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六曲阑干偎碧树①,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②。谁把钿筝移玉柱③,穿帘海燕双飞去④。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⑤。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⑥。
①偎:依靠。[1] ②黄金缕:指嫩柳条。③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2] ④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⑤一霎(shà):极短的时间。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白话译文
庑廊上的栏杆曲折盘转,像是有意无意倚偎在绿树上,春风轻拂,千万条碧绿柔美的柳枝在朝阳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远处,传来了美妙悠扬的筝乐声,是那么的赏心悦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双双穿过门帘,扑向春天温馨的怀抱。然而,只几天时间,已是物换景迁:迎风飘扬的柳丝笼罩在漫天飞舞的落絮中;红艳艳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眨眼间便萎谢凋零。我想在梦中排遣春愁,可浓睡中,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美丽的梦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而突如其来的琮琮筝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也惊起了双燕,穿帘而去。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闺中的冷清;由筝声的惊燕,可知声音之激越,弹筝者心情之郁闷也可见一斑。尽管全部是写景,但闺中人独处的难堪之情已经隐约可见。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最后一句由春光缭绕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字说明了心绪之乱,“无寻处”则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经过这两句一点化,前面的景语全都变成了情语,令人回味不已。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赏析】相关文章: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翻译赏析09-03
《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赏析09-03
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原文及赏析08-22
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原文翻译及赏析09-09
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原文及赏析08-18
《蝶恋花》翻译赏析09-05
《蝶恋花·出塞》原文赏析11-10
蝶恋花·出塞原文、赏析11-02
蝶恋花·春景|注释|赏析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