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再用鲁迅韵书怀》鉴赏

时间:2020-09-26 11:48:47 郭沫若 我要投稿

郭沫若《再用鲁迅韵书怀》鉴赏

  再用鲁迅韵书怀

郭沫若《再用鲁迅韵书怀》鉴赏

  郭沫若

  成仁有志此其时,效死犹欣未丝。

  五十六年余鲠骨,八千里路赴云旗。

  讴歌土地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

  北极不移先导在,一女风浩荡送征衣。

  这首诗作于1947年11月13日郭沫若离沪取道香港赴解放区的前夜,又是继《又当投笔请续时》之后,再用鲁迅诗原韵写成的一首咏怀名篇。在郭沫若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关头,为什么曾先后两次用鲁迅韵书怀呢?其一,说明中国现代文化运动史上的两位巨匠,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一个是开路的先锋,一个是引路的向导。其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鲁迅的深厚感情。普迅死后,郭沫若赞誉鲁迅是“民族的杰作”、“民族的精英”,说他的‘不灭的光辉将要永远的照耀而且领导着我们。”其三,鲁迅原诗写得声情并茂,回肠荡气,郭沫若极为崇拜。十年前投笔请级,回国抗战,步其韵,贯注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今天又将脱离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奔赴光明的解放区,比起当年更是加倍激动,情飘万里,壮志满怀,非鲁迅韵不可抒其情、表其愿、叙其志矣。如果说十年前用鲁迅韵充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伟大宏愿YJ话,那么,今天再用普迅韵更铭铸、浸透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艰挚爱,决心献身人民事业的一片赤子之心。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全诗的中心是“赴云旗”,紧扣“赴云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文气跌回环,语意深沉浑厚。首联“成仁有志此其时,效死犹欣未丝”,抒发了诗人献身人民革命的宿愿。开篇“此其时”三字点明作者“成仁有志”,效命祖国正是大好时机。“未丝”又正当壮年,如能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作出贡献,那怕牺牲,也是欣然慰藉的。

  额联,“五十六年余鲠骨,八千里路赴云旗”,具体写献身革命的凌云壮志。这两句从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脱化而来,关河未变,气势犹存。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好五十六岁,与十年前《又当投笔请缨时》第三句“四十六年余一死”遥相呼应。四十六岁正当年,五十六岁锐气不减。千里征途,万里奔波,长期革命斗争的锤打,炼就了一副鲠直的骨头。无论是北伐的烽火、南昌的枪声,还是江汉的激浪,山城雾瘴,或者还是目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民主、要自由的斗争,他都体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的大无畏英雄气。总结过去,展望将来,今天又将奔赴映北解放区,踏上八千里的革命征程,诗人又怎能不激动、情满脚怀呢?

  颈联,“沤歌土地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这里所表达的意境更加超迈,思想更加鲜明,字里行间折射出祟高的革命思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胸怀。 1947年7月,中国革命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掀起了空前的上地革命高潮,在几千年封建地主统治下解放身的农民,欢欣鼓舞,他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谱写新的生活。作为一个在文化战线上冲锋陷阵了几十年的老战士,决心用他如椽的诗笔去讴歌人民的“身日”,去创造真正的“革命诗”。为新的人民的时代而歌唱、创作,是诗人多年的宿愿。早在大革命前夜,郭沫若就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号召作家“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旋涡中去。”(《革命与文学》)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创造出工农革命的新诗篇。而今新的人民的时代来到了,这时,诗人满怀革命深情去“讴歌土地身日,创造工农革命诗”了。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题旨所在,饱含着巨大而深挚的思想感情的容量。诗人把前三联献身的宿愿,革命的理想引向未来,把激情和诗意推向高峰,视野扩大,把时间延长,主题深化。“北极不移先导在,长风浩荡送征衣”紧扣“八千里路赴云旗”,描写出诗人将要见到的陕北大好革命形势,会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的领导人的情景。诗采用比喻的手法,寓叙事于抒情之中,以高度精炼的句子括了十分丰富的诗情诗意。这两句既是写实,又是抒情。说写实者,党中央及其领导人象北斗星样凌空高照,坚定不移地领导着人民奋勇前进,夺取全中国的胜利,此时此刻,可以想见那浩荡的长风正吹拂着出征战士的衣襟。说抒情者,“北极不移”是抒写诗人对党中央的坚信和热爱,“长风浩荡”是比喻诗人自己离沪赴港,将赴解放区的心情。这很符合人之情理,在出发之前,诗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长风浩荡,万里征程,前途似锦,一片光明。

  全诗气势纵横,情致横溢,陈词婉转,音情顿挫,具有一种豪迈健美的色彩,读来给人信心满坏,力量无穷之感。加之,诗中“多胸语,兼有骨气”,其情似喷薄而出,无可阻挡。

【郭沫若《再用鲁迅韵书怀》鉴赏】相关文章:

郭沫若论战鲁迅10-17

郭沫若散文鉴赏10-11

郭沫若《咏梅》鉴赏10-23

郭沫若《华清池》鉴赏09-10

郭沫若《凤凰涅槃》鉴赏10-18

郭沫若《使馆宿舍即景》鉴赏09-10

郭沫若《海上看日出》鉴赏09-10

郭沫若《炉中煤》鉴赏11-22

《怀鲁迅》的阅读答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