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专家对幼儿读《弟子规》的看法
引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专家对幼儿读《弟子规》的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ww.ruiwen.com/wenxue)。
专家对幼儿读《弟子规》的看法
专家反对幼儿读弟子规:伪经典
中国的传统经典的确值得带孩子一起去学习,去领略其中的古典之美与智慧,但在孩子幼年时期,选择一种怎样的作品教给孩子,却是家长和老师都要慎重的。《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家长很倾向于拿来给孩子做“国学”启蒙的,但也是引起质疑最多的读本,在王立华看来,这些一味教小孩子听话的训导类作品,都是“伪经典”,对孩子而言既难于接受,也不符合其价值观的形成。
王立华为儿童教育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外聘教师,全国百佳园长。
文/王立华
上周六,我给首都师大成人大学生监考《儿童发展心理学》,考完后我就在隔壁教室阅卷。没多久,一位美丽的女学生轻轻推门进来,她面带微笑说:“王老师,我想和您探讨一个问题!希望没打扰您!”
我示意她坐下,并爽快地说:“不会,欢迎你!”学生说:“关于幼儿读《弟子规》的问题,我和您有不同的认识!您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在讲台上批判《弟子规》,不主张让幼儿读,是不是太偏激了!”听闻此话,我一点也没有恼怒,反而很欣慰!同时也对这位爱思考、敢质疑、善表达的女学生刮目相看。
我说:可能是你还不太了解情况,在这件事上,我并不偏激!我做出的专业论断,是经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和较为深入的专业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我认真读过《弟子规》,还逐句逐字分析过。
这种认识是建立在我从事幼教专业18年的积淀以及对儿童心理的把握基础上的,不是信口开河!我做出这样的判断是负责任的!我不仅要在大学课堂上讲,外出给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做讲座时也要这样讲。
实际上,不只是我一个人反对幼儿读《弟子规》,连我认识的很多专业人士,如儿童教育专家、儿童文学家以及亲子教育专家等,都对此持反对态度。
学生又问:那您们为什么要反对幼儿读《弟子规》啊?我在幼儿园带孩子读时,觉得效果不错呢!有些孩子就变得懂事、乖巧了。你们也不能说《弟子规》一无是处啊?答:我没有说《弟子规》一无是处,没有说《弟子规》中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但《弟子规》整体上来讲,是糟粕多于精华,它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是“伪经典”!你看到的孩子读后的变化,可能是多种原因促成的,也许并不是读《弟子规》后的直接后果!或者孩子表面上的乖巧懂事也不一定是好事情!
学生追着问:您为什么说《弟子规》中有“糟粕”啊?那什么是“糟粕”?我反问道:你如果连什么是《弟子规》中的‘糟粕’都分辨不出来,你又如何去引导孩子们读呢?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2000多年,已经够长了,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已经够深,难道你还希望封建思想继续“发扬光大”吗?
学生有点不服气:现在都提倡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呢!我答:当然,主张没有错!我们需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问题是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什么”以及“如何传承”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问你:你说说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中的精华”?或者说‘什么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我的问题使学生无言以对。
我接着说: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毫无概念时,又如何能很好地传承呢?
