的美可以取得做梦的资格却不知道美禁不住时光梦也禁不住现实人生的细细思量所以她从不敢认认真真地规划从不敢正视面对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从不敢对跨越四十年后而来的畸形感情坚决扬起一张原本她那个年纪的女人该有的脸

  木盒藏金是劫木盒护金是劫木盒丢金也是劫

  李主任在她心里只姓李带她走进繁华孤寂的`爱丽丝公寓享受着接近高处的梦

  程先生也只姓程不过是一个一辈子沉溺在她的美里无法自拔低到尘埃里献出真心的为她托底的人再怎么差还有程先生呢不是吗?他的名字她知道与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回首考究的吗

  阿二只是叫阿二也可以叫阿三阿四阿猫阿狗只是在一个疗伤的远方里为她念了一首纯真的诗的人她给他带去了水之外那个繁华世界的影子阿二的影子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会像来去无踪的水一样却从她身上大概知道自己要流到外面去汇成海他给她带去了初心她的初心无论如何也不是在这个僻静的水乡的她是属于上海的女人汉宫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她要回到原本的地方去

《长恨歌》王安忆9

  一个很要好的学姐过生日的时候我准备了一本书送给她,就是王安忆的这本《长恨歌》。这是一位喜好文学的高中同学推荐给我的,当时我俩正讨论写上海的作家,我提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他顺势就想到了王安忆,以及这本写上海的《长恨歌》。

  对于王安忆,唯一的印象点还是一篇前几年高考的阅读理解,总体而言对她的文字印象不深,以为她是与林清玄一般写一些带有哲理味道的文章,也从未将她与文字造诣颇深的张爱玲先生联系在一起过,但在高中同学的几句介绍后,我却顿时对她产生了兴趣——一直以来,我都是沉迷于文字与文风的。

  这本书我最终没能送出去,犹豫了几回终是因为各样的找时机的当口而耽搁了,时日久了这本书倒是一直被我“束之高阁”,时不时在桌上趴久了时扫上一两眼,像是和它视线交汇就陷入了一种老旧的回忆里,痴男怨女、才子佳人一般的故事。当真是如我写在扉页上的那句话一样——“细雨湿衣看不见,鲜花落地听无声”。

  这本书的第一章,以《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等小节开头,介绍了小说发生的背景,以便在引出主人公王琦瑶之前就铺垫了一个上世纪上海弄堂的场景:闺阁犹如《艺伎回忆录》里面的小楼,一幢之外又是相差无几的另一幢,沉闷隔绝,唯有流言与鸽子在期间或流淌或飞扑,上海是既平淡又是不是冒出险突,既温馨又潜藏着凉薄,既开放又根植着封闭,既浪漫又带着点腐朽,一切都在暗涌。

  这几节也是我最喜欢的,王安忆这点上确实很像张爱玲。就分享一点开头:“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被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体积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标点一类的东西,断行断句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文字像是漫不经心,有种意识流的意味,比喻都和通感联系在一起,维度与感官皆被调动。

  小说里王琦瑶从一个平凡的上海弄堂的闺阁少女成为“沪上淑媛”的三小姐,遇到军官,入住爱丽丝公寓,在战争时返乡,又迁居平安里,在那里结识了一群熟客,时常打麻将请客吃饭,王琦瑶生女,于是第三部便是王琦瑶女儿薇薇的时代。这一切的故事像是上海女人王琦瑶的一生所历,与那时的历史交织,讲述了小女子在时代的背景下的颠沛流离、爱恨情仇,又有一番超脱于时代之外,不时做出反扑的烈性女子的`感觉,但王琦瑶更像是一个倔强的以一种沉默的姿态与这时代的一切做着适时抗衡的人,甚至看似冷静透彻如她,仍然是为着人生里为数不多的爱与温馨做一些疯狂的行为,这一切在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被掣肘的女子逆潮流而非得付出的代价。结尾“碧落黄泉”,将这“贪嗔痴”的王琦瑶的一生作结了。

