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1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①无定据:无定、无准。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一作“无定数”。
②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③铁马金戈:谓战争。《旧五代史·李袭吉传》李克用与朱温书云:“岂谓运由奇特,谤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④青冢: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绮,字昭君赐单于。”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称“青冢”。
【译文】
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王昭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地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无言地散发出余晖,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地飘飞。
【鉴赏】
这首《出塞》词是纳兰性德到关外巡察时所写。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往”,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2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清代:纳兰性德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译文
岁月无情,秋风萧索,我渐渐老去了。为了不让人家说我多情自恋,我不再写凄切苦楚的句子来感叹人生。只能含着眼泪倚着花儿,满怀的愁绪不知该向谁诉说,只有任其随着阵阵的暗香幽幽然飘去,该往何处停呢?
又来到旧时的小路,明月泻下一地的清辉,袖口的残香已经散去,回首往事,此时的心比秋天的莲子还要苦百倍。别再说什么生生世世住在花里面,要知道,爱惜花的人走了,花就再也无人照管。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风栖梧”等,其名取自南北朝简文帝萧纲“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蝶恋花》属中调,共六十字,分上下两阕,每阕四句,各押四仄韵。
萧瑟(sè):寂寞凄凉。
兰成:北周庾信之小字。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唐陆龟蒙《小名录》:“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天竺僧呼信为兰成,因以为小字。”,此处词人借指自己。
看:料想。
阁(gé)泪:含着眼泪。
秋莲:荷花,因于秋季结莲,故称。
生生:世世,一代又一代。
无主:无人照管。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或更晚的夏秋之时。纳兰性德出身显赫,但荣华富贵妨害了爱情生活,不能任意与所爱的人结合,成为他的终生憾事。纳兰性德对亡妻无时无刻不充满深重的怀念,故悼亡之作不止,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一首。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老去的境况,下片叙述故地重游重到感受。全词意境幽美,语气凄清,表达词人对昔日爱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今,为布景。开头以“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三句叙事。起句词人以北周文学家庾信白喻,而以“萧瑟”、 “老去”形容。其实词人去世时才三十岁,还正当壮年,此前何能“老去”?只是因为心情凄凉,看上去像老了。“看老去”三字耐人寻味。“看老去”者,实未老去而将要老去,即《九张机》中“可怜未老头先白”意也。仅仅一个“看”字,心碎之状便已活现,且为全篇奠定“凄淡无聊”(谭献语)之基调。因为看上去老态龙钟,所以不敢自作多情,写一些怜花惜玉的艳词了。“怕多情”并不是不多情,“不作怜花句”也不是不愿作而是不敢作。这种心态是迫于外部压力造成的,难免内心痛苦。二句描写生动,空灵含蓄。上片五句,一句一转,但流贯如珠,“势纵语咽”,足以当之。
下片抒写旧地重游的感喟。“重到旧时明月路”,换头处由写今转为忆昔,承接自然。
“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这便是词人深切的感受。月亮,依然如故;路,也没有改变,但过去同游的恋人已不知去向,这形成了对照。她只留下“袖口香寒”,即携手同游时留给词人的印象。人去香在,又形成一个对照。最后用“秋莲”之苦作比,真实形象。结尾“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二句表现了词人在命运面前一筹莫展,只能发出阵阵的叹息。
词人在该词里旧地重游,自比庾信,想起昔日和爱人把臂同游花间的情景,借此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之情。“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这些词句,语气幽咽凄清,让人备感哀怨苦闷。同时,全词用词精巧,意境幽美。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3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概括词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3分)
(2)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3)赏析“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一句。(2分)
(1)【答案解析】诗人设宴送别友人,内心凄苦,(1分)把酒劝君,明知无法挽留朋友,只有祝愿友人一路顺风,欣赏沿途的风土人情,(1分),通过景物烘托和人物的动作、心理刻画了一个珍重友情,不忍分别的诗人形象。
