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祖坛经》有感
凡是佛学、佛教界的人都知道,佛经都是佛的言论所集。但惟有一部是除释迦牟尼言论之外的佛经,这就是《六祖坛经》,这部经是佛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所结出的无以比喻的佛果,是中国佛学、佛教乃至世界佛学、佛教的一大法宝。这部伟大的经典既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就与中华民族有着殊胜的因缘。千百年来《六祖坛经》传法普众,救度众生,无论其在佛学、佛教还是在中国的文化上都产生了无以言说的影响。至今学习这部经典仍是倍感惠能大师说法的当机,传法的方便,不失为中国学佛人学佛悟法、知法解法的一盏明灯。笔者学佛十多年来常读《六祖坛经》,颇有感慨,试着从三个方面谈点认知。
一、五个何期是悟法的指南
学习《六祖坛经》必须了知“五个何期”,什么是“五个何期”呢?她是惠能在半夜三更听五祖弘忍密授《金刚经》,当听至“应无所住而其心”时,惠能当即大悟而发出的感慨:“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具体内容,是《六祖坛经》的精髓所在。毫不夸大地说,每一个“何期”对我们后学来说都有无尽的感慨,都可以写出一篇大文章。将五个何期简而言之:自性本自清净,这是说自性的实相、实体,是一切生命及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这个本体是无有染污的,是无善无恶的。这种境地,必须是亲证者才能自知。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实相,以及惠能大师所说的清净,都是以言语来作表达。正如《金刚经》所说:“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自性本不生灭,是指自性之常性,自性不是因缘法,他本自无生,亦就无灭,不断不常,不增不减,常住不迁。自性本自具足,是指佛性人人皆有,正如惠能大师所说:“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他还说,“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佛祖释迦牟尼在得道之时,也曾感叹,原来众生皆有佛性,只是被妄念所遮盖。佛所说的众生平等也缘于此。自性本无动摇,是指自性无来也无去,正如《金刚经》所言:“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故名如来”。坛经中有一著名公案,即“风动、幡动、心动”。此公案就是二位争执的僧人见地落在相上,他们不知动上有不动。故而争执不休。自性能生万法,是指一切因缘之法,都是由此而生。也即佛学中所说的“三界唯心,心外无法”。也正是惠能当下感悟的,“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如此简说“五个何期”,己足以使我们惊叹不一。 “五个何期”的伟大感言,已经将全部佛法告诉了我们,将佛法的终端成果展示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从迷茫中看到光明,从愚昧中体悟到无上智慧,“五个何期”是我们后学之人的一大法宝,是修持者的指南,她的智慧之光,直射我们的心底。我们今生能读到《六祖坛经》,这是我们与六祖的殊胜因缘,我们能识“五个何期”,这是六祖恩于我们入佛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验证我们悟法的一个显著标志。
二、三十六对法是解法的基本武器
学习《六祖坛经》必须熟知三十六对法,因为这是惠能大师赐给我们后学修持的一个基本武器。经中记载的三十六对法是惠能大师在其晚年时,自知时日不多,便召其十位得法第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单独授的法。这三十六对法是指: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惠能大师这次授法旨意是在为第子们今后传法而说,以达到不失本宗之目的。我们仅从这三十六对法产生的背境,就足可见其意义非同一般。她既包含六祖护法传法的心血,无疑其包含的佛理必定深邃,其深藏的智慧必定不可思议。正如惠能大师所说:“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两边”。这不仅是大师留给其第子们的'教授方法,也是大师留给我们后人的解法的基本武器。
说三十六对法是解法的基本武器,是因为我们一切学佛人都生活在世间,日日要与诸多现象相遇,天天要和世间人和事打交道,无时无刻不处在矛盾之中,稍稍不注意就会落于世间之见,落于世间诸相之中。学佛人学法重在心悟,故而三十六对法,深解三十六对法,遇事遇物用三十六对法相应,定是通解佛法的最好武器。故而惠能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在这里什么是世间觉,如何去世间觉,就是善用三十六对法,时时处处用三十六对法去解世间一切现象,菩提便在其中。学习三十对法笔者以为至少给了我们三个基本开示:
第一, 去人执着。执着是世人最大的习性,执着生死,执着五蕴受用,执着诸相。因执着而生贪、嗔、痴。即便是学佛人,也因执着于法而难以见道。执着恰似一堵墙,他遮住了人的智慧。惠能大师说:“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而三十六对法,却去人执着。正如惠能大师所说:“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十六对法如何能去人执着呢?若你问明,他答暗。你问有,他答无。如此叫你无有落脚处,无有执着,无法可执。
第二, 使人生疑。疑是学佛人的动力,是悟法的机缘。诸多学佛人就是因为质疑而起步学佛的,或是质疑世界,或是质疑生命,或是质疑人生等等。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因为质疑人的生老病死而出家求法。故而可以说起疑是学佛的一大因缘,也是体悟佛法的一大愿力。佛教禅宗就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之说。三十六对法就极易使人生疑,问此答彼,问彼答此,叫人摸不着道,捉不住法。一步生疑,步步生疑。疑团不消,穷追猛打。一旦疑团捅破,自有一番天地。
