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迟子建:我对黑暗的柔情
引导语:迟子建,1964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迟子建:我对黑暗的柔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内容简介
《我对黑暗的柔情》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该丛书旨在向读者全面展示这些小说家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们创作的另一个侧面,也以别样的视角反映出他们个人的心灵世界。
主题与情感深度
主题探索:《我对黑暗的柔情》这篇文章主题深刻,围绕着“黑暗”展开。迟子建笔下的黑暗并非仅仅是自然现象中的无光状态,而是蕴含着复杂的情感与记忆。她通过对黑暗的独特感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记忆、人与内心宁静之间的关系。例如,文中提到在黑暗中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对萤火虫等自然生物的描写,都体现了黑暗作为一种背景,承载着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然的敬畏。
情感真挚:作者对黑暗怀着一种柔情,这种情感是细腻而深沉的。她没有将黑暗视为恐惧的来源,而是以一种接纳和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如文中描写在黑暗中聆听自然声音的段落,让人感受到作者在黑暗中所获得的宁静与惬意。这种情感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源于作者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真挚。
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细腻的描写手法:迟子建在文中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展现黑暗的魅力。在描写乡村的黑夜时,她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入手。例如,“夜色中的山峦形态模糊,它们连绵的剪影仿佛是巨兽伏在那里。”通过视觉描写,将山峦在黑暗中的形态生动地呈现出来;“在黑暗中能听到的声音,总是比在光明中听到的要丰富和清晰得多。”则是从听觉角度强调黑暗的独特之处,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黑暗中那种神秘而丰富的氛围。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文章中的黑暗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一种宁静、质朴的生活状态,与现代社会的喧嚣形成对比。萤火虫的微光在黑暗中闪烁,隐喻着希望和美好在平凡生活中的存在。这些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上升到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叙事节奏与结构:文章的叙事节奏舒缓,如同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作者没有刻意设置紧张的情节,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叙述自己在黑暗中的经历和感受。在结构上,文章以对黑暗的不同感受为线索,从对黑暗的最初认知,到在黑暗中回忆乡村生活,再到对黑暗中自然生物的观察,层层递进,使文章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对生活与自然的思考
回归自然的理念:迟子建通过对黑暗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人造光源和科技产品包围,而作者却在黑暗中找到了自然的本真。她描绘的在黑暗中感受自然的场景,如感受夜风吹拂、聆听虫鸣蛙叫等,呼吁人们放下忙碌的生活,回归自然,去体验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对生活真谛的探寻:文中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真谛的探寻。黑暗中的生活虽然没有光明下的那种清晰和明亮,但却有着别样的韵味。作者在黑暗中回忆童年、感受亲情等,这些回忆和感受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告诉读者,生活的真谛不仅仅在于繁华和热闹,还在于能在平凡的黑暗中发现美好,珍惜那些被忽略的瞬间。这种对生活的思考,使文章具有了一种启发读者反思生活的价值。
【迟子建:我对黑暗的柔情】相关文章: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散文1500字11-26
迟子建:我说我10-14
《迟子建》语录07-11
迟子建散文06-17
迟子建名言09-05
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10-25
迟子建经典散文10-02
迟子建散文《我的世界下雪了》09-29
迟子建:必要的丧失08-30
迟子建散文欣赏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