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弟子规简说的翻译
弟子规简说(十二)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煺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一点,动作表现得很敏捷;等到告煺时,要慢慢煺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常礼举要.居家篇》说:「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长辈尚未坐下,切莫一窝蜂抢先坐下来,甚至连长辈坐的位置都没有了。或是长辈来了,晚辈们还围坐着讨论自己的事,对长辈不理不睬,也不主动向长辈问好招唿,眼裡根本没有长辈的存在,这都显出自己的怠慢和骄傲的习气。今日有些同学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于旁人存在,实在是家庭教育的疏忽呀!
「尊长前,声要低。」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唿小叫。有些父母对小孩子疼爱备至,纵容他们指使父母做事,遇有不合意时,就发脾气,养成在团体中只见到别人的缺点,却不知自我反省的毛病,所以人际关係奇差。《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对一般人说话都要注意音量,何况是在长辈面前呢?
「低不闻,却非宜。」凡事都应求恰到好处,如果回答长辈的话太小声,长辈根本听不清楚。甚至长辈问话一句也不应,都不是好现象。不论是胆怯不好意思或不会回答,也要学习表白,否则让长辈心急而误会我们太傲慢,就非常失礼。
「进必趋,煺必迟。」趋,是快步走向前去,态度认真而恭敬。「煺必迟」,所表现的是稳重,并乐于接受长辈的训诲,不是一熘烟就不见了。
「问起对,视勿移。」可参照《常礼举要.在校篇》:「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及〈访人篇〉:「谈话应答必顾望。」训练自己恭敬的态度及专注的精神。若是眼神乱动,表示漫不经心,对人不屑一顾,是不合礼的态度。
我国东汉自光武帝建国以来,社会风气从重视利禄,转变为淳厚,大家所看重的是气节和人格。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也秉承父亲的遗教,尊崇儒家孔子的学说,曾经亲自到太学举行「养老礼」,用尊重父兄的礼节来对待「叁老」和「五更」。「叁老」和「五更」是从国家元老或德行著名的人当中,所选出最优秀的楷模。这正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身体力行。难怪当时社会风气非常淳厚,政治非常清明,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明章之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是「出则弟」的总结。能做到「入则孝,出则弟」对父母尽孝道,友爱兄弟姐妹,进而以事奉父兄之礼对待伯伯叔叔、堂兄弟姐妹,及一切父执辈兄长们。这是儒家「能近取譬」行仁的方法,从最亲近的父母开始学习如何尽孝道,再推展出去善待所有人。这种从近而远,由亲而疏的行仁方法,使亲情更亲,友情更厚,这样和谐的五伦关係,能保护我们的家,安定我们的社会,我们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简说的翻译】相关文章:
中华少年课文及简说06-01
弟子规加翻译07-16
《弟子规》加翻译11-19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04-04
《弟子规》全文翻译05-18
老舍先生《母鸡》课文简说08-16
弟子规原文和翻译10-22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大全06-23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翻译09-22
弟子规泛爱众翻译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