(2)【答案解析】作者用清笳杵刀尺、蒹葭浦这些意象(1分)描绘出的一幅寒意沉沉,萧瑟清冷的画面(1分),表达心中凄苦的离情。(1分)
(3)【答案解析】最后想象虚写(1分)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1分)
赏析一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纳兰是张见阳的异姓昆弟,此诗作于康熙十八年张见阳就任江华时,容若曾赋多首诗词相送。作于同时的还有词《送张见阳令江华》,《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这是一首抒写离恨之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天的离别从来最伤情,多愁善感的容若更是敏感而细腻,通过“清笳”“ 杵”“刀尺”、“蒹葭浦”等这些意象勾勒出了一副寒意沉沉、萧瑟清冷的晚秋暮色图,表达了词人内心凄苦的离情别绪。
那一日散花楼前,纳兰为张见阳设宴饯行。城上闻笳声,城下听砧杵。凄凄复凄凄,声音起伏叠合又夹击,真是好个寒凉还生悲切。秋天逢离别,是怎样的心意苦楚呢,更哪堪这秋已暮,天又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
清笳,是指凄清的胡笳声。南朝谢朓《从戎曲》中“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的凄戾寒萧,陆游也写有“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的魂梦离索,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写的更是静寂孤寒,秋声四起:“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笳,这种来自异域的乐器,它的声音悲怆辽远像大漠的彻骨荒芜,又好似幽幽无底深井荡起的寒意,不可捉摸。这些,通常都与秋寒,离愁,羁旅等冷色意象相关相连,故古人填写一纸凄凉意,清笳历来就是座上宾。杵,即捣衣的棒槌,容若在词中多次用到,这个意境亦是很受文人青睐。那种一下一下颇有节奏的“笃笃”捣衣之声,多为妇人进行在黄昏暮色里,一如催归的切切呼唤,喊疼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此情此景,怎不令送客的容若黯然伤神而“心偏苦”呢。
关于刀尺,乃缝制衣服的工具,刀尺又催,应为赶制寒衣之意。秋天将尽,严冬欲临,正是赶制御寒衣物的时候。蒹葭浦,即生长有芦荻的水湄。蒹葭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但凡沾染上一星半点儿,就足够能让人想到飞絮照水的霜霜苍苍茫茫了。
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过一组相望长安的《秋兴》诗,诗风苍健磅礴,以秋景秋愁贯穿,而感叹国家兴衰,身世蹉跎。其中就不乏“刀尺”、“暮砧”、“悲笳”、“荻花”之类的`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是时张见阳赴任之处,才经历战火还尚未恢复,于此,容若的离别情意,依依不舍之余更添了几分身世的蹉跎飘零之感。
容若他写,把酒留君君不住。李太白说,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那样的豪情天纵,是可以将离愁别意斟入杯中,一饮而尽后而相视长笑的。此时京师江华,所隔又岂止千里呢。心偏苦,留不住。距离,隔断了目光,牵念却愈加绵长。秋瑟瑟,寒云遮。君行处,暮霭沉沉,烟波远。自此后,自此后,千山万水访君难。
黄茅山店,指的是荒村野店。北宋苏庠有一首《鹧鸪天》,写的就是客途别恨与怀人之情。荒野岑岑,秋愁叶叶,层层复叠叠,不等闲。“行宿黄茅山店路”与“夕阳村社迎神鼓”这两句,是容若由眼前的饯别之情而想象张见阳在路途之景。关于村社。古时每年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的农家秋收完毕之时,村村寨寨会立社设坛祭祀土地诸神。相传这样的日子在乡村非常隆重,杀猪宰羊,锣鼓喧天。神鼓,应是村社祭祀时的一种民俗鼓乐。
容若处处为好友设想,心念如此细腻纯真。最后的两句虚拟是将孤凉岑寂的行程与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相比照,才之卓绝更是彰显他的情之卓绝。
赏析二
张见阳赴任湖南江华那年,容若曾赋多首诗词相送。据张见阳于康熙三十年所刻《饮水诗词集》而考,此篇题有副题《送见阳南行》。由此便可推断,散花楼所送之客,正是容若好友张见阳,此词所作时间即为康熙十八年(1679年)。
那一日散花楼前,他为他设宴饯行。城上闻笳声,城下听砧杵。凄凄复凄凄,声音起伏叠合又夹击,真是好个寒凉还生悲切。秋天逢离别,是怎样的心意苦楚呢,更哪堪这秋已暮,天又暮,刀尺催寒衣,冷风吹蒹葭。
清笳,是指凄清的胡笳声。南朝谢朓《从戎曲》中“寥戾清笳转,萧条边马烦”的凄戾寒萧,陆游也写有“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的魂梦离索,明代何景明的《雨夜》,写的更是静寂孤寒,秋声四起:“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笳,这种来自异域的乐器,它的声音悲怆辽远像大漠的彻骨荒芜,又好似幽幽无底深井荡起的寒意,不可捉摸。这些,通常都与秋寒,离愁,羁旅等冷色意象相关相连,故古人填写一纸凄凉意,清笳历来就是座上宾。杵,即捣衣的棒槌,容若在词中多次用到,这个意境亦是很受文人青睐。那种一下一下颇有节奏的“笃笃”捣衣之声,多为妇人进行在黄昏暮色里,一如催归的切切呼唤,喊疼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此情此景,怎不令送客的容若黯然伤神而“心偏苦”呢。
关于刀尺,乃缝制衣服的工具,刀尺又催,应为赶制寒衣之意。秋天将尽,严冬欲临,正是赶制御寒衣物的时候。蒹葭浦,即生长有芦荻的水湄。蒹葭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但凡沾染上一星半点儿,就足够能让人想到飞絮照水的霜霜苍苍茫茫了。
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过一组相望长安的《秋兴》诗,诗风苍健磅礴,以秋景秋愁贯穿,而感叹国家兴衰,身世蹉跎。其中就不乏“刀尺”、“暮砧”、“悲笳”、“荻花”之类的意象,如“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是时张见阳赴任之处,才经历战火还尚未恢复,于此,容若的离别情意,依依不舍之余更添了几分身世的蹉跎飘零之感。
