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潮》教案设计

时间:2023-04-17 00:47:15 观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文《观潮》教案设计

  导语: 南宋文人周密观钱塘大潮后写下的著名文章《观潮》,《观潮》这篇古文简单易懂,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观潮》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古文《观潮》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学习气满声高的读法,读出画面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学会寻找关键词句,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寻找关键词和气满声高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板块一、谈话总结大自然不同的美,视频展示海潮。

  1、同学们大家在节假日时出去旅游,都去过哪些地方,说出这些地方的同时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个景点给你的感受吗?(生:百脉泉 白云湖 趵突泉 三王峪 大明湖 植物园等景点美丽、幽静,青岛海边、黄河瀑布、黄果树瀑布等景点壮美震撼 。 )

  2、我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风格不一,有的景色优美鸟语花香,有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我国著名的景观——钱塘江大潮,板书“观潮”。“潮”这个字大家都认识但真正的潮同学们了解的不多,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海潮的风采。播放海潮的视频。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说感受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教师点题归结到壮观一词。

  板块二、出示四字词语,读出画面感,归纳课文结构。

  3、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海潮,今天我们学习的潮是江潮。屏幕出示:天下奇观 蒙蒙薄雾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4、师:这一课的四字词语特别多,下面找16名学生每人读一个词。其他同学的任务听读的正确与否、有没有画面感?(生读)如何读出画面感呢?教给大家一个办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如“人山人海”,我们一个班算不算,一个学校的人呢?赶集集市上的人算不算?在电视电影里看大型的室外晚会算不算?世界杯足球赛上的观众?集体体会多读几遍“人山人海”这个词,再让16个学生想象画面读一遍各自的词。全体想象画面自由读16个四字词语,体会并读出画面感。

  5、师:这16个词中,感觉自己读的那个词最重要最核心的请站着,其他同学请坐下。(读“天下奇观”这个词的同学,站着)。

  师:你知道天下奇观的意思吗?(生:奇:神奇,观:景观与观潮的观不同,是景观的意思。)

  师:为什么觉得自己读的这个词最重要?(生:课文其他的词都是围绕描写钱塘江大潮是如何神奇的来写的。)

  师:请你读“天下奇观”这个词所在的第一自然段,重点读好天下奇观。

  6、师:下面的这15个词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江大潮的写清楚的,那么剩下的15个同学请站起来,你们读的词属于潮来前的请站着(读“蒙蒙薄雾、 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的4个人站着)。

  7、师:描写潮来时的同学说了:课文写观潮,潮来前有什么用?干脆删掉算了!你们同意吗?(生:“蒙蒙薄雾、若隐若现”写潮来前的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描写观潮者神态动作从侧面描写大潮的奇。)要求全体学生找到属于潮来前的段落,写上“潮来前”。教师同时板书“潮来前”。

  8、师:剩下的学生属于“潮来时”的请起立。 (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同学站起)

  9、师: 哪个同学的词最能表现潮来时江潮壮观的气势就当这一组词的小组长,(生: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横贯江面、齐头并进,都想当小组长并说理由)。

  如果是这些千万匹白色战马排成一列逐个通过算不算浩浩荡荡,所以浩浩荡荡包含了齐头并进。

  如果说浪潮来时静悄悄的,悄无声息,算不算浩浩荡荡,所以浩浩荡荡包含了天崩地裂。

  如果说浪潮一扎多高,算不算浩浩荡荡,所以浩浩荡荡包含了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

  所以“浩浩荡荡”是描写浪潮壮观的小组长。

  10、师:找到相关段落(3、4自然段)写上“潮来时”。板书“潮来时”。

  11、师:剩下的两个同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不用说就是“潮过后”了,觉得自己是小组长的请站着,不是的请坐下。(生疑惑)

  师:你们各是从哪个方面写的?(生:一个写声音声势,一个写形态样子)

  师:哪个是小组长还要看课题“观潮”,观,侧重形态,所以,“漫天卷地”是小组长。

  让学生找到相关段(第五自然段)写上“潮过后”。板书“潮过后”

  12、师: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部分哪一部分是重点?(生潮来时,因为潮来时着墨最多)。

