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青少年的影响

时间:2020-09-24 19:30:09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的心理在青春期阶段颠覆而激荡,处于“暴风骤雨”的关键时期。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他们的价值选择对自己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对青少年正确的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弟子规》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思想的迷惑与颠倒是现代社会物质高度发达、精神世界空虚的产物。未来学大师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震荡是一种时间现象,它是社会急剧变化的产物。面对文化震荡,人们会因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变化太多而压力重重、晕头转向”。在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本身就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由于生理的急剧变化而导致心理的复杂变化,而当今青少年所面对的是一个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的纷复杂,节奏的飞速加快,都使青少年心灵陷入迷茫、困顿的境地。青少年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表象,也正是青少年心灵的虚弱与无力,才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依理而言,思想教育工作本应与时俱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通常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教育内容的老调重弹和教育形式的单一枯燥,使得青少年对思想政治课表现出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尽相同,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者陷入迷茫困惑的窘境。因此,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材、注重爱的教育是破解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瓶颈的重要方法,而将《弟子规》引入青少年思想教育则具有更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用一:启蒙养正,学会做人,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

  《弟子规》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指导精神编而成,包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规范和礼仪,特别讲求生活和做人的教育。《弟子规》传承的几千年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跳动的脉搏,是教育青少年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的良好读物和教材。《弟子规》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并对青少年启蒙养正、学会做人,判定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有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鉴于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开展儒学启蒙教育,倡导少年儿童诵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台湾高僧净空法师认为,《弟子规》是培养做人的根本、完善为人品行的基础;国学南怀谨先生曾经说过:“二十世纪的主要疾病是癌症,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疾病将是精神病。”他认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根,不要因为学习知识而忘记了自我和根本,那个存在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里的东西;和谐中国网总编、《弟子规》现代修订者、台湾孔子学院教授李耀君为了传播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起“全民学习《弟子规》活动”,李耀君先生并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等进行巡讲并向社会各界免费赠送《弟子规》,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母亲讲堂首席导师刘冰也曾深情地写了一封《给天下子女的信》,在信中,作为一个母亲,她饱含深情却又犀利地揭示了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倡青少年诵读《弟子规》。自2001年以来,她在全国各地义务宣讲《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近1750场,行程达28万公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用二: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对青少年实施爱的教育

  《弟子规》开篇第一句就是“弟子规,圣贤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亲与子,一起学,家庭睦,天下和。(李耀君现代修订版《弟子规》)”从开篇来看,作者就把孝悌(对父母兄长的亲爱)、谨信(对朋友的诚实守信友爱)、爱众(对世界的大爱)放在了首位,而把学业放在了这些爱的教育之后。可见,《弟子规》实行的就是一种爱的教育,一种情感的传递。只有对家人亲爱,对朋友友爱,对世界大爱,才能让我们安身立命。

  在我国古代,孔子最早提出 了“仁者爱人”的学说。从此爱在思想史中处于最高的道德标准。孟子也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也提出了“兼相爱”的思想。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高主题,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爱的教育是从情感中丰富青少年的心灵,给心灵加以柔软的感性灵魂,把青少年培育为有同情心、有爱心、有良心的丰富的人。

  爱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的教育,而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以个人内省和体验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教育,是一种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实现人生幸福为目的的非理性教育。爱的教育尊重了主体的个性,保持了青少年的独立,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它蕴涵着人性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提高了青少年的幸福感、同情心及其他内在丰富的情感,是一种心灵修养的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说,培养青少年的爱的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弟子规》恰恰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作用三:符合国情,贴近生活,有利于教学思维模式转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趋向整体性的和谐的追求。“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传统中国思维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它主张宇宙是一个整体,看问题要注意整体性。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个体性的、原子式的,主张主客二分,通过对大自然的惊异,逐一找出其中的存在性含义,用分裂的观点来看大自然。

  《弟子规》从日常行为规范出发,并非抽象的理论念,而是一种形象的实践指南。它从最幼小最基础的规范来教导青少年,与中国人的实体化、过程化的思维模式是统一的。《弟子规》从外在的礼仪规范孩子的行为,进而正确引导孩子的内在价值观,日常行为规范的精髓、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密切亲子关系的途径、深入浅出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使青少年在迷茫的青春期找到了导航的灯塔,指引青少年走向人生的成功。《弟子规》和《大学》等经典著作的内在意义是相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个过程,从小到大都可以用中国的传统伦理来指导。

  作用四:继承传统,启迪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黑格尔说过: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我们是历史传统的产物,我们不能恢复过去,也不能取消过去,现实中就有过去。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就如同影子一样,始终尾随于现实的脚后,这是任何人为的努力都甩不掉的。在现代社会中,成人面对眼花瞭乱的世界,心中会有一种虚假感,更别说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的青少年了。“我是谁”是现代人对于现代生活的追问,而青少年的迷茫与彷徨就是对于自身存在感缺失的表现。

  中华传统文化集结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和智慧,具有一脉相承的鲜活性。它是中国人存在的根本和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找寻,就是对现代人存在意义的追寻。寻找自己的文化特征,寻找本土文化的声音,明确自己的身份,彰显生存的意义。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对于自我根本的重新认识。《弟子规》等经典书籍完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修材料,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工业文明、面对空洞的城市。它对继承传统,启迪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广的重要意义。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弟子规》引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奠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基础、探索教学思维模式的突破、实施爱的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弟子规》对青少年的影响】相关文章:

韦应物对宋诗的影响05-27

《易经》对医学的影响11-04

《观沧海》对后世的影响11-14

《观沧海》对后世的影响08-07

道教对刘禹锡诗词的影响05-09

道教对刘禹锡诗歌的影响11-25

《易经》对中国服饰的影响11-15

佛教对韦应物隐逸思想的影响05-28

《易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11-11

《易经》对中华养生文化的影响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