容若他写,把酒留君君不住。李太白说,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那样的豪情天纵,是可以将离愁别意斟入杯中,一饮而尽后而相视长笑的。此时京师江华,所隔又岂止千里呢。心偏苦,留不住。距离,隔断了目光,牵念却愈加绵长。秋瑟瑟,寒云遮。君行处,暮霭沉沉,烟波远。自此后,自此后,千山万水访君难。
黄茅山店,指的是荒村野店。北宋苏庠有一首《鹧鸪天》,写的就是客途别恨与怀人之情。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荒野岑岑,秋愁叶叶,层层复叠叠,不等闲。“行宿黄茅山店路”与“夕阳村社迎神鼓”这两句,是容若由眼前的饯别之情而想象张见阳在路途之景。关于村社。古时每年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日,一般在秋分前后的农家秋收完毕之时,村村寨寨会立社设坛祭祀土地诸神。相传这样的日子在乡村非常隆重,杀猪宰羊,锣鼓喧天。神鼓,应是村社祭祀时的一种民俗鼓乐。
容若处处为好友设想,心念如此细腻纯真。最后的两句虚拟是将孤凉岑寂的行程与扑面而来的淳朴民风相比照,才之卓绝更是彰显他的情之卓绝。那样的惆怅与温暖,闪着铜质的光,千古不锈。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4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此句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原文: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最辛苦和最让人怜爱的是天上的明月,它在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能像月轮那样终身皎洁,我会放弃自身像冰雪般的清凉为你发热。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
注释
①一昔句: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这句是说,一月之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夜是圆满的,其他的夜晚就都是有亏缺的。
②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
③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④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⑤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总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⑥春丛句: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此句意思是说,花丛中的蝴蝶可以成双成对,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故愿自己死后同亡妻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李商隐《偶题二首》:“春丛定是双栖夜,饮罢莫持红烛行。”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 “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容若这阕《蝶恋花》凄美,却不减清灵。"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环"和"玦"皆为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寻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见其格物,常怀世事难圆的隐恨,此句比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深情胜之,豁达减之,各得其所。
谓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一轮端正,悬挂天中。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这是上片,以月喻人,亦以人喻月,为布景。下片说情,谓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鲍诗)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这是下片,用另外两个物象作比,燕子和双栖蝶,以表达愿望。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5
蝶恋花·出塞原文: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出塞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的西凤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蝶恋花·出塞赏析蝶恋花·出塞赏析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今古河山无定据”,首句以议论开篇,简朴的文字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而且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今古”二字,包括古往今来。面对大好河山,多少风云人物,你争我夺,或长期或短暂地占据它,但谁也没有永久地据有这些地方。“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二句白描,描绘出一幅塞外和平图景,画角声声,矫健的牧马频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从前幽怨应无数”。首句议论,直接承上阕对古战场描写而来。面对古战场的凄凉景色,郁结在心头的愁恨无法计算。正如唐·李颀《古从军行》所说:“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接下二句叙事:“金戈铁马,青冢黄昏路。”“金戈铁马”,代表战争。“青冢黄昏路”,用汉王昭君和亲故事,代表和亲。二句概括了战、和两种办法。说明自古以来,为了争夺江山,时战时和,或二者并用,这就是历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末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作者的感触:回顾历史,面对这塞外古战场,诗人对自己的祖国一往情深。这深情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词意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6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译文/注释