在我看来,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国的民乐、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武术和中医等等,其中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传承的精华部分。这些内容是对于成人而言的。
对于幼儿来说,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幼儿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适合成人的教育内容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幼儿。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所以《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
只强调无条件的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人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只会变成温顺听话的奴仆。下面是我反对幼儿读《弟子规》的主要理由:
第一、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弟子规》的语言形式(http://www.ruiwen.com/wenxue)。属文言文,幼小儿童很难接受。
儿童心理学认为,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幼儿园大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
幼儿对抽象文字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很有限,《弟子规》的行文方式晦涩难解、枯燥抽象,其内容和要求符合封建社会的现实状况,与现当代儿童的生活相距甚远,也不合符现代文明规范,难以引起儿童的兴趣。
《弟子规》全文1080字,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勿”,有43处之多。这种教训、诫条式的口吻,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学原则相反。《弟子规》也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这本书打着儒家旗号,但是讲的东西并不是真的儒家思想,贩卖的是自己的私货而已。
第二、从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讲,《弟子规》中多处内容体现了封建奴化思想,不利于幼儿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弟子规》的内容很容易禁锢儿童的思想、限制儿童的行动,很容易扼杀儿童活泼、自由、烂漫的天性,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奴才和顺民的教科书,不适合现当代社会。当今的中国更需要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
如《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意思是: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问题是,父母也有误解孩子或言行失当的时候,难道孩子受到错怪,也要顺从地接受吗?难道孩子就不可以为自己辩护吗?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句话,前半句没什么问题,但是后半句“号泣随,挞无怨”就有问题。当孩子向父母提建议时,父母不听,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孩子。孩子挨打时,也不可以有怨言,不可以反抗,孩子应该逆来顺受,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不懂变通,也是陷亲于不义。
可见,《弟子规》中要培养的儿童完全没有话语权,一切以成人的意志为转移,提倡要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权威。这与当下所倡导的民主式家庭以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的现代教育主张相去甚远!《弟子规》中的教条更善于培养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顺民”和“奴才”,更利于培养没有平等意识、毫无个性、没有主见、不会思考、缺乏创造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如何完成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从教育方法来讲,死记硬背的方式不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
儿童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能力还有限,抽象的文字并不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儿童是通过游戏、活动,通过动作、感知觉、形象来认识世界。
现代学习观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有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儿童在学习中具有主体地位。儿童在学习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建构对知识的意义理解。
当然,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指导。“建构主义的教师不是放弃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角色——他要鼓励和引导儿童努力去建构知识,而不是仅通过呈现预备的结果,导致扼杀儿童的自主性。”
所以死记硬背是一种十分陈旧低效、理应被摈弃的学习方式。对记忆和背诵的过度崇拜是中国旧式教育的一大陋习,这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是对儿童生活的扼杀,是对儿童生命的禁锢。和记忆相比,也许探究、理解、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更重要!
儿童是按照生命自身的内在法则、自然节律和时间表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儿童有一个内部的自然的老师。幼儿的生命存在方式的最高体现是“游戏”!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游戏”!
正如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期的主要任务是“看事物和现象”。儿童需要读的是美好丰富的大自然之书,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的源泉;儿童还需要读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大社会之书。
幼小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内容应是自由的游戏、充分的幻想和想象、自由的歌唱、快乐的涂鸦、是品味儿童的天然的精神食粮:童话、童诗、童谣,而不是读什么大部头的成人认为重要的“经史子集”!儿童有那么多适合他们天然的精神食粮,为什么非要盯着伪经典《弟子规》不放呢?
有人说,孩子读经不需要理解,只要背诵就好,长大了他自然会明白。实际上,不求甚解、鹦鹉学舌的结果,通常是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后又迅速遗忘,白白浪费宝贵的童年时光!让儿童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学习《弟子规》,是简单粗暴的灌输教育,是一种教育!盲目崇拜、盲目背诵只能培养盲从的奴隶和精神上的瞎子!
第四、从《弟子规》核心价值观来看,它所宣扬的是成人本位、长者本位的价值观,与现代教育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背道而驰。
《弟子规》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长者,凡事都以长者利益、需求为先,幼者的需要、愿望和利益永远低于长者。不允许幼者辩解、质疑、拒绝,只有绝对服从和顺从。可见,《弟子规》中的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教育思想及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是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强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遵循长幼秩序,难道幼小的孩子饥饿时,也只能强忍?这样的要求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否过于苛刻?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个也片面,父母喜欢的,孩子就去做,父母厌恶的,孩子就不要做!一切要以父母的爱憎为标准,难道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了吗?
有人说:学了《弟子规》,孩子可以变得尊敬长辈,变得和善、孝顺,这很好啊?孩子、父母与教师都是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儿童也有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需要,《弟子规》以成人为中心和本位的价值观,成人的要求如同圣旨一样,儿童必须无条件服从,没有协商的余地,这必然会导致儿童对成人盲目服从、不会思考质疑,墨守陈规,不会创造规则,这会大大抑制儿童的个性和活力,会把儿童培养成浑身带有奴性的小大人!
