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歌中的直接和间接着色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诗歌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擅用色彩词。
在中国诗歌创作中几乎所有的优秀诗人都十分重视颜色词的运用,杜牧也不例外。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歌就像图画。”图画离不开色彩的和谐,有了色彩,图画才缤纷斑斓,情趣盎然。纵观杜牧诗歌,我认为杜牧对色彩词的运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着色;一类为间接着色。
直接着色是指诗人为突出某种意象,直接用表示颜色的词去修饰这种物象,使其更加鲜明生动。在品味杜诗的过程中,透过这些若隐若现的颜色词,我们不仅会看到美的意象,受到美的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气息。下面我就杜牧诗歌中色彩词的运用的好处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直接着色可使意象鲜明。
根据对杜牧的近百首七绝写景诗的统计,在杜牧的七绝写景诗中,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基本色几乎全部涉猎到。杜牧似乎并没有去刻意的选择取舍,让人感觉是一种近乎白描式的遵照自然的直接着色,却能让我们触摸到一个个鲜明的意象,不能不让人佩服诗人设色的精妙之处。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有着极强的画意,色彩搭配独具匠心,以远山、白云为底,衬托“红于二月花”的红叶,我想,这里突出“枫叶”这一意象的“红”字,直接着色,非常普通,是绝对遵照大自然的本色的,本来嘛,枫叶是红色的,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这里的关键是诗人在把枫叶的“红”和“二月花”相比较,试想,早春二月,鲜花是怎样的绚烂美丽,可眼前的这片枫林却比二月鲜花还要红还要美,连作者都情不自禁的要“停车坐爱枫林晚”了,这就不能不使读者去揣摩枫林尽染,胜似春光的美感了。正如刘永清所说,“读此可见诗人高怀逸致,……枫叶胜花,常人所不易道出者,一经诗人道出,便流传千口矣”(《唐人绝句精华》)
其次直接着色,便于彰显诗人情怀。
杜牧不但能借助色彩词写出眼前的'优美景色,往往还能触景生情,烘托出不同的心境。如《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体现风荷这一意象时,用了表示颜色的词“绿”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池碧绿的荷叶在西风中的“相倚”、“回首”的神态、情态,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里用直接着色的“绿”字不如用间接着色的方法好,毕竟诗中所写的季节已到了秋季,西风已起,此时荷叶不可能是完全碧绿色的,应该是有所凋败之状了,如能把“绿”字换成“枯”字,或“残”字更好,让读者去想象枯荷在秋风中的“相倚”、“回首”之态,去揣摩它失落的隐藏中的颜色,可能更适合诗人当时受到排挤,壮志难酬的隐痛心境。
三.间接着色可分为两类:
间接着色是指诗人在表现某种物象时,不用任何表示颜色的词去修饰它,但读者却可透过这种物象,真真切切的在头脑中闪现出它的颜色。
1.在同一首诗中和直接着色穿插使用
如《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画面上“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对比鲜明。“菱”、“浮萍”、“莺”、“蔷薇”,则属于间接着色,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这样不仅色彩丰富,而且情趣盎然,在这样的一个浓浓的夏日,满地浮萍,透出菱叶,宛如一片绿锦,黄莺在蔷薇中声声婉啼。因微雨蒙蒙,无人赏景,故鸳鸯相对浴衣得就更加欢快。如此绚丽的色彩,如此优美的景致,的确是令人陶醉的。
2.全诗都用间接着色的方法
如《清明》和《泊秦淮》,《清明》一诗前面已有所交代,这里不再重复。再看《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前两句用两个“笼”字,将相近的三份色调“烟色、水色、月色”揉为一体,彼此难分,这种纯粹用间接着色的方法同样体现出了诗人的情感。从间接着色方面勾画出“秦淮”、“酒家”“商女”、纸醉金迷、忘忧无耻的堕落情状,为作者的咏史言志提供了色调基础。
由此可见,色彩虽然很普通,而一旦融入诗人的笔下,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既渲染了美妙的意境,又激发了丰富的联想,从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杜牧诗歌中的直接和间接着色】相关文章:
清明(杜牧)诗歌赏析10-17
杜牧诗歌名篇解析11-13
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11-12
杏园杜牧诗歌介绍11-09
河湟杜牧诗歌介绍11-08
《山行》杜牧 诗歌赏析10-17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10-07
杜牧七夕诗歌解析10-07
杜牧《赠别》原文和鉴赏10-06
李商隐和杜牧以及温庭筠的合称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