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间:2020-09-27 12:31:11 观潮 我要投稿

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导语:“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大家是否去钱塘江看过潮呢?下面是观潮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简案)一:

  一、导入: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释题导入。

  二、自由读课文。

  三、课文中描写的主要是钱塘江潮来的情景,你最喜欢潮来前、潮来时还是潮来后?

  四、学习新课文。

  1、你最喜欢课文哪部分描写的潮?为什么喜欢?

  2、按学生的汇报顺序,可以先学潮来前的部分,也可以先学潮来时的部分,或是潮过后的部分。

  3、各部分要点:

  A、潮来前:潮的位置,观潮的人多吗?他们有什么反应?

  B、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请生说说大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注重朗读语句训练。

  C、潮过后:江面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五、小结。

  教学片断二:

  (课上心情平淡,按教案按部就班地讲着,教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要说孩子们都不愿意读,有几个读的也读不出潮来的气势。)

  师: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你们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生1: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起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喜欢从远处看潮的情景,是吗?

  生1:是的。

  师:还有没有同学喜欢其他的?

  生2: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2:这一段写得非常美。

  生3:这段写潮来的样子写得很有气势。

  师:从哪里看出潮很有气势?

  生1: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生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两丈有多高?

  生3:一丈是3米多,两丈就是6米多。

  师:那有将近三层楼高呢!

  生齐:哦!

  师:这么高的浪潮是不是很少见?那谁来把潮来的气势读出来呢?

  生4:我来读。午后一点左右……

  师: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5:不好!他没有感情!

  师:那谁来读?

  生6:我来读。午后一点左右……

  师:这位同学读出气势来了吗?

  大家默然。

  师:还有同学愿意试下吗?

  (孩子们很安静,但是也表现出了另外一种漠然,很显然,他们没有进入到课文里面去,问了三次以后,班上陷入冷场。)

  ……

  课堂片断三:

  (我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老师本身自己的状态上,所以在另一个班重讲时,决定在细节部分稍作改动,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变化!)

  师(亲切地):大家最喜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潮?

  孩子们叽叽喳喳。

  大部分生表示:喜欢3、4自然段。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呢?

  生1:这部分写的潮特别有气势!

  生2:这部分写的潮特别具体、生动、形象。

  生3:这部分的语言也很优美!

  ……

  (孩子们找出了许多乱七八糟的理由!)

  师(高兴地):既然大家这么喜欢这两个自然段,咱们就先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吧。

  (孩子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老师的尊重。)

  师(微笑着):那现在大家就自读3、4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们立即进入状态,放声朗读,个个读得主动、投入。他们都铆足了劲准备展示自己的风采呢。)

  (开始交流了。)

  生1: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他读得很努力,但气势还不够。我不动声色,没有直接点评他朗读的优劣,而是引领学生都来用手做做翻滚的动作,边做还边配上音——“呜——哗——!呜——哗——!”)

  师:浪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大!猛!

  师(追问):两丈多高能有多高?

  生2:我知道,一丈等于三米多,两丈是六米多,我想,能比二层楼高吧?

  师(高兴地):你说得太对了!不过,告诉你们,两丈多,可能有三层楼那么高呢!全体学生:哇,这么高!

  师(兴奋地):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学生争着起来读,个个读得津津有味。

  生1: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他读的声音仍然有些平直,感情不够充沛。

  师: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就开始等啊、盼啊,终于听到了隆隆的响声,看到了潮水的影子。如果你就是观潮的人,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会怎样做呢?

  生2:我会兴奋地挥舞着手高喊:潮来了!潮来了!

  生3:我会拿起照相机赶紧拍照。

  生4:我会高兴的跳起来,向潮来的方向张望。

  (我让学生扮演观潮的人,想象模拟当时的情境。)

  师(高喊):潮——来——了——

  学生有的欢呼雀跃,有的下位张望,有的做拍摄动作……教室里热闹非凡。我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沸腾”、“人声鼎沸”的含义。再让他们读时,大家都读得兴味盎然,语调富有变化,感情处理得当。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1: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2: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生:我喜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个句子!

  师(欣喜地):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齐刷刷地都举起了手,我自己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兴奋地):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能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

  [教学反思]

  在讲《观潮》一课前没有做好硬件的准备倒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做好精神、状态的准备。假如我平淡地、按部就班、毫无激情地按教案讲着一个个知识点,学生们也只是浑浑噩噩地听着,做着笔记。再来要求他们激情飞扬地把课文里潮的那种壮观、那种气势读出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最后是身为老师的自己都难以把潮水的壮观、气势范读出来了!思及此,自己的缺乏情绪,仿佛有了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我的这种感觉是受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教师的课和报道的'启发,《游园不值》——也不是一篇容易讲出激情来的课文,而且还是古诗。可是印象中的窦老师却是激情澎湃的,那节课也是异常地成功。听她讲课会让你似乎无法不集中精力,似乎无法不受她的感染。所以,从那次起我彻底相信了“激情”是有魔力的。

  何谓“激情”?字典上的解释是:强烈而激动的情感。也有很多人给出其他的更具体的解释:1、形容振奋人的情绪、激发起人的平静心情、令人雀跃兴奋、喜悦自信、表露人对前景充满希望与渴求的美好祈盼和动力!2、令人神往去拥有,是一个有驱动力的形容词,它放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将具有一泄万里的雄壮画面,这便是激情,它又具有魔力与吸引力,吸引着无数的人去爆发!

  当我在另一个班重讲《观潮》一课时,当我兴奋地说:“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这句。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时,孩子们听说老师要与他们比赛,个个毫不示弱,读书的兴致更高了。宣布师生比赛开始后,我首先声情并茂地读完此句,不着痕迹地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对我精彩的朗读抱以热烈的掌声。轮到学生读时,我让他们个人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变换形式,人人参与,大家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看着学生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明白,此时的他们真正体验了朗读的乐趣。

  学生的交流比较丰富,但也不免全部合理清晰。为了让学生理清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我将3、4段的话打乱顺序出示在投影上,让学生重新排列。学生通过思考后弄清了作者正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抓住了浪潮由远及近样子及声音的变化写的。顺序理清了,为了再次让学生感受到浪潮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响的感觉,我别出心裁,将学生分成四排,第一排读第一句;读到第二句时,第二排加进去;读第三句时,第三排加进去;最后一句,全班齐读。新颖的朗读方法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的声音,将大潮越来越近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整体激情朗读,不仅让我激情澎湃,全班同学也跟着激动起来了。

  一线的课堂不可能奢求有太多硬件上的准备,但是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注入激情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正是教学的激情才使我们的教学卓有成效。教学的激情,可谓艺术中的艺术,只有依靠不断地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只有依靠富于创造性的课堂设计,在课堂上以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的表情,充满激情的情绪调动,步步深入的精辟分析,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激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用我们的教学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吧!让我们怀着激情全身心地投入,真正进入到课本的意境,最终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关文章:

《观潮》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10-19

《观潮》教学设计及札记11-18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10-24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11-06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11-06

《观潮》教学设计及阅读练习11-23

有关《观潮》的教学设计与反思10-25

观潮-教学设计11-07

教学设计-观潮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