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杜甫《春望》原文、注释、赏析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春望》原文、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头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名家点评
宋·司马光: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馀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比,不可遍举。(《司马温公诗话》)
宋·方回: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瀛奎律髓》)
明·钟惺:所谓“愁思看春不当春”也(“感时”二句下)。……此句烂熟,入口不厌,于此见身份(“烽火”二句下)。(《唐诗归》)
明·梅鼎祚:刘云:更深更长,乃不及此。(《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明·周珽:气浑语楚。(《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明·徐用吾:子美此诗,幽情邃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唐诗分类绳尺》)
清·吴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极平常语,以境苦情真,遂同于《六经》中语之不可动摇。(《围炉诗话》)
清·何焯:起联笔力千钧。……“感时”心长,“恨别”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国也。匡复无期,趋朝望断,不知此身得睹司隶章服否?只以“不胜簪”终之,凄凉含蓄。(《义门读书记》)
清·张谦宜:《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侧串乃见其妙。(《絸斋诗谈》)
清·纪昀: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瀛奎律髓汇评》)
清·沈德潜:“溅泪”、“惊心”转因花、鸟,乐处皆可悲也(“感时”二句下)。五、六,直下(“烽火”二句下)。(《唐诗别裁》)
清·浦起龙:温公说是诗有人物散亡,意在言外之叹。赵汸说是诗明照应相生、引伸作法之端。其实词旨浅显,不须疏解。(《读杜心解》)
清·吴汝纶:字字沉着,意境直似《离骚》。(《唐宋诗举要》)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春望》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春望杜甫原文、注释10-14
《春望》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7-21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2-12
杜甫《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01-28
杜甫诗《春望》原文翻译赏析08-24
杜甫春望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04-20
杜甫《春望》原文及译文05-23
杜甫《春望》分句赏析12-11
杜甫《望岳》原文及赏析11-01
《春望》原文赏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