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资料和古诗

时间:2020-09-13 10:45:00 古诗 我要投稿

有关七夕的资料和古诗

  不知不觉的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有关七夕的资料和古诗

  七夕的古诗

  1、《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2、《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9、《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1、《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12、《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13、《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14、《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15、《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的资料

  七夕节的来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很多,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还要拜“七娘妈”!

  七夕节的别称有哪些

  七夕节也叫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双七,也称重七。

  七夕节也叫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七夕节也叫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七夕节也叫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七夕节也叫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也叫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七夕节也叫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七夕节也叫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穿针节。

《有关七夕的资料和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关七夕的资料和古诗】相关文章:

作者苏轼的资料和古诗07-31

和思乡有关的古诗词名句07-30

题西林壁古诗的资料12-05

古诗题西林壁的资料12-05

白居易七夕古诗赏析11-01

七夕的古诗词赏析10-13

描写秋天的词语和古诗11-05

描写花的古诗和句子10-26

西湖的古诗大全和翻译07-31

描绘春天的古诗和翻译07-31

有关七夕的资料和古诗

  不知不觉的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有关七夕的资料和古诗

  七夕的古诗

  1、《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2、《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3、《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5、《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8、《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9、《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11、《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12、《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13、《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14、《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15、《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的资料

  七夕节的来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很多,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还要拜“七娘妈”!

  七夕节的别称有哪些

  七夕节也叫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双七,也称重七。

  七夕节也叫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七夕节也叫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七夕节也叫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七夕节也叫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七夕节也叫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七夕节也叫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七夕节也叫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穿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