《弟子规》倡导的“规矩”恰恰是封建思想糟粕的集中体现,如果用其中所宣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来教孩子学“规矩”,是十分错误和荒唐的做法!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判了封建社会“长者本位”的思想,他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呼吁人们要做“觉醒的父母”,主张以“幼者本位”代替“长者本位”,要解放“幼者”。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父母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幼者)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第五、用《弟子规》来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启蒙,培养不出道德的国民,也读不出道德的中国。
不可否认,《弟子规》中有少量基本没有争议、仍具有一定适用性的观点,但这些道理或原则在其他书籍中也并不少见。
所以从整体上说,《弟子规》阅读价值令人怀疑。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认真读过《弟子规》,就想当然地认为它是经典著作,把它奉为圣贤之书,认为其中句句精华、字字珠玑,不加选择、辨析的让儿童囫囵吞枣地背诵,大量毒药和极少的营养物质一并吞食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弟子规》中说“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是强调明哲保身,只顾自己。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那还会有见义勇为的道德行为吗?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如果看见不合理的事情不能挺身而出,就不是勇敢行为。
书中不仅不分好事、坏事,一律视作与己无关,不去多管。
再如“说话多,不如少。惟其事,勿佞巧”,这是叫孩子不要多说话,话说多了会招惹是非。谨小慎微的结果是丧失活力,在诸多方面一事无成。这已经和正统儒家思想南辕北辙了,别说成圣成贤,连做人都成问题了。
这样的主张只能培养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自利之人,如何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博爱精神的公民呢?儿童读《弟子规》读不出道德的国民,也读不出道德的中国。
当下,中国倡导全社会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
中国向来有“一切都从娃娃抓起”的惯习和传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教育,应该站在幼小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立场上来探讨此问题,任何牺牲和损坏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做法都应遭到批判。
如果儿童的心智发展和创造力都受到严重影响和阻碍,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儿童如何来承担改造旧文化、创造未来新文化的历史任务?
有人问:那《三字经》、《百家姓》可以读吗?从内容方面看,这两本书中的糟粕比《弟子规》少些,但其中也渗透着奴化思想,也需要分析辨别能力的人进行有选择的阅读或导读。
总之,对幼儿来说,这两本也算不上是好的童书。那些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的唐诗宋词等,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朗诵,最好配上画面、音乐或做成动画,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但不宜大量背诵,需要把握度。
第六、让幼儿读《弟子规》之类的所谓经典,属于典型的“超前教育”。
成人把《弟子规》等枯燥、艰涩、沉闷、不知所云的文字强塞给幼儿,这不但不是在开蒙,而是在蒙蔽幼儿心智!更不是什么最佳文化刺激和最佳早期教育!
是成人把成人世界认为重要的东西强加给幼儿,如同给哺乳期的婴儿喂肥肉一样,只会败坏儿童的胃口、伤害儿童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消弱儿童对事物的天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抑制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最可怕的后果!
从近代以来,一直有人以“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名,主张让幼小儿童读经,包括《弟子规》、《孟子》、论语》、甚至《心经》等等。
近20年来,台湾的王财贵、蒋庆、南怀瑾等人都主张儿童读经,企图以此复归传统文化。而在在中西方的教育史上,众多教育家都对此持反对态度。从古至今,反对儿童读《弟子规》之类的“经书”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中国古代的李贽、王守仁;近代鲁迅和丰子恺等。
《弟子规》中有太多摧残童心、压抑个性的“规矩”,丰子恺在《关于儿童教育》中写道:“一般的父母、先生,总之,是以教孩子做大人为唯一的教育方针的,这便是大错。我尝见有一个先生对七八岁的小孩子讲礼貌、起立、鞠躬、脱帽、缓步、低声、恭敬、谦虚……这些都是从小摧残他的童心。”
丰子恺认为,礼貌等等远非恶事,然而“在人的广泛伟大的生命上看来,是最末稍的小事而已”,“孩提的时候教他,专心于这种末梢的小事,便是从小压倒他,叫他望下,叫他走小路,这是何等的教育?”