  对于这本书的故事本身,我是不大感兴趣,但我着意于人物的思量与情感,以及她在时代背景下的变迁与忍受,王安忆在这方面的处理很好,拥有很多细节,也满足了我对于旧时上海的窥视的欲望。“此恨绵绵无绝期”,无数个王琦瑶在上海的里弄闺阁里出走,在流言里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最终历尽铅华在别人的时代里成为背景板,将自己一生的故事都封存起来,变为皱纹,变为白发,变为举手投足间的风韵……

  对于此书,看的时候是很早的一个暑假,在kindle上看完的,后来买了书想送给学姐而未送成,摆在书架上偶尔想起,现在写这篇读后感,是思绪忽然想到了,有些匆忙结尾,有兴趣的可以找来此书细细品读。当然,张爱玲先生的书我是每次都要推荐的。

《长恨歌》王安忆10

  一个女人40年经历的风风雨雨,附着大上海动荡的背景,那些走进又迈出生命里的人,一段段不为人知的细腻的情感纠葛,还有一些不愿提及的过往,遇到的人和事总是有时效性的,埋藏至心底。

  时间是个好东西,偷偷地走,改变容颜,改变命运。少不经事的豆蔻年华,心底总是有着某种崇拜主义,物质的满足和一呼百应的气势,坚定了内心的迷茫,也满足了对周遭的好奇。会对这感觉产生病态的迷恋,日渐经事,渐长渐大,小心思就会增多,想法不如从前那般单纯了,都说女孩变女人后,就会有质的飞跃,关于这点,我持坚信不疑的态度。

  少女的固执总是与周遭的压抑和束缚挂钩,在一个外来文化开放的旧上海,头衔,名声,等都助长了女孩的成熟,尤其是面对一个钱势都不在话下的成熟男人的猛烈进攻,少女的芳心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再加上周遭羡慕的言语,更坚定了少女对这位成熟男性的依赖,而男人喜欢少女的纯真和羞涩,正好各取所需,幸运的是,男人也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最后给了够她下半生生活的物质。

  自此之后女人就一个人生活,一直到最后都没结婚,她是个漂亮的美人,长发,旗袍和丝袜,小巧的鼻子,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可惜红颜都是祸水,男人们喜欢她的稳重,端庄,持家,优雅的谈吐,还有对事对人的见知,不过喜欢她的男人年纪都比她小,虽然每段情感里都付出了真心,可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如我们想的那般美好,现实终究还是一个俞越不了的沟壑。

  她的爱情就像她的生活那般静谧,像弄堂上空翩飞的鸽群,也像寂静夜晚的星空。她的魅力总是来自不经意间的妩媚,这样的不经意对男性来说是莫大的杀伤力,她的美,在旧上海时尚的潮流里,也是让人着迷的,对于潮流,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经常把复古的东西稍微改装,就变成人们追逐的`对象,颇有画龙点睛之意,也缘于此,才认识更多的爱情。

  我相信她也是一个相信爱情的人,那种矜持,压抑,和眼波流转的妩媚,这天生的本事,也绝非人人能学到的。

  她有了孩子之后,本来打算打掉的,可是又不舍,觉的孩子会是陪伴她生活的一个乐趣,然后故事的很长一截,就是讲与女儿的生活。

  可是孩子算是什么,总是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小时候,看着孩子的小眼睛,小鼻子,小胳膊,小腿,一切都那么美好,渐长渐大,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生活,我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疼爱,去保护,可也有心无力,只能引导,生活,还需要自己去闯荡,孩子其实我觉的也是一个外人,对于单亲妈妈来说,这也是一个生活的乐趣,和孩子一起成长,也算是尚不错的一段生活经历吧,可苦恼的,就是长大之后,孩子也会慢慢的离开,所以对于生养孩子的事,还得慎重,毕竟我们都是自私的人。