注释
①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又名“鹊踏枝”“凤栖梧”“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②天上月:指亡妻。
③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④“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
⑤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帘钩:卷帘用的钩子。
⑥“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⑦“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纵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⑧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
译文
辛苦最怜,算是天上月。一轮端正,悬挂天中。一昔如环,曾有最光辉的时刻,那么圆满皎洁。但一朝别去,永远留下遗憾。如果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十分无奈,尘世因缘竟然那么容易断绝。但是,帘幕间的燕子就不一样,年复一年,辛苦奔波,不是和往常一样,仍旧踏在帘钩上,轻轻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而今,算是已经认定,死后化作花丛双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 向郎圆。'"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块”,开篇三句凄美而清灵,说的是自己最怜爱那天空辛苦的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如玉环般的圆满,其他的夜晚则都如玉块般残缺。在这里,“辛苦最怜天上月”为倒装句。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
纳兰曾梦到过亡妻,而且临别时妻子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君圆。”所以“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对梦中亡妻所吟断句的直接回答,纳兰想象着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自己日夜思念的亡妻,如果梦想真的能够实现,自己一定不怕月中的寒冷,为妻子夜夜送去温暖,从而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而梦想终究难以实现,当一切幻想的破灭后,纳兰的思绪回到了现实。“无奈钟情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而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叙语。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于是,他的思绪又开始飘散起来。
尾句“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是纳兰对亡妻的倾诉,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心: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纵使唱罢了挽歌,内心的愁情也丝毫不能消解,我甚至想要与你的亡魂双双化作蝴蝶,在灿烂的花丛中双栖双飞,永不分离。
在这首词中,纳兰仅以明月、燕子、蝴蝶这三种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景物,就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妻子逝去后,自己内心难以消散的愁苦,正因为感同身受,才会写得如此情真意切,而尾句以喜语来强化悲情。
写作背景作者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阳节前三日夜曾做过一个梦:“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而这首《蝶恋花》就从这个梦里的两句诗生发而来。 妻子卢氏去世后,作者生活便长期痛苦悲伤,他用月亮盈亏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夜夜明亮,长圆不缺。所以作者将天上的月亮,作为歌咏对象作词一首。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7
原文: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释:
【1】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又名“鹊踏枝”“凤栖梧”“鱼水同欢”“明月生南浦”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天上月:指亡妻。
【3】昔:同“夕”,见《左传·哀公四年》:“为一昔之期。”昔昔,即夜夜。
【4】玦(jué):玉玦,半环形之玉,借喻不满的月亮。
【5】“不辞”句:引用一则典故。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卿,“你”的爱称。
