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赏析
引导语:钱江秋潮是闻名世界的景观。宋代诗人陈师道就做了一首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诗,叫做《十七日观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阅读训练
1.第一句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2.为什么要写“晴天”、“晚日”?
答案:
1.以“白虹”这一奇特的比喻,写出了钱塘江潮水狂涛滚滚,从远及天边的江面上奔涌而来的壮阔景象。
2.以“晴天”、“晚日”来陪衬江潮,突出潮水雄阔浩淼的景象和极其盛大的气势。
翻译
在广阔平远的沙岸上,潮水阵阵涌来,就像是白色的长虹在滚动奔驰;那潮头浪花激溅,就像是瑶台仙人们一不小心,把玉杯中的琼浆玉液倾倒飞洒。晴天的倒影,随着潮水的波澜起伏,在清清的江水里摇动不定;夕阳的倒影,随着潮水的奔涌翻滚,在滔滔的急浪中上下沉浮。
赏析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的前两句写潮水汹涌而来的气势。潮头的浪花连成一张,掠过两岸平旷的沙滩,像一道白色的长虹迎面飞来。看到这情景,诗人脑海中忽然生出一个奇妙的想象:莫非瑶台上的神仙失手碰翻酒杯,将那琼玉液泼洒到人间来了吗?
后两句写大潮波澜壮阔的景象。近看潮水,蓝天的倒影随着浪涛的翻滚,在江底不停滞不前地摇晃;远望西天,黄错的落日随浪涛的起伏,忽而上升,忽而下沉。这景象,要用“吞天吐日”来形容,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文章: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答案07-12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赏析 《十七日观潮》译文及鉴赏10-11
十七日观潮_陈师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0-08
陈师道《田家》阅读答案09-13
《十七日观潮》赏析及习题答案07-26
《十七日观潮》赏析06-24
十七日观潮 原文及赏析07-27
十七日观潮原文及赏析07-21
《十七日观潮》原文及翻译赏析08-21
有关陈与义《牡丹》阅读答案及赏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