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解释及赏析

时间:2024-11-25 04:44:13 观沧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以下是《观沧海》解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曹操东征管承,史书中还称这次战事为“东略”、“东伐”、“东讨”,等等。曹操登上冀州渤海郡碣石,面对苍色的大海、波涛中的小岛、秋风中的草木,怀着“挟天子以令诸候”和统一青、冀、幽、并北方“四州”后的霸气,吟唱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渡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康熙字典》载:“沧,又州名”,《广韵》:“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

  晋朝张华著《博物志》曰:“渤海亦称沧海”。《十州记》:“沧海岛在北海中…水皆苍色,仙人谓沧海。”古时渤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和渤海海峡;狭义仅指渤海湾,黄河挟大量泥沙于渤海湾迁徙人海,不但在此形成了广袤的泥质淤积海岸,而且使得海水“水皆苍色”,故又谓之沧海。渤海,初名“勃海”;渤海郡名“勃海郡”,境内碣石,称“勃碣”。勃海郡,设立于汉高帝五年,属幽州;东汉,改冀州管辖。颜师古注:“在勃海之滨,因以为名。”勃,有一解:乖戾不驯。勃海可能来自大海脾气不济,海啸、海溢时有发生的缘南。同样,勃海郡也不安宁。汉宣帝继位初,因勃海郡及邻郡年成不好,民众饥饿,勃海沿海一带盗贼并起,引起“勃海废乱”,朝廷派出能干循吏龚遂,临危受命任太守,才以安抚之策平息。也许勃海郡“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始终带有“勃海”的秉性,统治者对此耿耿于J怀,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后又从郡中分章武、浮阳二郡属瀛州,把渤海郡分拆变小。北魏后期,“大乘贼乱”之后,王室后裔元洪超经实地调查,在《绥慰冀部还上言》中说:“冀土宽广,界去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元),朝廷采纳其意见,分冀州渤海郡,又从毗邻的瀛州东部划出一部,置沧州,领浮阳、安德、乐陵三郡。渤海郡、沧州的名称正是由渤海、沧海而来。

  从诗的对仗来讲,“东临碣石”的“碣石”实指山,“以观沧海”的“沧海”,在此处不是泛指大海,而是指登上“渤碣”看到的“水皆苍色的渤海湾”。

  首二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次六句,描写登山观海时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在浩淼的海面上,映入眼帘的是突兀耸立的山岛,曹操在碣石山上看到的是被海水包围的贝壳堤岛。历史资料记载,西汉晚期,渤海湾沿岸发生了海侵事件,海面上升,岸线后退,海水将碣石山外的贝壳堤冲刷、分割成零散、孤立的海中小岛,“苞沦于洪波”之中。现在,碣石山外的一些村庄还以李家山子、邢家山子、马山子命名。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汹涌大海,耸立山岛、繁茂草木,没有丝毫感伤情调,反而抓住大海平静时和起风时的状态、海边山岛巍巍耸峙的雄姿及草木繁茂的景象,大笔勾勒了一幅色调苍茫、气象雄伟的图画,展示了诗人热爱壮阔河山的情怀。“日月之行”四句,通过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阔气势,寄寓了诗人的胸襟、抱负和豪情。“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通篇写景,是我国诗史上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为开启后世山水诗、写景诗的繁盛局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观沧海》解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观沧海》赏析05-25

观沧海的赏析07-28

《观沧海》的赏析08-14

赏析《观沧海》09-22

观沧海翻译及重要字词的解释08-03

观沧海的赏析初中08-08

《观沧海》诗歌赏析10-25

《观沧海》赏析题08-08

《观沧海》译文及赏析07-06

《观沧海》原文及赏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