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赠别其一》阅读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杜牧《赠别》阅读答案
现如今,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牧《赠别》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杜牧《赠别》阅读答案 1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阅读训练
8.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9.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答案:
8.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
9.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
杜牧文学成就
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赠别》阅读答案 2
杜牧《赠别》有两首,其一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其二为“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以下是对这两首诗常见问题及答案的分析:
一、《赠别(其一)》
1. 诗歌赏析类问题
问题:请赏析“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两句诗。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娉娉袅袅”形容女子身姿轻盈美好,“十三余”点明女子的年龄。将少女比作“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花朵,豆蔻花在二月初含苞待放,鲜嫩美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女的青春年少、娇美动人。“梢头”二字,更给人以一种清新、娇嫩的感觉,使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问题:“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答案:这两句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春风十里扬州路”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在这十里长街之上,有着众多的美人。“卷上珠帘”则是一个细节描写,暗示这些美人都在展示自己的美貌。然而,在众多的美人中,诗人笔下的这位少女却“总不如”,通过与众多美人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诗人所赠别的这位少女的出众和可爱,突出了诗人对她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2. 情感理解类问题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妙龄女子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之情。前两句通过对女子容貌和年龄的描写,体现出诗人对她的欣赏。后两句在扬州城繁华的背景下,通过对比,凸显出女子的独特,也流露出在离别之际,诗人对她深深的眷恋,不忍与之分别的情感。
二、《赠别(其二)》
1. 诗歌赏析类问题
问题:“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两句有何妙处?
答案:这两句诗采用了矛盾的写法。“多情”与“无情”相互对立,诗人本是多情之人,在离别之际应该有许多情感的表达,但却“似总无情”,这种矛盾的表达,实际上是因为离别的伤感过于沉重。“唯觉樽前笑不成”则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在饯别的酒宴上,诗人想要强颜欢笑来缓解离别的.愁绪,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问题:请分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蜡烛拟人化,赋予它“心”,说蜡烛也懂得惜别之情,一直“垂泪”到天明。在结构上,这两句诗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通过蜡烛的“垂泪”,把诗人内心无形的离情别绪具象化,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可感可知。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氛围,让读者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在离别时的惆怅和伤感。
2. 情感理解类问题
问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离别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离别的哀伤,又有对情人的眷恋。诗人在饯别之时,因内心的痛苦而无法强颜欢笑,这种情感的压抑在最后通过蜡烛的垂泪得到了释放,体现出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情人真挚的情感。
【杜牧《赠别》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阅读答案11-27
杜牧《赠别》05-21
赠别阅读答案06-14
赠别 杜牧拼音10-08
《赠别》杜牧赏析09-25
赠别杜牧春风11-02
赠别杜牧鉴赏11-18
《赠别》杜牧内容08-24
赠别其一杜牧10-08
赠别(其二)杜牧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