  故事里,最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她的情感纠葛,等待和隐藏,在爱情里始终是一个主线。由开始的等李主任等到忘穿秋水,等到忘了时间,心里的焦急又无处释放,只好在屋子里拉着窗帘看外面明了又暗,最后又近在咫尺,却错过见最后一面。这段情感是被隐藏着的,见不得人的,她却心甘情愿,第二次是在苏州,遇到一个年纪比她小,和女孩多讲几句就脸红的白净小男生,因为羞涩,总有些情感没有多表达,结果又在她的等待中,错过了,之后又回到上海,本想着安安静静的,在弄堂里谋个生计,平静的度过一生,可人活着吧,总有人走近你的生活,慢慢的又遇到一个人,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可他们的爱情注定不被祝福,只好隐藏在岁月里,独自抚养孩子长大,面对着镜中日渐苍老的她,苗条的身段和年少美貌的根基多少能让她占一些优势,在这热闹的派对里,静谧的呆着,有人注意到了她,反复的辩论和聊天,她的心又被点燃,结果很惨,我知道她是绝望的,也理解绝望的背后,那些沧桑和无奈,而他就像隐身一样,只是她世界里匆匆而过的一个影子。

  悲剧的结果,反而让我有些释然。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读罢,我还能想起那个她,对镜贴花黄,一颦一笑,看的顺心和温婉,可惜那也是一个影子。

《长恨歌》王安忆11

  1、一曲长恨歌,不过是赶了一场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诉着告别,曲终人要散,时间最具有腐蚀力,洗尽了铅华,那夺目的荣耀最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留不住的风景。

  2、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

  3、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

  4、红颜薄命,是因她的人生太多人关注,而这之中又是各怀心事,若再自视偏高,起步偏离,则很难回归。

  5、爱字冗杂的太多太多,岂止三两句,几页诉说能阐明的。能坚持的时候千万别轻易放手,失去了就去让自己变的更好。

  6、她扮错了角色。起首一句错了,全篇都错。信心是错,希望也是错的。

  7、美是凛然的东西,有拒绝的意思,还有打击的意思;好看却是温和、厚道的,还有一点善解的。

  8、这人生说起来是向前走,却又好像是朝后退的,人越来越好商量,不计较。

  9、人跟着年头走,心却留在了上个年代。终于成了一个空心人。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

  10、一次次恋爱说是过去,其实都留在了脸上。人是怎么老的?就是这么老的!胭脂粉都是白搭,描画的恰是沧桑,是风尘中的美,每一笔都是欲盖弥彰。

  11、屋顶上放飞的鸽子,其实放的都是闺阁的心,飞得高高的,看那花窗帘的窗,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样子,还是高处不胜寒的样子。

  12、他们这两个男女,一样的孤独,无聊,没前途,相互间不乏吸引,还有着一些真实的同情,是为着长远的利益而隔开,其实不妨抓住眼前的欢爱。虚无就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攒在手里的水似的,一总是流逝,没什么干秋万载的一说。

  13、是一点政治都没有,即便是勾心斗角,也是游戏式的,带着孩童气,是人生的娱乐。女人的诡计全是从爱出发,越是挚爱,越是诡计多端。那爱又都是恒爱,永远不变。女人还是那么不重要,给人轻松的心情,与生死沉浮无关,是人生的风景。

  14、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爱,以为自己高兴了就是爱,不高兴了也就不爱了,直到失去了某个人,才猛然发现,爱字冗杂的太多太多,岂止三两句,几页诉说能阐明的、能坚持的时候千万别轻易放手,失去了就去让自己变的更好。

  15、流言总是鄙陋的。它有着粗俗的内心,它难免是自甘堕落的。它是阴沟里的水,被人使用过,污染过的。它是理不直气不壮,只能背地里嘁嘁喳喳的那种。它是没有责任感,不承担后果的,所以它便有些随心所欲,如水漫流。它均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没人有心去推敲的。它有些像言语的垃圾,不过,垃圾里有时也可淘出真货色的。

