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出自哪里
在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文言文出自哪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
《答谢中书书》出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作者(陶弘景),(南)朝人,“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
《答谢中书书》是浅易文言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全文共68个字,以“美”字统摄全篇。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原文: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bì),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lè)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qí)者。
朗读节奏
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 夕日/ 欲颓, 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 其奇者。
释义: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赞赏的)。
川:河。
之:的。
共:共同。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河流(能)看见水底。
峰:山峰。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交错,交织。
辉:光辉。
交辉: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具备。
四时:四季。
俱:全、都。
备:具备,完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混杂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晓:清晨。
歇:消散。
乱:混杂。
夕:傍晚。
欲:将要。
颓:下坠,这里指太阳落山。
沉:沉没,这里指潜在水中。
鳞:鱼。
竞:争相。
跃:跳。
6、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人间。
仙都:仙境。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到现在,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自:从。
康乐:谢灵运。
以来:到现在。
未:不,没有。
复:又,再。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奇异。
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出自哪里】相关文章: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09-26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翻译01-27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10-03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答案10-24
《答谢中书书》文言文翻译注释06-27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08-05
高中文言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08-01
答谢中书书09-18
答谢中书书改写文言文作文(通用28篇)08-01
《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是谁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