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虽然是一代“诗圣”,但他在生前并没有被人发掘出才华,他的前半生没有多少荣耀和富贵,他不曾感受过像李白那样被众人敬佩的滋味,也不曾拥有位高权重、达官显贵的仕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史诗”,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史诗”。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一样,是诗歌飞翔的翅膀,而且二者有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杜甫作为集大成的诗人,二者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且极富特色,形成了杜诗特有的现实浪漫主义特色。
一、杜甫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主要分布的时期。
杜甫所生活的时代及他的生平遭遇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以前);(二)用守长安时期(35—44岁);(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四)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病逝)。
杜甫童年时代,接受的是儒家传统教育和盛唐文化熏陶。他刻苦好学,聪颖早熟。七岁能诗,十四、五岁时称誉时辈。他二十四岁开始壮游。前后三次漫游了吴越、齐赵、梁宋等地,这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时期。漫游使他历览了祖国山川,陶冶了性情,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也结交了许多朋友,与伟大诗人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这对杜甫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受时代风气影响,这一时期的青年杜甫充满乐观自信,有一股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何当未凡鸟,毛血洒平芜。”(《画鹰》)写的就是这种精神境界,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年青诗人的心胸气魄。而(二)、(三)、(四)三个时期是杜甫仕途坎坷、历经兵荒马乱、饥饿流离的时期,这使他接近了现实,认识了社会,走向了人民,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国思想和悲叹黎元之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由此可见,杜甫浪漫主义诗歌作品主要分布在他的读书与壮游时期。但在他后来漂泊西南时期定居成都草堂后,由于结束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暂时安定的住所,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杜甫的诗歌也由叙写动荡的社会生活转向描绘宁静美丽的自然界,创作了许多描写雨细、风微、花香、枝弱的清新小诗,赞美自然万物,憧憬美好生活,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有些作品也体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因而杜甫在漂泊西南时期也创作了一些浪漫主义诗歌。此外,在杜甫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中蕴含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二、杜诗的理想主义表现为典型的现实浪漫主义特征。
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充分表现作家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对“世外桃源”、“精神的故乡”的向往与追求。杜诗中的理想主义在其现实浪漫主义特色中极为突出。诗人的理想主义是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联系在一起的。诗人在抒发个人的悲凉凄若和不幸际遇时,在悲悯描写劳动人民的灾难时,在鞭挞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及憎恶战乱带给人民的灾祸时,流露出了诗人的极强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建立在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之上,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三、诗人大胆抒发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表达自己要过美好生活的理想主义思想。
1.诗人大胆抒发热烈奔放的情感。当诗人流寓梓州的时候,忽闻宫军收复河南河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写下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以直抒胸臆的快语和奔涌直泻的激情,描写自己漫卷诗书的狂态和青春还乡的幻想,抒发了自己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的快意,痛快淋漓、奔放恣肆,体现了浪漫主义手法抒发强烈感情的特点,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杜甫的浪漫主义精神。
2.诗人自己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部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五句,写彻夜难眠中所感所想。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直贯而下,写诗人一种假设中的愿望,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图景,诗人由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幻想有“广厦千万间”,由屋破雨漏的境遇幻想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环境,并从自己的愁容扩展为“天下寒士”的“欢颜”。这种由现实世界宕开,转入理想世界的描写,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感情描写理想生活图景的创作方法体现积极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神。这首现实主义作品中也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要过美好生活的理想,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在杜甫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中也有体现其浪漫主义精神的一面。
四、大量运用了想象、夸饰、比拟、象征、铺捧、奇异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色。
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激越的基调、大胆的夸张、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语言和磅礴、激情和昂扬的节奏取胜,是浪漫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化的生活和作家的主观感情,它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很少受客观生活逻辑制约。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神灵妖魔,现实梦幻,经过作家诗人自由大胆的想象,使作品形成独特而奇异的形象体系。杜甫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浑涵汪洋,千汇万状”,为表达其主观幻化的理想,“不用浪漫手法,无以达其意”,不用浪漫手法,无以涵盖“汪洋”的内容题材。杜诗奇异的表现手法在夸饰和铺排,壮美和雄浑上都有很好的显现。杜诗在夸饰与铺排中,显示了壮美的风格特色,加上杜诗忧国忧民之深,就使得这种带有极强的“沉郁”色彩的豪壮转而变为悲壮。
五、直抒胸臆寓主观于客观的表现,也是杜诗现实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
社诗中的直抒胸臆往往是忧国忧民的激情迸发,欢快或愤激之情,悯民之苦,拯苍生之慨,汪洋倾泻,自由喷涌。杜诗抒发主观,以一种冷叙述的方式抒发难忍的激情。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入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留给读者自己体会,可谓不着一字泪而泪。杜诗这种不着一字情而情的特色别具一格,它带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特色,可以说是对浪漫主义特色的有益补充。杜诗中随处可见如此冷叙述的抒情方式,尤其在叙事诗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杜诗叙事诗的最大特点。诗中概括典型的生活形象,是诗人通过对客观现实的叙写和主观抒情,水乳交融地表现出来的,达到了情感的艺术升华。
拓展: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又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头》等诗,篇幅较短,却也同样具有这种特点。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如《洗兵马》,在梓州写的《有感》;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之一、在云安写的《三绝句》;或是寓言讽兴,如《凤凰台》、《病桔》、《枯棕》、《客从》;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如《夔府书怀》、《往在》;有的叙述地方变乱,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忆往事,如《壮游》、《遣怀》;更是象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都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也有些关于战争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谴责。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叙述战士在从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争的不同看法。这两组诗都歌颂了战场上的壮烈场面,战士如何善于战斗,勇于牺牲,取得胜利;又谴责了君王无止境的开拓边疆,主将骄横奢侈,使战绩失去积极的意义。这两组诗都是通过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又如“三吏”、“三别”则更为具体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冲突。杜甫在洛阳路上,看见横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强征入伍。他替这些人提出控诉,对差吏给以谴责,但是一想到壮丁缺乏,而又大敌当前,便转变了口气,尽可能对被征调的人说几句慰解或鼓励的话。
元代鲜于枢书杜甫《兵车行》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甫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相关文章:
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精神08-26
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08-26
试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09-04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11-09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04-11
杜甫诗歌中的艺术精神09-15
杜甫诗歌中对女性的审美11-12
杜甫诗歌中的失对现象11-11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浪漫主义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