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观潮》注释、赏析

时间:2024-09-17 05:42:40 观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密《观潮》注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1

  原文: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陽,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槍、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释:

  (浙江〕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代词,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吞天沃日〕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陽,非常雄壮豪迈。沃,用水淋洗。日,指太陽。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的意思是:“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艨艟(méngchōng)〕战船。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乘骑(jì)弄旗标槍舞刀〕乘马、舞旗、举槍、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一舸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逝〕去,往。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

  〔披发文(wén)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文,动词,刺刻花纹。

  〔溯(sù)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rèn)〕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gàn〕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动词,高过,比…高;倍,形容词,指很多倍。

  〔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虽,即使。

  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

  4.并有乘骑弄旗标槍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

  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

  7.震撼激射(省略句)

  赏析:

  主题分析

  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练,简洁的语言,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术和观潮的盛况,本文作者写此文时已是南宋灭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

  分段赏析

  第1段写海潮之雄。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第2段写演军之威。开头仍是一句总述,说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时候教练水军。然后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第3段写弄潮之勇。这时潮水已经来到,众多的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潮的雄伟壮观。

  第4段写观潮之盛。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

  首先,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精练的结果。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写作特点

  1.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写景与记事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本文的描写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描写生动。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白描部分,语言也十分简洁生动。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如:“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相衬”,江干上下“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补充注释

  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陽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万面鼓声中江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畔观潮时踏潮献技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善于泅水或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问题解答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⑴潮来之状。作者由远到近写“潮来之状”,当它远远的从海口那儿涨起来时,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横线。后来,越涌越近,像玉雕的城墙,雪堆的山岭,潮头之高能吞天沃日。

  ⑵演兵之威。

  ⑶弄潮之技。

  ⑷观潮之盛。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使人受到美的陶冶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2

  作品原文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作品注释

  ⑴雪花:浪花钓。

  ⑵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⑶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

  ⑷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钱塘江涌潮袭来时,波涛汹涌,如闻(十万军声)。

  作品译文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创作背景

  1957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于整风过程中出现所谓“大鸣大放”的局面,但总的看来形势还是好的,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安定。

  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佳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镇郊七里庙附近观潮。这天,天气晴热,毛泽东在警卫人员临时搭起的小帐篷内小憩。钱塘江涌潮时,毛泽东就步出帐篷眺望。

  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现在钱塘喇叭口因为泥沙堆积变小了,所以就要跑到海宁,再过几百年,海宁也要看不到潮了。”后来,他又面对钱塘江凝视、思考,吟成了这首《七绝·观潮》。

  作品鉴赏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诗人紧扣题目“观潮”中之“观”字,具体描绘钱塘江潮涌的气势:“千里”指水域之宽;“滚滚来”指波浪之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千里”,写波涛水域的面积;“滚滚来”,写波涛的'速度和气势。实现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壮写涌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钱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涨潮时,海水从宽达百余里的江口涌入,却受到江身小的狭窄的江岸挤压,形成涌潮。而后面的涌潮又与前面的涌潮互相撞击,后浪推,前浪阻,浪峰壁立,江面奇观。浪潮高达三五米,落差可达八九米,惊心动魄,势极雄豪。“千里波涛滚滚来”恰好写出了钱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这里指浪涛,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雪花飞向钓鱼台”,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涛飞向钓鱼台,写尽涌潮的磅礴气势,沿江而上,不可阻挡。清代诗人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曾有“乱涛穿到严滩歇”的诗句,意同“雪花飞向钓鱼台”一样。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人山人海的观潮者纷纷赞扬涌潮的阵势阔大,就好像那雄师劲旅凯旋归来,受到人们前呼后拥的欢迎。“人山”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不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层层叠叠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纷赞阵容阔”,是说观潮者都在赞扬潮涌的阵势阔大、气势恢宏。“人山纷赞阵容阔”,突出其他观潮者的反应。“铁马”是古代配有铁甲的战马,借指雄师劲旅。毛泽东戎马一生,由观潮而自然想到“十万军声”。“从容”二字,写出了潮涌镇定、无所畏惧。“铁马从容杀敌回”的诗句,是由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泽东观潮的总体感受和想象。

  作品点评

  《七绝·观潮》却汪洋恣肆,诗人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用“千里”修饰“波涛”,言涌潮波及百里之遥。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气势与诗人包举天下之胸怀,交相汇合,外景与内在的互会,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便产生了《观潮》的雄浑豪壮、磅礴冲天之气势。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3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

  1.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

  2.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4.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没拿住(玉环)而倒翻。

  6.晴天句: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7.晚日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赏析:

  钱江秋潮是闻名世界的景观。诗歌第一句写的是潮头,像一道奔腾的白虹,刹时盖满了江两岸的沙滩;第二句写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让人想象是天上的.仙杯倾倒而下,溅起的碎银玉屑;三、四两句是写满江涌动的潮水的力量,撼动了倒映其中的天地日月。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势和力。

【周密《观潮》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观潮》周密赏析10-05

周密《观潮》导学案及赏析10-04

周密《观潮》学案07-25

《观潮》周密赏读06-13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09-07

《观潮》注释01-26

周密《观潮》教学反思范例精选09-14

观潮原文及注释09-07

《观潮》译文及注释07-02

观潮的句子注释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