我们要爱惜童心、尊崇童心、珍爱童年的生活,反对让孩子无条件服从成人,反对过早把成人看重的道德规矩过多教给孩子。
中国当代教育学者刘晓东专门撰写《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一书,与很多主张儿童读经的人辩论商榷,明确反对儿童读经,着重进行了教育学和文化学方面的批判。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教授曾给前教育部长周济写信,表示反对蒋庆等人主张的儿童读经活动。留美学人薛涌撰文《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来反对儿童读经,并与蒋庆等人展开论战。
记得有一位著名儿童文学家、早期阅读专家认为,把《弟子规》作为反面教材还差不多!甚至有长期研究儒学的学者也公开表示反对幼儿读《弟子规》,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在西方的哲学家或教育家中,如法国的卢梭、美国的杜威、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他们都反对让幼儿呆听静坐、反对死记硬背枯燥难解的文字典籍。
卢梭认为幼小儿童尚处于“理性睡眠期”,不适合进行抽象文字的学习,在这个时候,你给他一个火炬,他也是看不到的。卢梭反对超前教育的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http://www.ruiwen.com/wenxue)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还呼吁:
“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踏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
杜威认为,艰涩的抽象文字是“超越儿童生活的怪诞之物”。
他们都倡导“以儿童为中心或本位”的教育,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个性、权利;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不仅如此,蒙台梭利等人还主张成人应以“儿童为师”;人类学家泰勒更是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的观念!
每当我反对让幼儿读《弟子规》之类的所谓经书时,就会有人恼怒,好像我动摇了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动摇了他们极力膜拜的“圣贤之书”;还有人会转移话题或偷换概念,认为我是在反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或其他成人“读经”!我没有断然否定让大一些的孩子或成人读,但是即便是读,也要讲究方式。
我的主张是:家长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素养和文化学养,如果不具有独立思考、辨析能力,最好还是不去引导孩子读《弟子规》!如果教师连《弟子规》中的精华和糟粕都辨析不出,最好也不要引导教育学生!我也反对让不具备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的学生独立读《弟子规》!
对于有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可以引导高年级小学生以及中学生、大学生来读《弟子规》,引导他们批判地阅读,找出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但就《弟子规》而言,它整体上仍可归于“反面教材”之列。
实际上,不少人对《弟子规》、儿童心理、传统文化等认识倾向于片面化、简单化。如果想对一个事物有比较客观、全面、公正的认识,要获得接近真理性的认识,需要多角度的观察、审视和思考。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哲理诗启发我们:只有多角度、多方位地考察某一事物时,才有可能窥见其“真面目”!
我和学生探讨辩论了近一个小时。在观点的碰撞与语言的交锋中,没有人身攻击、没有面红耳赤,只有理性地辨析和平等的对话!
如果能多培养出几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好奇心强、富有探究精神的学生,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希望我们更多人能成为“苏格拉底式”的教师!
另外说一则案例:
上周日,我想再次亲自验证一下和学生共读《弟子规》的感受。于是就引导一名北京国际小学五年级学生读《弟子规》。她是一位阅读能力强、成绩很优秀,心智较成熟,独立思考能力也较强的学生。
我们逐字逐句地阅读,有时她朗读,有时我朗读,然后再一句一句地分析讨论,找出其中的符合现代文明的合理部分,同时也挑出其中的荒唐谬误、不合时宜的部分。
分析阅读完毕,这位小学生既吃惊又不满地说:“我一直以为《弟子规》是一本好书!以前我学校的老师逼着我背诵,我没有背。我妈妈曾经做过老师,她告诉我:‘这种书,不是什么好书,不背就不背吧!’今天您带我读完,我才知道:《弟子规》原来是一本‘变态’的书!这太恐怖了!有些部分简直不忍直视,这分明就是在教育、培养奴隶的嘛!”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面对那些理所当然的封建奴化思想与观点,这位小学生最多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凭什么啊?为什么啊?这也太不讲理了!”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多数都存在问题,有明显的“奴化意识”存在其中,是需要摈弃的;有一小部分基本没有争议,有可取之处。如果不加分析辨别地传递给学生,不管是幼儿,小学生、中学生还是成人,后果会比较严重
【专家对幼儿读《弟子规》的看法】相关文章:
国人对于《弟子规》的各种看法09-08
幼儿弟子规教案08-19
弟子规幼儿课本11-03
读《弟子规》感悟08-23
读《弟子规》体会10-19
读弟子规心得07-08
读《弟子规》的感悟11-07
读《弟子规》心得09-28
读《弟子规》的感受10-25
读《弟子规》的感想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