  16、二十六岁的人,是有些刀枪不入了,不像十七八岁的少男,什么都是照单全收,哪怕日后再活生生地剥开,也无悔无怨的。二十六岁的心是已开始结壳的,是有缝的壳,到三十六岁,就连缝也没有了。

  17、聪敏和坚定全来自孤立无援的处境,是自我的保护和争取,其实是更绝望的。

  18、在自己的城市看不见城市,然而在错误的年代,却总碰到以为对的人。

  19、年轻气盛,什么都可在手里握成燕粉。经历变了,他明白再怎么的不可一世,人都是握在一个巨手中,随时可成燕粉,这只巨手就叫命运。

  20、女:我不会要求什么。

  男:我会啊,难过的时候,想念我可以么?

  女:你白天,再说一遍,晚上说的'话,不算数。

  21、有恩有义是不错,可你知道恩和义是什么吗?恩和义是受苦受罪,情和爱才是快活;恩和义是共患难的,情和爱是同享福的,你说你要哪样?

  22、一个先生和两个小姐约会是多么奇妙的人生场景,它有一种羞怯的庄严,郑重其事,还是满腹的心事。有一种下午是专门安排给这样的约会,它有一种佯装的暧昧,还有一种佯装的木知木觉。这样的下午是一个假天真,也是一个真有情。"

  23、眼看着就走到薄刃上,一个闪失便可掉下去,却又不知怎么的收住了脚。

  24、虽是日常的情景,可因为多,也能堆积一个惊心动魄。

  25、像我们人类这样的两足兽,行动本不是那么自由的,心也是受到拘禁的,眼界是狭小得可怜。我们生活在同类之中,看见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没有什么新发现的。我们的心里是没什么好奇的,什么都已经了然似的。因为我们看不见特别的东西。

  26、这是深入肌肤,已经谈不上是亲是近,反有些起腻,暗底里生畏的,却是有一股噬骨的感动。

  27、那时候的她们就像是白绢似的,后来就渐渐写上了字,字又连城了句,成了历史。没有字的日子是轻盈自由的日子,想怎么就怎么,没有一点要负的责任,忧愁也是不负责任的忧愁。

  28、午后是一日里正过到中途,是一日之希望接近尾声的等待,不耐和消沉相继而来,希望也是挣扎的希望。它是闺阁里的苍凉暮年,心都要老了,做人却还没开头似的。

  29、本来要靠时间去抹平,哪经得起这么翻来覆去的提醒,真成了刻骨铭心。

  30、她们也不知在哭些什么,有什么可哭的,只是觉得心里有一种无法挽回的难过。上午十点钟的阳光从梧桐叶里洒在她们身上,晶片似的,像水银。

《长恨歌》王安忆12

  老上海的模样,好像被时光沉淀在人们的心头,模糊但却有迹可循。那轮廓就像一面古老的铜镜,一丝一毫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造,历经沧桑,但却永不消逝。王安忆笔下的老上海,像一幅素描画。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点”与“线”的完美结合,在那“点”与“线”中间的,便是我们的主人公:王琦瑶。读罢全书,感觉她是那个时代的名片,一生都刻着上海的印记,好的与不好的,统统在上面,就像作者说的“她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四十年的风云变幻,带给王琦瑶的是人生的由盛到衰。还真是应了书中那句“年华是好年华,却是经不得数的”。数着数着,就流逝了。作为大上海时代的交际花,王琦瑶也曾风光过,只是这风光,是搭进她的一生换来的。她一生中有过好几个男人,但倾其所有爱情的恐怕只有那个叫康明逊的男人了,尽管这个男的给不了她想要的。作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他依然有着一个尽人皆知的名字:负心汉。在王琦瑶本已繁华褪尽的人生里,他踩上了最重的“一脚”。

