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首次试上,笔记本上写满了文字。值得肯定的是,三维目标明确, 有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例如,学完这首诗教师总结说:“我们收获了很,除了无尽的美感,还了解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拿到一首诗,我们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1、读一一美读几遍,初步感知
2、找一一找出诗中的景物与人物,体会意境,了解人物的情感;
3、合一一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匹配点,整体感知诗歌。
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这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诗歌鉴赏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的能力。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线不明,思路不清。
一、一改:设主线,明思路
张若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因为《春江花月夜》“孤绝横篇,竟为大家”。这首诗也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围 “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震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詀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
落月摇情,情韵悠悠。既然如此令人心神荡漾,既然是千古美文,何不美教、美学呢?
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美在哪里? 这条学习主线,应念而生。
围绕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流程:美听一美读一美品。其中,美品是关键,它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思考题:
1、你在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以月亮的推移为顺序找出描写对象:(1)找景物;(2)找人物(注意体现人物情感的词)。
2、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你的理由。结合你最欣赏的佳句,用散文化的语言品一品。
再次上课,我们明显感到,课堂是教师的课堂,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仅有的一次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似乎是游离于课堂外的陌生人,课堂冷冷清清,局面尴尬。
传统教育确实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忽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弊端,强调集体意识和绝对服从,用一种僵化、教条的思想禁锢施教者和受教者。其结果是学生个性品质缺失,自主意识缺失,批判精神缺失,人文情怀缺失,公民意识缺失。高中新课程的实践者应充分意识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点,培养高中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与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价值判断力、初步的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敬业精神以及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是我们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个体,尊重生命,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我们真切地感到,课堂不能静若止水,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需要创造一个美的艺术境界,否则便会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怎样为教学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呢?
二、二改:创设艺术氛围,营造审美情境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需要创设迷人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诗文的深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创设:
1、美导。
一位同行的导语设计值得借鉴: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学生打开了记忆仓库之后,教师再深情地说:“是啊,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恬淡;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感受到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惆怅无奈,还有‘一夜飞渡镜湖月’的梦幻神奇。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张若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沉浸于超常的审美情境、倾心于审美的情境和把审美的心理集中指向阅读对象的审美注意。
2.美听。
教师范读,学生倾听潺潺连绵的流水、流利婉转的鸟鸣,他们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这迷茫朦胧的月色中,沉浸于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愁绪里,浸入美读酿成的美境中。有了这种倾听,那种跃跃欲试的萌动之心, 怎能不呼之欲出?
3.美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需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3) 诵读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有 自由体验读、个人表演读、小组竞赛读、集体体悟读”。诵读这首诗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激情。各种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于自己的体验之中,选择、感悟、深思,产 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参与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经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诗中表现出的月照花林之美,人生沧桑之叹,天涯相隔之苦,有了一定的体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美读,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 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有了沟通,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进入了“其言若出己之口,其意若出舌之心”的最佳状态,在吟诵过程中,语感语气有了,内容有了,思想有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第三次上课,我们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整堂课的主题。匆忙的`和不深入的解读,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在课外延伸了多少,而应该在美品课文。
三、三改:美品美文,突出课堂主旋律
1.品景色。
(1)月出一一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一一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景:月光下的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 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朗照,月伴花,花伴月,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2、品哲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千载,感慨宇宙的神秘,人生的无奈。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又顿悟,人生是短暂的,而人类则是绵延永久的。一曲《春江花月夜》, 让人读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剧之美、宇宙无穷的永恒之美。
3.品情感。
月共潮生,荡涤万物,充满生命活力的壮观美,跃然纸上;江水流春,江树迷蒙,凄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诗中的情感美还指落月藏海雾, 月落妆台,长夜不眠的思妇的依恋惆怅之情;春光将老,人隔天涯,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凄苦寂寞之情。品读落月摇青满江树,那月光之情, 思念之情,诗人之情,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学生心中。
4.品佳句。
最后探讨问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选择的自由,不受约束,大胆想象、联想,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在互相交流中碰撞思维、分享阅读成果。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要给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虽然学生谈出的理由不一定充分,但他们己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它能唤起学生积极探讨的活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设计,更是从课堂教学的完全预设转向动态生成,赋予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异彩纷呈,活力四射。
总之,《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 赏诗歌。
【《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背影》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10-29
《春江花月夜》语文课教学设计与反思12-13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10-28
《背影》课后反思11-12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10-29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10-27
《春江花月夜》课后有感11-09
化石吟课后反思06-08
沁园春长沙课后反思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