第三, 于相离相。学佛的目的,在于通达佛理真谛,了知佛法实相。这一求法过程,最大的一个关键就在于能否于相离相,明心见性。正如惠能大师所说:“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见生性”。三十六对法,法法相对相应,都是世间法。但“二道相应,生中道义”。若是能于对中离对法,知对上有不对,如此出入即离两边,深知法即不二,此时必能深解惠能大师所说,“明与不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违,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三十六对法从表面上看,文字简明,易读易懂,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学佛人特别在意的地方,也似乎没有什么深奥的理义值得让人去深思。然而这正是惠能大师的高明之处,这正体现了他“佛法在世间”的光辉思想。
三、《六祖坛经》是学佛人的法宝
佛学、佛教界长久以来对《六祖坛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将其划为是一部禅宗的经典,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大大的误知误解。若是将这部伟大的经典锁定在一个宗派中,轻者可以说是一种佛学资源的大浪费,重者则是我们后学的无明,遮盖住了佛经的光辉而误了我们一生。惠能虽是被奉为禅宗第六祖,但这位伟大的佛法实践者,其体验佛法的实践及弘扬佛法的思想,是宗教派别所无法局限的。笔者以为无论是哪个派系的学佛人,学习惠能的思想,对于深解佛法真谛,体验佛法实相是极为有利的。笔者以遍及全国各地的净土宗为例,学习《六祖坛经》就会有无尽的利益,这是因为此经中处处闪现着净土思想的光辉。
比如该经在记述惠能大悟佛法时,第一句感言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清净二字,就很鲜明地告诉我们,本性是净土,本心是净土。大师又在后来说过,“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可见修持净土的同仁,也必须知道这个理。经中记载,当有人对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有质疑而问及惠能时,惠能答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心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惠能大师在这里对净土在哪里的开示,可算是十分透彻了。惠能大师为进一步开示众人之智慧,接着还说:“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然而,在我们实际修学净土的不少道友们,只是一心向外,知道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愿力向往。而不知自性是净土,的确令人悲悯。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学佛人中,不少人学佛多年,始终未找到佛门,就是存在这样一个方向问题。学佛不知佛在哪里,愿生净土不知净土在哪里。故而,用力再大,也是枉然。正如惠能大师在经中指出的那样,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这的确是一个大大的问题,笔者以为,无论是哪个宗派的学佛人,用惠能大师的自性思想作对照,都值得认认真真地反思反思。
对于如何认识自性是净土,以及如何修持净土,惠能大师还作了许多的教诲。为了有利于净土的佛友学习,我不妨摘录一些经文,与学友们共用。
“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
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
恶,即行十方,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
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
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
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
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
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经中关于净土的言论及思想还有很多,笔者在这里不一一诉说。笔者也相信其他宗派的学佛人,只要认真学习此经必定会有无数无量功德。
佛学自传入到中国这片土地,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佛学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种种经历,足可见到佛学与中华民族的深厚的缘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的一个佛学、佛教的伟人——惠能大师,更是数千年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这是对世界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对此理应特别珍惜,特别呵护。今天我们学习《六祖坛经》,深解《六祖坛经》的理义,弘扬《六祖坛经》的光辉思想,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中国学佛人义不容辞的一种历史重担。
【学习《六祖坛经》有感】相关文章:
《六祖坛经》浅析10-29
《六祖坛经》大义12-19
六祖与《坛经》思想10-27
12-05
11-20
《六祖坛经》文献考察11-19
11-16
六祖《坛经》“净土说”辨析12-06
读《六祖坛经》的感悟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