  书里的程先生,是唯一没能走进王琦瑶的爱情世界,但却对她始终如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男人。他是“革命”的牺牲品,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但他对王琦瑶的爱情却是让人感动。 “他说他其实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想好就做个知己知彼的朋友,也不枉为一世人生;可这人和人在一起,就有些像古话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要说没有进一步的愿望是不真实的,要进又进不了的时候,看来就只得退了”。这是程先生的原话,只可惜,他这一退就退出了整个世界。

  平安里,我觉得是那个时代不一样的弄堂。除了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争吵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打更声,谁家窗台东西的掉落声,窗户里的麻将声,还有像王琦瑶一样的已经退到时代角落里的心。可她是在上海,心再怎么隐忍,也还是无法掩饰她对那个时代的渴望。总想抓住繁华的尾巴,却在平安里宁静度日,那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对江南水乡有一种强烈的向往,所以书中让我沉醉的不是作者笔下的上海弄堂,而是王琦瑶外婆的家——邬桥。江南的水道,水上是桥,雾里的栀子花,整齐长长的`屋檐,细雨中的炊烟……就像作者说的,这种小镇讲的是空和净。仿佛能给人一种现世的安稳。邬桥的阿二,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没有交代他最后的结局。但他那个独特的想法却一直让我难以忘怀:他觉着自己那世界裁剩的边角料,裁又没裁好,身子裁在这里,心却裁在了那里。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老上海中的女人,字里行间都有一种彻骨的荒凉。而王安忆在这部《长恨歌》里的语言却像要把现实血淋淋地解剖在你面前,有种异常的冷静,还伴着哀伤,不时让人在感叹无奈的同时还有种恐惧感。王琦瑶最后死在一个窃贼手里,结局总觉得有点突然,更准确地说,是有点仓促。

  繁华伴险恶,清淡得康宁。大上海的年华确是经不得数的啊!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实话,读完了这本书后心里挺失落的。前几日在准备考试,却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

  有时候想,自己有的地方和王琦瑶竟有几分相似,当然,王琦瑶的美是无法比拟的。她的美,是艳丽的,也是素净的。而她的一生,对于身边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部老电影,那种旧上海时期带着绮丽色彩的旧电影,每一个黑白的截图都是怀旧的味道。

  旧上海日日笙歌的百乐门,夜夜的狂欢会,繁复而昂贵的旗袍,“叮叮”作响的老电车,还有数不清的鲜花珠宝它们堆砌了一个物质的旧上海,还有,一个女人的一生。最难忘的是她与程先生之间的纠结。王琦瑶一生遇到的那些男人,都是好男人,他们在这个女人的一生中演绎着爱情的对白。而唯独程先生,他是男主角。虽然在这部电影的一半他的生命就嘎然而止,可最让人无法释怀的,也只有他了。他的温柔,他的怯懦,他的无奈,他的小小的欢喜,都让我感动。说到底,他的情感却是最干净的,不带一点杂质的。他对王琦瑶的爱,是激烈的,也是缓慢的,有时像个天真的孩子,得到一个糖便欢喜的不得的样子,而有时候,却淡泊的如垂暮的老头儿,看透世间百态般的黯然。程先生的一生从遇到王琦瑶开始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他爱这个女人,无欲无求的付出,却迟钝的不知,身后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以同样的情感来对他,只是,他们的方式却不同。对她,他是叹息的,愧疚的,更是无奈的,因她对他的这份爱,而使得他对王琦瑶的爱变得坎坷了。

  ……

  四十年有多么的漫长,可以让王琦瑶从一个纯真的少女变成一个孩子的母亲,可以让程先生独自白了头发。再次的相遇是尴尬的,也是自然的,就像当初的分别一样,仿佛命中注定了,她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与他相遇。她转身,他抬头,一切就那么自然。她的美依旧,更添了妩媚的味道,她还是唤他“程先生”,一字一句说不清哀婉韵味,他亦感慨不语。最终程先生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王琦瑶的生活,这个结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他就这样仓皇的离开了她的生活。他是铁了心要让她记一辈子的,只是,他不知,在王琦瑶的一生中,却有无数个“程先生。