  板块三:学习气满声高的读法,总结写作顺序。

  13、师:“浩浩荡荡”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宏大描述了出来。我们来看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出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4、师: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生不知)

  15、师:读这样的有气势的句子要做到四个字——“气满声高”。顾名思义在读之前要吸满气,读时声音要洪亮要有跳跃感。师范读,找学生读纠正,全体学生读体会气满声高的读法。

  16、师:如果写成千万匹白色骏马,行不行?(说出战马奋勇向前、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气势)再气满声高的齐读这句话体会白色“战马”的气势感。

  17、师:如果这里写成犹如千万匹色彩斑斓的战马,行不行?(学生议论花马群既不符合浪潮的颜色也没有一色马匹的壮观气势。)再气满声高的齐读,体会“白色”的气势感。

  18、师:如果写成很多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行不行?(分析马匹越多气势越足)再读,体会“千万匹”的气势感。

  19、师:如果写成千万匹白色战马三五成群,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行不行?(分析整齐才有气势)再齐读,体会“齐头并进”的气势感。

  20、师:写成浩浩荡荡的溜达过来来行不行?(生分析飞奔而来说明浪潮的速度之快气势之足。)再齐读,体会“飞奔而来”的气势感。

  师:找读的好的学生读这句话。要求其他同学听,记,准备背诵。找学生背诵。背出气势。

  【评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全文的文眼,理解好、读好这句话关系到整篇课文的成败。通过五次调换词语,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准确的同时,反复感受学习气满声高的读法,层层渲染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21、师:在描写浪潮的词语里,除刚读的句子,剩下的词气势上仅次于浩浩荡荡和山崩地裂,那么谁是呢?(生:白浪翻滚)

  22、师:请读这个词的学生站起来,问你这个词的气势在哪里?你能读出来吗?要怎么样读?(生气满声高地朗读)

  23、师:两丈多高是多少米?(生:7米左右)

  大家看我们班最高同学,在她头顶上要站着3个半同学,才能抵得上潮头的高度。

  全体同学再读,注意体会“两丈多高”的巨大气势。

  24、师:这一段,还有一句描写潮来时的句子。听老师读“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次读的不一样)那一次好?为什么好?大家试着读一读!

  25、师:写潮来时剩下的四个四字词语,“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你们一起读一下自己所在的段落。

  师:刚才我们边读边分析第四自然段了浪潮的神奇壮观,他们5个心里说:“我们都把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描写的淋漓尽致了,你们四个可有可无?”。你们服气吗?(生不服气)

  师:读风平浪静的同学:从你这个词能感到神奇壮观吗?(生:不能,)师:那不能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生无语)

  师:这个词要再加上闷雷滚动呢?能体现出大潮的神奇吗?

  师: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凸显声势大,神奇。

  师:读“人声鼎沸”这位同学,你说一下,从你这个词怎么就看出天下奇观了?

  师:看潮人心情急切,喊声震天,说明江潮神奇壮观。这种写法,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分析完后,让四位同学一起再读。全班同学再读一遍。

  26、师:好,刚才我们通过分析想象画面,声高气满的朗读体会的江潮的神奇壮观,下面我们看一下视频,是不是向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27、师:课文要求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大家看看商量商量,能不能找到快速的背诵的诀窍。注意课文字里行间有提示,用小圆点标出来。(生:按照从远处···过了一会···很快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的顺序就很好记忆了)。

  师;考虑一下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生:由远到近)

  师:按照一定顺序(由远到近)写动态景观,能让读者看明白,更便于记忆。以后我们在写动态景观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板块四:积累诗句,提升认识。

  28、师:课文一开始有一个词“自古以来”, 我们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的。

  29、师:出示白板: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李廓《忆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白《横江词》: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杨万里《浙江观潮》:“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师:同学们自由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30、师:这节课,我们如临其境,欣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去看一看这一奇观,领略祖国的壮美风光。下课。

  【附录】: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古文《观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观潮》的教案设计及点评(通用11篇)06-14

古文经典对联01-19

中秋古诗古文09-08

韩愈与古文运动10-17

最经典的古文寓言05-15

古文霸气的句子10-09

古文欣赏:离骚07-11

古文观止05-13

古文哲理句子12-20

经典的古文句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