【6】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
【7】帘钩:卷帘用的钩子。
【8】“软踏”句:意思是说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
【9】“唱罢”句:唐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里借用此典表示纵是哀悼过了亡灵,但是满怀愁情仍不能消解。
【10】认取:注视着。取:语助词。
作品赏析:
古人与自然亲,今人宁与物质亲。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对古人来说,可以亲,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子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容若说“辛苦最怜天上月”。而现代天文学和航空的发展使人认识到月亮不过星际的一颗小行星,还是地球的卫星,看见月食只当是天文景观,不会敲锣打鼓的惊慌,相反倒很激动——等了这么多天终于看见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后我们对月亮的认识更加平实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砾,生物灭绝,根本没有广寒宫,没有兔子和桂花树,也没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树的吴刚。情意和思维变成刚正而有规律。失却了古人仰视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乐。
你约会一个人,会用手机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墙而入,生怕惊动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写好约信,低声下气地转托红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时,你也永远不会知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有怎样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个人,对他说,今天晚上几点,我们网上见,你开了视频,从邀请到连接不过一分钟,多么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邻。只在你的弹指之间。你清晰的看见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心有灵犀。
你想念家乡和父母,如果时间来的及,你可以乘飞机回去看他们,再远的地方,也不过数天时间。如果来不及,你可以打电话,中国电信会竭诚为你提供各种周全的服务,他们不怕你消费,而惟恐你不消费。记住。这是个消费至上的时代。如此,还需要和李白一样发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喟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神话被我们亲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们遗失了。
西方哲学强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质统治的观念,灵魂的不死不灭宛如虚无笑谈,是与科学的概念不符的。于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将不具有任何意义,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写:“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这样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说,在今天的人看来,是忧美但不实的.。你几曾再见过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老婆对月吟诗,不要说死了的,活着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若你果如皎月照我余生,我亦可不畏严寒,不辞辛苦地飞到那冰冷月宫,去温暖你的身体。此一句,披肝沥胆,情之所终至死不逾。千古情话也!
这样的话,现代男子连发梦时都不会说。你在他枕边吹气,拨弄他的耳垂,追问他爱不爱你,通常得到的答复是——别闹了,明天还要上班。
是的,别闹了!肯每个月按时交上家用的已属珍稀物种,他为你,可能在朋友中间承担了“气管炎”的绰号。如是,该感激涕临了。想他同你化蝶双飞,共许来生么?尘缘易绝刚刚好。感谢老天帮忙让我不用费心找借口分手。
容若这阕《蝶恋花》凄美,却不减清灵。“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环”和“玦”皆为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寻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见其格物,常怀世事难圆的隐恨,此句比之苏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深情胜之,豁达减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说,魏晋开始不绝于书,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无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过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向往之。
这样的男人,虽然有时多愁善感的让人发腻,却不失为一个好男人。怪不得现时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当嫁纳兰君”的口号。容若是许仙式的男人。一个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而你在他的护卫下,永远都是枝头上最鲜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见的明月光。惹到无数艳羡的目光。
