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顾城诗歌看顾城的人生
朦胧派诗人顾城在自己的幻想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王国,他像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孩子,天真无邪,用童真静观周遭,活在自己的孩子世界,纯真而自然,他戴着童话诗人的桂冠,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构建属于自己的一座城,他活在主旋律之外,恣意编织梦想,美好而又带着忧伤。他有一个美丽的理想诗歌世界,但却最终没能避免残酷的悲剧现实,诗人的远去让人震惊,也为之感伤。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从顾城诗歌看顾城的人生,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顾城诗歌看顾城的人生
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新西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后自杀身亡,杀妻自杀的顾城让人迷惑不已,扼腕叹息。暮然回首,看顾城在1969年于北京写下《我的幻想美》,其中《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美》:“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谁知它们竟水火不容/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最终为灰烬”。顾城心中的幻想破灭,而这种破灭似乎是无法挽留,毅然决然的最终归宿,他自己渴望美的存在,但与现实是背道而驰,他眼中永恒的美看似色彩斑斓但却没有感情,生命的美因人而异各式各样,但悲伤的是这样的美却最终化为虚无,
顾城内心承载了美的幻想,但却承载不了美的坍塌,美的破灭让他面无法理智地选择,而是走向死亡,至此结束这一切的幻想,而这一极端的行为让他备受争议,诗人的世界蒙上一层浓雾久久不愿散开。
但,不可置疑的是顾城在世人心中定格成一个带着帽子有着孩子思想的天才诗人,诗歌的至美与凄美同在。
一、自然美
顾城关注大自然,他与同时代的诗人作家不同,他用笔诉说大自然,他让海鸥、风筝、大海、小花、石壁、河滩、小草等自然景物走进读者的视野,执笔绘下彩色的童年梦,他自己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对自然有着独特的的灵敏与感知,他对乡村世界,对自然充满向往与喜爱。这与顾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山东农村的生活让他有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雨后》中:“花瓣、润红、淡蓝/苦苦地恋着树枝/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早晨的花》中:“所有的花都在睡去/风一点点走进篱笆”纯净而又自然的意象恰似诗人的内心,他依恋乡村,正如他曾说:“我习惯了农村,习惯了那个粘土作成的小村子,周围是大地,像轮盘一样转动。我习惯了,我是在那里塑造成型的。我习惯了一个人向东方走、向东南方走、向西方走,我习惯了一个人随意走向任何方向。候鸟在我的头顶鸣叫、大雁在河岸上睡去,我可以想象道路,可以直接面对着太阳、风,面对着海湾一样干净的颜色。”顾城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喜欢的是乡村中的纯净,像海湾一样干净,在乡村诗人可以与候鸟、阳光、风融为一体,物化合一,纯净的自然塑造了顾城,也是他诗歌富于自然灵动美的因素之一。
美丽的自然乡村是顾城的精神寄托地,但是现实生活却在排斥着他,母亲的偏爱让他敏感,童年的独处让他孤僻,从乡村回到北京再到激流岛,在激流岛上他拒绝学英语,成为岛上为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他生活不能自理,不会打字,他的诗歌是靠妻子用电脑打出来,他虚无地等待:“我是待业者/我等待着/我需要/稻谷、蔬菜、阳光/需要无私的给予和得到/我等着。”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被人视为异类,他不会开车,每次到哪里都需要妻子接送,而自然诺大无穷,人是沧海一粟,茫茫自然徒步又如何享受大自然的全部馈赠?!
二、色彩美
长期与大自然相处,身心达到融合状态,顾城的诗歌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受,多样的色彩是他眼中的美,《黑眼睛》:“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黑白之分,光明与黑暗对比,诗人童真地憧憬着、渴望着,善良的顾城以一颗孩子幼稚之心传递大爱,呼吁光明;《大写的“我”》:“我是黑色的男孩/偷戴上熟铁的脚镯/我是棕色的少女/擦拭着陶瓶的细颈/我忽而又是雪白的老人/在疑问的网中安息/不,我是金黄的/像丰收的钟/像碧叶下成熟的橘子/像麦秸的光辉…”黑色、棕色、雪白、金黄、每一种颜色象征独特的生命体,诗人一人在多重角色中不问发问,他质疑、他犹豫,在《大写的“我”》中用了七种色彩,“用七种颜色的声音/告诉世界/告诉重新排列的字母和森林/东方—不再属于传说”平凡的个体苍白无力,但竭力像太阳一样不断从海里升起给人希望,他对这个世界有爱,色彩的变化,隐约中是诗人对希望的追求与渴望。在《感觉》中:“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暗调的灰色给人压抑和沉重,忧伤和伤感之情不断泛起,然而最后看见了鲜红与淡绿,淡出灰色的黯然,红与绿让人愉悦,就好像在黑暗之中突然看见了一丝光芒,柳暗花明又一村,乍然欣喜,对于顾城而言,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如“我脱去草帽/脱去习惯的外鞘/变成一个淡绿色的知了/是的,我要叫了”、“加一笔蓝/是天字/加一笔黄/是土地/把蓝和黄/加在一起/是绿/是生命的天地”,绿色是希望的象征,代表生命之色,诗人顾城在各种颜色之中寻找希望。
灰色、黑色,给人沉重,也是顾城内心的黑暗色调,他内心孤寂,性格内向,他在幻想中寻找亮色,在明亮与黑暗之中徘徊,寻觅,不断进行精神上的追逐,但是现实中他没能脱去自己的帽子,没有变成淡绿色的知了,他以无声的方式对抗着社会,他说帽子是他的世界,带上帽子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具有安全感,他的绿色梦想终究是一个美丽的幻灭,灰暗的色彩世界里他表现极端,他对居民反对他养鸡而采取将所有的鸡头砍掉一起送到警察局去表示他已经处理好鸡的问题,他完全可以选择别的方式,但是他没有,因为他是顾城,他是备受世人仰慕的诗人,他是一个自己内心的城堡主人。
三、哲理美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与光明形成黑白两色,暗与明构成反差,黑夜”和“光明”两个意象对立,诗人用短短两句启人深思,诗人对光明充满向往与不写的探索,黑白分明,黑白色的强烈对比进一步将诗歌中表达的苦难和哀伤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从而使得这种沉思更加刻骨铭心,短而精悍。在《远与近》中,“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诗中只有你、我、云三个意象,但诗人认为你我相聚很远,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但却内心相差万里,人与云远如天地,但却看得很近,人与自然融合但人与人之间隔阂,人心的阻隔使得自己更加孤寂,只有在想象中拉近,但理想梦国在矛盾的世界面前,已经不再那么可观,心里的距离才是无法跨越的度量,这里的远与近也可以是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可以说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遥不可及,之间《远与近》尽显哲理趣味,什么是远,是近?谁是你,是我?
