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古诗赏析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的最初几年所之作品,是以寻常词语抒发对曲折多致的心绪,也是一首描写乡愁的作品。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作者: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释】
①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②碧:青绿色。
③背窗:身后的窗子。
④凤钗: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钗名有时因钗头的形状而异。
⑤人胜:古时正月初七为“人日”,剪彩为人形,故名人胜。胜,古代妇女的首饰。
⑥角:古时军中乐器。有彩绘者,也称画角。
⑦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⑧牛斗:即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摩间羯座之一部分)、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相当于人马座一部分)。非一般的所说北斗星和牵牛星。
【讲解】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后的最初几年所之作品,是以寻常词语抒发对曲折多致的心绪,也是一首描写乡愁的作品。上阕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阕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一写外景,一写内景,外景辽阔高远,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广袤无垠的美妙画卷:那嘹嘹亮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只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在飘洒,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借归鸿碧云抒发的就是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内景是室内狭小的环境,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静谧岑寂的景色: 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描写作者形容服饰,只见在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凤钗,以及凤钗上所装饰的用彩绸或金箔剪成的人胜或花胜。“人胜”、“花胜”都是古代妇女于人日(正月初七)所戴饰物。一个“明”字和一个“轻”字,看似愉快,却给人以哀愁的感觉。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彻夜的未眠,转眼就到了白天,此时的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报春的梅花想是开放了。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再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春意看花难,何以难呢?因为时在早春,西风还留有余威,外出看花,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所以词人说“西风留旧寒”词人如今人既憔悴,心亦凄凉,不欲看花,其原因何止畏寒一端这“旧寒”不只是天寒,而且是心寒。既想赏花,又怕春寒这是曲笔,表现了婉约词特有的情致,增强了抒情力度。这两句语淡情浓,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雪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
这首词运用曲笔,以浅淡之语写深挚之情,意味隽永,值得用心玩赏。
【赏析】
此词也写早春思乡之情。声断,声尽的意思。鸿雁北归,已不闻声,极目天穹,唯有残云如碧。词人之心亦已随鸿雁归飞矣!
所思如此,词人并未明言,只写夜来窗外春雪迷蒙,炉烟静炷。炉烟直,极言静境。烛光下,凤钗溢彩,钗头人胜轻盈。《荆楚岁时记》载:“人日(旧历正月初七)剪采为人……又造花胜以相遗。”宋时风俗,于立春日戴人胜。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可见人日戴人胜亦是表达乡思的传统意象。
下片也不直写乡思。只写角声中,天色渐明。漏,古代计时的器物。晓漏残,曙色开。牛、斗,星宿名,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斗转星横,意味着天将破晓,词人一夜不寐可知。
最后两句语淡情浓。因为春寒料峭,恐怕去赏花的心情也没有了!这正是词人在《清平乐(年年雾里)》描写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对生活几乎彻底失望的心情的显现。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古诗赏析】相关文章:
李清照《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赏析09-30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赏析11-24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李清照07-25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原文赏析02-26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宋词鉴赏08-31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原文赏析精选【2篇】02-27
李清照《菩萨蛮》09-12
《菩萨蛮》李清照11-19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答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