——多么妄想。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8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1】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2】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3】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4】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5】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6】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7】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8】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作品赏析: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兴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自古就有昭君怨之说,但大多文人习惯拘泥于陈情。连诗圣杜甫也只是感慨——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诗圣定了基调,后世更少见发人深省的意义翻新。历代女子中,王昭君获得的吟颂最多,而且几乎全是正面的。难得没有什么“红颜祸水”的责难加诸在她身上,反而对她由怜生敬,由敬生爱。
这固然是因为王嫱女士做了件极漂亮的事。她不仅是绝色倾城,而且简直是绝顶地聪明,没有寻常女子的软弱拖沓,她勇敢而有主见,想到与其在汉宫中荒耗一生,还不如远走她乡。人皆言塞外苦寒,匈奴人彪悍。可是和荒茫无尽的等待比,那又算的了什么呢?只是寻常宫女,因为拒绝了画师毛延寿的勒索,可能再也得不到君王的看顾。一个清寒孤傲的少女想在宫中拔节而出,如同黑夜在海面上泅渡,希望渺茫。十几岁的王嫱,有着超越一般人的坚定果敢,老天亦赋予她机会和能力,纵身扑入,因此成功。
如果美貌是能量,昭君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至。当埃及艳后忙着摆布男人,颠覆了几个男人的霸业时,王嫱也利用自己的绝色姿容摆布了两个男人。她让一个为失去她而饮恨终生,从此视后宫粉黛如飞尘;她让另一个为得到她而心满意足甘心放弃争霸天下的念头,对大汉朝俯首称臣。最重要的,与克丽奥帕特拉的祸国殃民比,她确保了数十年的和平,使老百姓安享太平,即使这和平也很短暂。
一向对女人挑剔到洁癖的读书人能在思想上将王嫱视为同类,是值得惊奇的,然而也未尝不空洞。这些为责任理想所牵绊的男人们,又怎能真正了解昭君坟头的青草到底为什么而盛,又因什么而衰?王昭君,她不过是不由自主地在后人的诗文中做了一面映照很多命途多仵的有识之士的镜子——她美貌而智慧,一如那些有才识的文人;她拒绝给毛延寿贿赂,一如清高之士所标榜的气节“富贵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以女儿身做出一番千秋赞叹的事业,以身许国,亦是读书人所称许的。百般萧瑟,终于积聚力量绽放。昭君寄托了文人的太多理想。
后世戎昱说:“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才算是句摸着良心说的公道话。如果不是眼前身后逼仄到无路可退,谁愿意带着未完成的爱情将自己放逐到万里之外。
汉帝,应该比昭君更怨。昭君出塞,大殿上的.临别相视。这女人已注定是他余生无法愈合的巨大伤口和耻辱。他的江山是她舞着杨柳细腰为他擎住。她却对他跪拜谢恩。自古男人的江山就不能缺少女人支持,却羞于承认靠女人支撑。
这阕《蝶恋花》将容若的男儿眼界与气度尽显无疑。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气象极佳,一句话便道明世事无主,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是必然的,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接下来用白描的手法呈现秋景,一副待战的场面。因想起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或许他日大清的覆灭也不可免,心中萌生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为与满清王朝休戚相关的贵族近臣,容若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富贵闲人,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抱负。但他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冷血萧烈是被多情公子所厌弃的。所以结句仍复了容若重情的本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成功将豪壮,柔情,还有些许凄凉和失落糅在一起,使人回味无穷。这亦是容若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
传说,昭君出塞,死后葬胡地,坟头终年青草离离,称为“青冢”。由青冢想到王昭君,容若问卿,一往情深深几许?千秋万岁以来,王昭君的一往情深,缕缕怨心,能看得清,读得懂的,恐怕也只能是容若这样的绝代才人了!
不同于历代词家,容若此词意境思想远远超越了他们,而更熨贴昭君本心。容若将闺怨,乡怨一次升华——青冢独眠的王昭君,为的不是自己毕生不能回归故土,不是和汉帝的有情无缘。而是,她耗尽一生心力所不能唤醒的,是后人对权力的执迷、对战争的狂热。
君不见,残阳秋雨深山寂,纳兰公子长太息!
绝色女子和绝代才人,隔世为知音。
【纳兰性德《蝶恋花》赏析】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词赏析03-24
浣溪沙纳兰性德赏析11-26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词》赏析07-24
纳兰性德-浣溪沙12-15
关于纳兰性德两首经典诗词赏析11-01
纳兰性德的经典诗词大全07-21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爱情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