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

时间:2024-07-13 01:38:30 春夜喜雨 我要投稿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

  《春夜喜雨》的诗意是什么?《春夜喜雨》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希望大家喜欢。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1

  春夜喜雨

  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诗意一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诗意二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牙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2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2、乃:就。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有。

  10、晓:清晨。

  11、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2、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3、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诗意:

  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赏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

  诗歌一开头(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称赞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而且表现了它无私的品质。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市南)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相关文章:

《春夜喜雨》的古诗及诗意07-06

古诗春夜喜雨的诗意10-11

《春夜喜雨》古诗意思06-17

古诗《春夜喜雨》诗意鉴赏07-16

春夜喜雨的诗意08-23

春夜喜雨的诗意09-16

《春夜喜雨》的诗意06-24

春夜喜雨的诗意05-17

《春夜喜雨》的诗意10-14

《春夜喜雨》的诗意简写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