  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的一生倘若都如王琦瑶一般,不知是悲是喜?多少繁华艳丽的生活在弹指一挥间定格成旧照片,它们在某个角落慢慢变黄,不再被人记起……

《长恨歌》王安忆13

  【摘要】本文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首先对主要内容进行分段描述,从而得出《长恨歌》的主题具有双重性——歌颂李、杨深沉的爱情和讽刺唐玄宗沉醉享乐误国的悲剧。其次,阐述了《长恨歌》的艺术成就:在故事叙述推进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诗人对于唐玄宗的“重色”和杨贵妃的“百媚”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批判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政治上导致安史之乱,同时造成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抒写方法;艺术构思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一生诗歌作品数量为唐代诗人之最,今存近三千首,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还与好友元稹积极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至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一、《长恨歌》的内容与主题

  《长恨歌》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下面依次进行简单的扫描分析。

  1、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开头,看似简单,事实上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统领和组织着全诗。接着,作者将视野转换到女主人公:先写杨贵妃的身世、入宫过程和入宫原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最后写到唐玄宗的所作所为对于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无不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2、重在写二人的沉醉享乐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由在华清池乐舞逍遥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写起,重在写二人的沉醉享乐最终酿成了唐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接着,诗人详细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等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尤其是在这一动乱造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悲惨一幕。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到“不见玉颜空死处”,诗人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细致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在返还都城长安路上对二人过去缠绵生活的追忆,特别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

  3、唐玄宗回宫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接着对于唐玄宗如何思念杨贵妃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其中“魂魄不曾来入梦”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句,将两人的苦苦思念之情的表达形式转换到了仙境,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促成了仙境的出现好像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富有感情和思想的真实感。

  4、以“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开端

  既能看出唐代皇室对于道教的推崇与信仰,又是对下面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铺垫与衬托。接着诗人又以动人的笔触,详细描写了杨贵妃得知作为天子使的道士到来消息后的各种又惊又喜的'动作神态,特别是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诗歌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韵味无穷而又富有哲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长恨歌》具有歌颂爱情与讽谏刺弊的双重主题,二者之间不是具有同等的地位。从本诗后面三部分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互相思念之情的细致描写与入微刻画中可以看出,诗人更重视对于二人真挚感情的歌颂与张扬。从本诗的第一部分唐玄宗的“不早朝”、杨贵妃姊妹的飞黄腾达和天下父母对于生男生女观念的改变可以看出其中又蕴含着对于唐玄宗误国误民的讽刺与鞭挞,很显然,二者之间,诗人是侧重歌颂爱情这一主题的。

  二、《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1、《长恨歌》的抒写方法

  (1)《长恨歌》的抒写方法首先表现在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别重视和巧妙运用。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唐代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诗人并不完全拘泥于历史和采取写实的手法,而是有实有虚,前三部分大多是“实”,第四部分全是“虚”。诗人的高明之处即是第四部分的“虚”,诗人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虽然“仙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给读者的艺术感触与欣赏效果却是真实的。

  (2)在故事叙述推进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诗人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结合使用,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及借典型神态动作举止抒情等方法的运用使其具体体现。唐玄宗在逃往西南时,路途遥远而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秋景凄凉,此正是以悲凉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悲哀情思。面对蜀地青山绿水,唐玄宗不是欣赏享受,而是青山绿水在唐玄宗眼中也和自己的心态一样寂寞悲哀,美景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就是融情入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孤苦伶仃而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运用的是借典型神态动作举止抒情的方法。总之,不管是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还是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不管是从白日到黑夜,还是从春天到秋天,诗人都是将叙事、写景和抒情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巧妙结合起来,给读者以全视角的艺术享受。

