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
1、在对情和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感悟《观沧海》雄浑阔大的意境。
2、通过对具体诗歌的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生境界对诗歌境界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
对于“意境”学生难于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重点:
通过把诗人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与景物的特点相连接来理解意境,学习一些分析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解感受
五、上课过程:
(一)、分析《观沧海》
1、检查背诵情况,简要点评。
讲述要点1:对中国诗歌理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握诗歌的意境,而我们刚刚学过,把握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要分析情和景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观沧海》的情景和意境。
讲述要点2:我们先来分析《观沧海》之景。(展示幻灯片的鉴赏提示)我们在欣赏景物时要能把文字化为形象,调动一切感觉器官,如同身临其境。
2、同学分析,同桌之间小声交流。
3、提问:
请描绘你通过诗歌所看到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归纳景物的特征。(2到3名同学交流)
点评并归纳(展示幻灯片上的归纳)----雄浑阔大,气势非凡。吞吐日月,包容星汉。
讲述要点3:上面我们已经基本体会了《观沧海》之景,其实,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不会为了写景而写景,下面我们就来透过这些景物来了解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
4、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讲述要点4:我们知道,要想全面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知人论世)那么对于曹操当然也是如此,屏幕上有曹操所处时代的介绍,请看一下。(展示幻灯片)对于曹操的生平资料可以再参考一下昨天所补充的资料。
5、同学分析。
6、提问交流:
我们既要看到曹操一以贯之的情感,也要注意具体作品中的情感。(2到3人交流)
归纳(展示幻灯片)----心系天下,渴望统一。雄才伟略,翦灭群雄。
7、情和景的融合。
讲述要点5:刚才我们对《观沧海》的情和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其实,对于诗歌的理解我们也许不应该把情和景割裂开来,而应把它们当做一个整体来感受。现在我们就来看本诗中情景是怎样融合的。
同学杂言交流
展示相应的幻灯片并总结:深邃汹涌的大海与作者沉雄豪迈的气概相结合,大海主宰一切正暗示了作者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两者的交融形成了一种雄浑苍劲的艺术境界。
8、请同学用几句话描述、概括你心中的《观沧海》。
9、齐读《观沧海》
(二)比较阅读《浪淘沙.北戴河》
讲述要点6: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与曹操一起领略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感受了它的雄壮之美。但是,也有人认为只在岸上观看不如亲自与大海的惊涛骇浪相搏斗来得过瘾,大家猜猜这个“狂人”是谁啊?
的确是毛泽东。我们只要从为人、为文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是不难猜出的。毛泽东喜欢游泳,我们学过他的词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就是在毛泽东与大风大浪搏斗之后写成的`。(展示幻灯片上毛泽东的词作)
1、分析指导
讲述要点7:当时毛泽东在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日午后狂风大作,急雨横飞,巨浪涌起,毛泽东提出下海游泳,警卫人员竭力劝阻,而毛泽东以“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为理由到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后即兴写就该词。下面请同学们模仿刚才分析《观沧海》的方法来分析这首词。分析的时候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鉴赏提示。(展示幻灯片)
上片:景中含情(雨和浪的声势)
下片:情中含景(立马扬鞭的生动剪影)
历史和现实交错
2、散读分析
3、同学交流,利用点评讲清要点:
视通万里,惊心动魄
大雨、白浪的飞落和腾起,声如鼓、如雷,势如箭、如山
思接千载,乘风飞越
猛士、骏马、高山、长空、大海----碣石挥鞭的动态画面
鞭声、蹄声、风声、涛声----强烈的音响震撼
伟人与伟人的交流:力量和气概,文治和武功
4、简单比较:
相同点:都是诗人、政治家、军事家,都以天下为己任,都建立了丰功伟绩。诗歌中都描绘了雄伟壮阔的风景。
不同点:曹操身处乱世,最终也未能完成全国的统一,而毛泽东却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并带领人民走向新的生活,这一点远非东汉末年可比。在曹诗中更多的是对大海进行横向的描写,而在毛诗中不仅有横的风景更有纵的历史。所以,《浪淘沙.北戴河》除了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还具有更鲜明的时代感和更宏大的历史感。
5、齐读《浪淘沙.北戴河》
(三)小结:
1、通过对景和情特征的分析来领悟诗歌的意境
2、人生境界决定诗歌境界,诗歌境界反映人生境界
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有时要从人生境界来把握诗歌境界,有时要从诗歌境界来体验诗人的人生境界。
(四)、作业
借助晏殊、秦观之词作从另一角度理解人生境界与诗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