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导学案及鉴赏

时间:2024-08-25 21:55:08 观沧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沧海》导学案及鉴赏

  引言:《观沧海》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沧海》导学案及诗歌鉴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观沧海》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

  二、学习重点

  1. 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学习难点

  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四、学习过程

  (一)、创设连接,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好词佳句】:描写大海的好句

  1、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2、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3、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 深刻。

  4、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5、喜欢它安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 望眼过去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灰望道九霄云外。

  6、难忘那清爽的潮湿的带着谈谈的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人的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的感觉。就像艳丽丰盈的女人一样的诱人。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3、请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生字生词。

  4、学生自由朗诵一遍,注意看课下的注释。

  5、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归纳景物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小组互相交流。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

  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

  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诗歌,大家根据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文辞为本,借积累延展,与诗情共鸣,再作一次想像。

  请同学们课堂交流。……

  同学们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请大家自由轻声诵读诗歌两遍,要求:(1)读出感情;(2)尽量记忆。

  现在,请大家站起来。

  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动你的战袍,衣袂飘飞,放眼观望苍茫无际的大海,不觉豪情满怀,一起放声吟诵《观沧海》。

  为学生创设朗读、体会的情境,在语言、音乐、画面的渲染下,再次诵读这首诗,使情绪达到顶点,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强化训练、拓展提升

  比较阅读《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 北戴河  1954 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5、齐读《浪淘沙.北戴河》

  (五)、反思升华,归结提升

  1、对《观沧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向小组同学提出来共同解决。

  2、组内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六)、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同桌互查《观沧海》的背诵。

  (七)、布置作业

  搜集曹操的其他诗词积累在笔记本上。

  附: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鉴赏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志在容纳,以海自比。他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反映了他统一国家的大志,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有深刻含意,能鼓舞人积极进取,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

【《观沧海》导学案及鉴赏】相关文章:

《观沧海》导学案04-17

《观沧海》优秀导学案04-17

《观沧海》导学案及课后练习04-17

《观沧海》导学案及习题(精选5篇)09-21

《观沧海》学案12-21

《观沧海》教学案04-19

离骚的导学案04-19

《离骚》的导学案04-12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教学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