顾城对爱情的态度是拥有完美的爱与得到,他无法接受自己理想中爱情美的破裂,英儿的深情,妻子的付出,他全然享受其中,但是当英儿离开消失在他的世界中时他倍受打击,他不能接受英儿因为一个国籍而嫁人,他更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被别人追求,他是爱她们的,但是他的爱似乎有些畸形,变异,他与远在国内的英儿互通书信,却对近在眼前的妻子提出过分要求,他喜欢“女儿”,在他的世界中女性观念强烈,他把全部的爱英儿和妻子,他认为妻子走了就是他死亡的开始,他离不开妻子,所以想占据她的所有,不给妻子一点余地和空间,他禁锢了妻子的自由和选择,他对妻子从迷恋到疯狂地迷失,他认为女性都背叛了他,英儿的离开给他深深的打击,妻子的离开让他彻底绝望,原本孤寂的内心加上爱人们的离开,他崩溃不已,最终选择同归于尽,亲手毁掉自己的爱情,结束这一切,但他的爱情如他的诗歌一样给人留下无限思考,他的死亡也蒙上一丝神秘。现实中,诗人的世界是疯狂的,爱情中,诗人的思想是让人无法捉摸的,可以情意款款,亦可以恨意浓深,顾城是脆弱的,也是自私的,更是让人怜惜的。
顾城诗歌几乎每一篇都是一次至美的感悟与体会,在美丽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见他孩子般的身影和呼吁,他是一个爱做梦的孩子,梦里自然纯美、生活甜美,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拿着彩色的蜡笔“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然而“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顾城失落了,任性的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希望,现实并没有孩子气地与他捉迷藏,而是让希望如泡沫一样飞逝不见。他走在人生的边缘、社会的边缘之地,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从边缘处消失,孤寂的他只有两个女性知音,语言不通的他让诗歌创作受到挫折,他像孩子一样在乎世人对他的态度,德国的邀请让他沉浸在自己的中心世界中,而社会的时而不认可让他更加敏感,他不能接受这样的起起落落,他只有在诗歌中塑造自己的理想王国,以孩子般的稚气来旁观周遭,但量的积累终会让人消受不起,一旦爆发后果难以想象,杀妻自杀的悲剧正是恶性循环的结束。
顾城之死,并非偶然,他十几岁的诗歌是一种隐喻,他幻想人生,渴望完美,可是他知道这样的幻想会走向破灭,心中的美也会化为灰烬,他的预知是他内心从小灰暗的体现,最在现实面前,理想中的完美世界瞬间破碎,这对一直生活在幻想中的顾城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也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从孤独到绝望再到幻灭,美丽的诗歌下潜藏了失落的精神家园,当家园坍塌之时,生命便步入了尽头。
顾城简介
顾城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童真、幻想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同时也反映出他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从一定程度上预示并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
顾城早期的诗歌,如《一代人》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理想和希望的执着追求。这一时期的他,充满了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他的许多诗作也呈现出一种逃避现实、追求纯粹理想世界的倾向。例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反映出他渴望逃离现实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纯净。这种对理想世界的过度追求,使得他在现实生活中难以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
顾城后期的作品,越发显示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孤独。他试图在自己构建的“童话王国”中寻求安慰,但现实的残酷却不断冲击着他的幻想。
从顾城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和敏感的心灵,但同时也存在着性格上的脆弱和偏执。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结局。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美好、纯真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痛苦挣扎。通过研究他的诗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命运。
【从顾城诗歌看顾城的人生】相关文章:
顾城经典诗歌朗读10-11
顾城最好的诗歌12-09
顾城诗歌《简历》赏析04-15
顾城诗歌你和我09-16
顾城《别》诗歌欣赏02-02
顾城诗歌赏析《感觉》01-14
顾城诗歌《弧线》赏析04-03
顾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17首)04-04
盘点顾城经典诗歌名句04-13
顾城诗歌中的修辞艺术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