  2、《长恨歌》的艺术构思

  通过第一部分对于全诗分段内容的扫描,我们可以将《长恨歌》()全篇的关键词和行文线索摘要如下:重色貌美→相遇相知→君王晚朝→兄妹列土→歌舞淫飨→妃死马嵬→血泪相流→孤灯未眠→道士勤觅→帐里惊魂→容寂泪干→寄钗寄词→恨无绝期。这些表示行文线索的关键词正是诗人艺术构思的表征。诗人对于唐玄宗的“重色”和杨贵妃的“百媚”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政治上的悲剧——安史之乱,同时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之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诗人的高明之

  处正是没有按照常理结束诗作,而是借助唐代道教盛行的社会文化氛围,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杨贵妃对于唐玄宗的思念与真爱完全不亚于后者对前者的珍重,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故事最终凝成了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欣赏诗作的过程中,我们在收获到轰轰烈烈的爱恨情感体验的同时,似乎更有如何去真正地爱一个人、如何表达爱意的哲理思考。

《长恨歌》王安忆14

  看罢王安忆的长恨歌,里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说到女性自然是命运崎岖的王琦瑶,而男性人物则是满腔痴情不得解,一生默默无闻的程先生。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从最初为王琦瑶拍照开始,程先生便对外表娇媚,气质恬淡的王琦瑶动了心,那个温柔的身影一旦走进了尘封的心灵,就再也不曾走出来过。但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趣的景象:程先生带着王琦瑶和蒋丽莉两个人,一个先生带着两位小姐约会。程先生费尽心机想同王琦瑶套近乎,而一边的蒋丽莉却会错了意,阻挡在两人中间。程先生为这尴尬的局面憔悴了面容,蒋丽莉反倒越发殷勤,希望程先生能够一改颓废的气象,振作起来,不知道这忧郁原是因她而起。聪明绝顶的王琦瑶也不说破,只看两人的笑话,心里面自然而然的为自己的魅力暗喜。

  程先生是个好男人,他不曾直接打破蒋丽莉的幻想,只是私底下和王琦瑶联系,可惜的是他这种标准的老实人并不是心比天高的王琦瑶们心甘情愿的归宿。虽然为了王琦瑶的上海小姐竞选,程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是他既不是腰缠万贯的商业巨子,也不是呼风唤雨的政坛大佬,也就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童话。很自然地,上海小姐第三名王琦瑶乖乖地投入了手握重权的上海滩红人李主任的怀抱,从此开始了在“爱丽丝”公寓优越的金丝雀的生活。我们亲眼目睹了真情实感在金钱和权力面前的不堪一击,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城市,在这十里洋场中的人也不免会被浮华之风慢慢地浸透了灵魂和身体,爱情是理想主义的幻象,而生活则是现实主义造就的囚牢。程先生真诚的情感,就这样像一团纸屑,被王琦瑶随意的抛弃在心门之外了。一颗赤子之心,敌不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在现实面前脆弱的表现。

  繁华是旧繁华,梦是旧梦,然而王琦瑶不是旧王琦瑶了。当大腹便便的她与早生华发的程先生相遇时,正是她生活困窘变卖旧货的时候。是程先生鬓边的白发唤醒了她尘封的记忆,十二年漫长的离别仿佛是对于自己潦倒生活的'一个最好的解释,正在她急切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救星又出现了。当她再一次来到程先生的住处,看到那曾经留下她清纯时代美丽身影的地方,上海小姐王琦瑶无疑是感慨万千的。“其实只是一秒钟的时间,却有十几年的光阴从中关山飞渡,身心都是飘的,光和声则是倏忽而去。”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对于痴心汉程先生来说,这重逢是他生命中的又一次转机,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再一次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工资,帮助饥馑时期怀着孕的单身女人王琦瑶度过难关。

