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01-09 10:39:14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认识。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拼音解读

  yǒng huái gǔ jì wǔ shǒu qí sān

  dù fǔ 〔táng dài 〕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

  yī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

  huà tú shě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huán pèi kōng guī yè yuè hún 。

  qiān zǎi pí pá zuò hú yǔ,fè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

  相关翻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认识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相关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诗人“去夔出峡,至江陵、归州”途中所作组诗,咏江陵、归州、夔州等地古迹,缅怀庾信、宋玉、王嫱、刘备、诸葛亮等以自赋。《唐宋诗举要》引杨言:“此五章乃借古迹以咏怀也。”吴瞻泰云:“五章皆自赋也,特假古人之言以寄慨耳。”可见咏怀昭君村及昭君,旨在自我抒怀。

  关于王昭君的能力,前后“汉书”等史并有记载,《后汉书·南匈奴传》云:“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人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人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

  右。帝见大惊,意留之难于失信遂与……这一本,后被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来。自晋人石崇首作君诗以来,代此为题形于歌咏的篇什,数以千计。唐宋诸家,均有名篇其不思想艺术完美之作。然最见工力者当首推此诗。石崇云:“明君本昭君,触晋文帝(司马昭)讳改。”大历元年(766),诗人出峡赴荆门时,当望见香溪闻说昭君村,故感怀有作。首联“山万壑赴门长明尚有村”。起用如之笔,由西向东顺长江东流之势写大江及两岸百川汇江、万山重迭之壮观,引出生长明妃的胜迹。荆门是长江由蜀人楚、由三峡东人江汉平原的咽喉和门户,地势险要雄奇,李白有《渡荆门送别诗》纪胜。一个“赴”字既写山水有奔驰向往、指向荆门之势,亦写出诗人朝辞白帝、乘舟出峡,奔赴荆门途中。“尚有村”三字,见诗人想象明妃事迹果得印证,又在群山万壑奔腾之势的呵护和烘托下,见“生长明妃"之胜迹长存。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称:“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又云此诗起句“谓山水逶迤,钟毓灵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几。此郑开,诗人心中有不同凡响的感召力量,足以领起下六句发思古之幽情。

  中两联回顾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为其立传鸣冤,体恤其遭遇,沤歌其美好,倾吐诗人对昭君的无限同情惋惜,为末联怨恨蓄势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极为形象地突现主人公命运,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一个生长长江岸边的年轻美丽女子,不仅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关进重门紧锁的汉宫,更还要离开汉宫(紫台)远去胡沙,葬身绝域。“人生自古伤离别”,昭君的“一去”不同一般。昭妃“一去”,诀别家国,给人不禁有肝肠寸断的痛楚与深悲,可谓一字有千钧之力。比卢照邻诗的“肝肠辞玉辇”还要有力得多。李善注《别赋》云:“紫台,即紫宫也”。汉宫殿名。朔漠,即北方沙漠。朱瀚注杜诗云:“此诗'连’字即无极意。”

  “青冢”句,即芜绝意。《归州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乡人思之,为立庙香溪。”《一统志》:“昭君墓在古丰州两六十里。”“独留青冢”,突现昭君葬身异域的悲凉凄绝,表明天地无情,昭君有恨。“向黄昏”三字,加强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效应,读来格外凄苍。

  颈联二句,进一步伸足明妃的生平遭际,并突出其家国眷顾之情。“画图省识春风面”句,承“一去紫台”句补充,强调明妃之不遇,责在元帝的昏庸。《西京杂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与,乃恶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穷按其事,画工韩延寿弃市。”“春风面”指明妃美丽面容。“省识”二字,指汉元帝通过画工画的像大体认一认宫人面貌。省识,本略识之意,实即不实,不识昭君真面目,只缘元帝太荒唐,有指责意。朱瀚云“不自不识,而且省识,兼境词。”

  “环佩”句承"独留青冢向黄昏”现明恋家国至死不之情。一个“空”字,括过生前不遇,死后徒然,为后联想恨蓄势。纯系想象之笔,见请人对主人公同情体贴人微,已把明妃叫灵写活。姜爱词《辣影》:"昭君不惯

  的领会,亦见杜诗强大的艺术魅力,深人人心。胡沙远。但忆江南江北想环月下归来……”直翻用杜诗对诗有确

  末联"千琶作胡语分怨恨曲”进一步成人物造,归结全诗主旨。《释名》:“琵琶,本边人马上所鼓也,推于前曰琵。引却曰琶。”《琴操》:“昭君在外,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朱瀚以为:“琵琶句,乃融化其语。末从“千载”句中伸出。清人李子德以为:“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实则,议论深寓形象描绘之中“怨恨”二字实乃诗人之论断,亦全诗主旨所在,岂是"无一语涉议论”哉!

  全诗前四句记叙遗事,后四句乃伤吊之词。正如朱瀚所言:“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异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又加陶开虞云:“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

  作者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11-09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及翻译05-09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古诗赏析03-31

杜甫《咏怀古迹赏析五首其三》赏析03-07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09-22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及翻译通用05-09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全文05-27

咏怀古迹杜甫原文、翻译(精选7篇)04-15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