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郭沫若《苏联纪行》(选一首)鉴赏
苏联纪行这首诗虽题为纪游乐府,但其内容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现实的沉痛感慨,远非一般的游乐之作。下面是郭沫若《苏联纪行》(选一首)鉴赏,欢迎阅读。
苏联纪行(选一首)
郭沫若
临流溜我巾,巾秽犹能洁。
牢忧荡我肠,百摺浑欲折。
纵有林泉幽,纵有歌舞绝。
天国非人间,人间正流血。
不当归去时,此心将毁灭。
这是一首五言纪游乐府诗。
1945年夏,郭沫若应邀参加苏联科学院二百二十周年纪念大会.6月29日晚飞抵列宁格勒,以后到斯大林格勒、中亚细亚的塔什千等地参观,在苏联足足滞留了十五天,作诗五首,这是之四,记述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投入战斗的情怀。
诗从设喻开头,隐含《沧浪歌》的典故。这一隐喻开头的句式,又含有转折的成分在内,:真是妙不可言,从意义上否定退隐。“濯我巾”,“灌吾缨”变化而来。《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泄而去,乃歌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泄吾缨。抢浪之水浊兮,可以粗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楚辞》里的 《沧浪歌》,比喻人的行为要适应客观实际,又有劝导屈原退隐的意思。这里以此到了溪流去洗涤我的头巾,头巾脏了还能洗得干净,比喻到了苏联能够得到安宁、清闭,但不是自己所向往的生活,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意愿,从气势上为大波大折作了铺垫,诗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急这的,虽然能得到安宁、清闲,但对祖国人民的惦记,内心总不能平静,“牢优荡我肠,百摺浑欲折”,正是作者优国优民心情的形象写照。不平与优愤,多么痛苦啊:多么深重啊!时刻在胸中激荡,简直使人要毁掉。爱国之情,力透纸背。接着,又连用两个表示选择的“纵有”句,把这种浓烈的感情再推进一步。“林泉幽”,指苏联自然风光之美,“歌舞绝”,指苏联人事之好。尽管如此,作者作出的选择仍然是放弃安宁、清闲的生活,渴望斗争!“天国非人间,人间正流血”,具体道出了渴望的道理,“天国”,本是宗教徒所谓极乐世界,神灵所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苏联,“人间”,指当时的中国。“流血”,言抗日战争和即将爆发的内战。苏联人民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中国正在进行着独立、解放的残酷斗争,千百万人还在流血牺牲。“地狱正豁人,我何当于天国淹留?”(郭沫若:《苏联纪行》)一定要归去,而且要早日归去,投入解放祖国的斗争洪流。‘不当归去时,此心将毁灭”,结尾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充分表达了作者优国优民之情,展峪了作者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且呼应了开头,道出了作者渴望参加斗争的心愿。
全诗直抒脚怀,感情回荡,几波几折,一步一个高峰,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临流溜我巾,巾秽犹能洁。”
诗人站在溪流边,让溪水冲洗他的头巾。这里“巾秽犹能洁”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清洁,更可能寓意着心灵的净化或是对某种精神上的解脱的渴望。然而,这种清洁或许只能暂时缓解内心的苦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牢忧荡我肠,百摺浑欲折。”
内心的忧愁如同牢狱般禁锢着诗人,使他的内心痛苦不堪,仿佛百转千回的肠道都要被折断了。这里的“牢忧”表达了诗人深重的忧虑和痛苦,“百摺浑欲折”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痛苦的程度之深。
“纵有林泉幽,纵有歌舞绝。”
即便有幽静的林泉可供避世,即便有绝妙的歌舞可供娱乐,诗人内心的痛苦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缓解。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现实痛苦的深刻感受和对于逃避现实的无力感。
“天国非人间,人间正流血。”
诗人意识到理想中的天国与现实的人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人间,战争、灾难、不公等种种苦难正在发生,人们正在流血牺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不当归去时,此心将毁灭。”
诗人认为现在还不是他归隐山林、逃避现实的时候。如果他选择逃避,那么他的内心将会被痛苦和绝望所摧毁。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选择面对现实,即使这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综上所述,这首诗虽然以纪游乐府为题,但实际上是一首深刻反映诗人内心忧虑和对现实批判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面对溪流、内心痛苦、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等场景,表达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不愿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
【郭沫若《苏联纪行》(选一首)鉴赏】相关文章:
郭沫若《论诗文七绝六首》(选一首)鉴赏01-25
郭沫若散文鉴赏11-07
郭沫若《华清池》鉴赏10-13
郭沫若《咏梅》鉴赏10-27
郭沫若《凤凰涅槃》鉴赏11-24
郭沫若《海上看日出》鉴赏11-28
郭沫若《使馆宿舍即景》鉴赏07-20
郭沫若《炉中煤》鉴赏08-23
郭沫若的诗《箱根即景》鉴赏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