  程先生的结局一定是悲剧,这是毋庸置疑的。越是轻易可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没有人珍惜,王琦瑶宁可不结婚倒贴康明逊也不肯委身于人品和才干俱佳的程先生。就像一心爱着他的蒋丽莉一样,程先生终究没有得到幸福。在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风暴当中,程先生无奈地结束了他了无生趣的岁月,像一片树叶飘零在上海夏天的暖风里。

  责备王琦瑶的冷酷无情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程先生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大概他的心里也是一直平安喜乐的吧。这让我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和他一样付出了所有却一无所获的盖茨比,又或者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游坦之,把阿紫捧在手心,最终也没有好下场。没有人会为他们流泪吧,因为这样的人早就从世间绝迹了。杨过和小龙女的童话只不过是用来安慰多情者的骗局,如今谁还肯为另外一个人等待十六年呢?

《长恨歌》王安忆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长恨歌》选自《大学语文》第三讲“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一首诗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是真实复杂的现实艺术化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激发潜藏在年轻学子心中的良知与爱,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3个12级水工高技和技师班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古典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深度,对爱情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从本诗特点和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把教学目标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目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掌握诗歌大意,能够了解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

  史背景和环境。本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因此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本诗我主要采用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学生以诵读法和讨论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细分为音乐导入、背景介绍;整体感知、把握内容;自由讨论、思索主题;艺术特点、写作技巧;课堂小结、深化主题;布置作业、拓展思考等六步骤,并安排了每步骤所需的具体时间。

  <一>、课堂导入,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故事情节。

  导入语:爱情是亘古不变永恒的`主题,甜蜜的爱情人人向往,但又有多少幸运的人,能够真正拥有,并至永恒呢?中国有梁山泊与祝英台,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往今来,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持续上演。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是有关爱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爱情与政治相遇的时候,谁能胜出呢?

  <二>、聆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

  1.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纠正字词读音。

  2.请学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三>、问题探讨(形式为学生自由讨论)

  1、解题

  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 讽喻说(2) 爱情说(3) 双重主题说

  <四>、艺术特点、写作特点分析

  提问: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1)情节曲折多变①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②情节设计曲折巧妙,波澜屡生、高潮迭起。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玄宗思念——玉容仙境——寄物传情。

  (2)人物形象鲜明

  提问: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

  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玉环:美貌和忠贞

  (3)叙事、描写与抒情高度融合

  (4)语言生动晓畅,精纯优美①语言通俗,平易 ②时有生动传神的妙语警句

  (5)运用夸张、对比、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6)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六>、课堂小结、深化主题

  结尾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点明题旨的作用,也是这首长篇叙事诗题目的由来。全篇一个“恨”字,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情”字,写一对情侣相爱之诚,相爱之专,生生死死,此志不移。忠贞美丽的爱情被生死阻隔,使人怅恨无穷。白居易是借助明皇杨妃事,歌颂人间真挚诚笃,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曲美丽哀婉的恋歌结束了,但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令人回味无穷。

  <六>、布置作业、拓展思考

  播放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创作的大型同名歌舞剧,布置思考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假若唐明皇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没有终结,他依旧能够呼风唤雨,那么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将会走向何方呢?还会不会成为诗人笔下的千古传奇?

  六、教学反思

  道家云,“至法乃无法”。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是“雪落无声”“静水流深”。教师不刻意去指导学生,不再做海上航行的舵手,而是做与学生共同畅游的观光者。在选修课上,让“交流”成为主旋律,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探讨”成为选修课的灵魂,以求索精神去探寻作品的精髓,人生的要义;让“拓展”成为选修课的延伸,在拓展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教学设想,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长恨歌》王安忆】相关文章:

长恨歌(王安忆)03-24

王安忆《长恨歌》05-18

《长恨歌》王安忆05-27

王安忆《长恨歌》简介12-21

王安忆长恨歌赏析03-25

王安忆《长恨歌》主题10-23

王安忆《长恨歌》赏析12-16

王安忆《长恨歌》解读04-12

长恨歌王安忆解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