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讲究
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贴对联的讲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
“仄起平收”
比如: “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2.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因上果下”
比如: “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时间顺序”
比如: “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小前大后”
比如: “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5.按横批分
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的现代 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浆糊
用料是面粉和水,制作方法如下:
1.面粉和水比例 1:3;
2.一边用手抓着面粉慢慢倒入凉水锅里,一边用筷子顺向慢慢搅动,让面粉充分溶解;
3.开小火儿,慢慢搅拌,让面粉全部溶解;
4.搅动不能停止,速度要均匀。溶解的面粉随着水分蒸发,能看到面粉的浓度越来越浓;
5.水分大约吸收一小半儿,看到面粉起了一些小泡泡时,向浆糊转变的过程了;
6.面糊粘稠熄火,即可。
要除去贴在门上春联的浆糊,根据浆糊遇水就会软化的特性,有如下几种方法:
1.用少许的白醋涂抹在上面,等待30秒,再用抹布擦干即可,因为醋酸会对浆糊有腐蚀作用;
2.弄上点水,湿润透了,然后刮一下;
3.用苏打水,小苏打适量用水冲开,刷子沾苏打水刷墙壁,不用急着刷掉,可以浸湿后等三五分钟后再刷;
4.用热水打湿,让浆糊吸水后软化,然后把浆糊刮掉就行。
拓展:春节对联的来历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贴对联的讲究】相关文章:
贴春联的讲究11-03
贴春联讲究介绍11-15
春联怎么贴?有哪些讲究?11-01
贴春联的时间有什么讲究01-28
贴对联左右怎么贴01-25
贴对联的日记06-21
卧室贴的对联09-03
对联的贴法11-12
贴对联的顺序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