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曲江》鉴赏

时间:2020-09-29 19:07:45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曲江二首》鉴赏

杜甫《曲江二首》鉴赏1

  杜甫——《曲江二首》【年代】:唐【作者】:杜甫——《曲江二首》

杜甫《曲江二首》鉴赏

  【内容】: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难道唤不起春光明媚的美感吗?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杜甫《曲江二首》鉴赏2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诗鉴赏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为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然而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为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发觉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吹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描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由此引出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

  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对此,蒋弱六评论说: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就写到了人事。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 翡翠鸟筑起了窝,荒凉之状可知;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

  绊此身的浮荣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自此,被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流转,而又细针密线。日日典春衣,并非窘困潦倒所致而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

  接着诗人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

  因此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又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激愤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叶梦得曾评道: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 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 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意为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

  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

  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就是含畜,就是有神韵。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联想。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斧凿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并不明言,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意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饮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品味,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 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杜甫《曲江二首》鉴赏】相关文章:

杜甫曲江二首赏析12-04

杜甫《曲江二首》的赏析01-27

《曲江对酒》杜甫唐诗鉴赏06-11

杜甫《曲江对雨》赏析04-09

《曲江对酒》杜甫翻译赏析01-23

杜甫《曲江对雨》唐诗欣赏08-02

唐诗曲江李商隐诗歌鉴赏11-23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译文及鉴赏04-10

杜甫诗词鉴赏:《水槛遣心二首》其一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