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

时间:2024-12-02 19:09:30 金怡 古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

  去年九月,由叶嘉莹先生选编、张静老师协助整理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付梓。该书一经问世,便获盛赞,论者唯惜其无注无解,恐入门无法。期年之后,这一讲诵版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便应时而生,不仅增添了文字版的讲解,更辅以叶先生亲自读诵、讲解并吟诵的录音。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今执此一册,或可聊补此憾。

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

  迦陵先生为人为师为学,吾不敢妄置一辞,仅引曾与先生合著《灵谿词说》及《词学古今谈》二书的四川大学前辈学者缪钺先生致叶先生信札中一语:“您实在是具有灵光英气的旷世奇才”,表我心迹。

  《给孩子的古诗词》全书共收录177首诗和41首词,计218首作品。吾以为此书之特色盖有两点:其一曰博通不拘,其二曰因“材”施教。其一博通不拘者,叶先生在序言里已明白交代,这本书“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本书所选,看上去并无章法规矩可循,可这正是叶先生不主故常,以其灵犀锐感之心接千载、通古今而所得。先生以心为镜,回照千古,又能反照出真正适合孩子的作品,或可谓之“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其二因“材”施教者,非其本意,所谓“材”者,盖指作品而言。先生解诗不囿成说,不尊体例,皆其深造自得之言。有些作品明白显见,便只存其作而不解,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独坐敬亭山》(李白)、《小池》(杨万里)、《忆江南》(白居易)等。有些作品因其独特的体裁,在诗歌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有些作品与作者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体现着作者的修养,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有些作品反映了文体兴起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于此,则叶先生都有细细的讲解,或可谓之“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以上所叙,读者持书,一览便知。而随书录音之采集过程,或许鲜少人知。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录音的采集。叶先生常说“声音是诗歌生命的一部分”,而吟诵正是使这一生命得以表达和释放的途径。中国传统的诗歌,尤其是言志的诗歌则特别讲究“气”,读诵,尤其是吟诵起来颇费气力。这一册书,二百余首作品,共计采录了十余次,其中几度因先生身体不适而推迟甚至取消。而每次一旦开始录制,叶先生便全然投注在其中,举手投足、一音一声便都与诗歌本身浑然一体,听者也仿佛伴随先生一同进入到作品的美妙意境。

  叶先生以九十高龄,完成了这本书吟诵的录制。我想是因为先生相信诗歌是不死的,而“诗之为用乃是要使读诗者有一种生生不已的富于感发的不死的心灵”。唯望更多的读者能通过此书感受到诗歌那不死的生命。

  怎么评价叶嘉莹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当今中国古典诗词讲坛影响最大、绝无仅有的叶嘉莹先生的心血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和词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叶嘉莹先生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中国古诗词结集成册。

  《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以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带给孩子感动和召唤,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长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给孩子一部好作品”,实现编者长久以来的夙愿。

  关于《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的诗人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1927~1928年,即叶嘉莹3、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叶嘉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1930年,6岁的叶嘉莹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开始了叶嘉莹的教学生涯。叶嘉莹以她出色的才华,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1966年,叶嘉莹被台湾大学赴派往美国讲学,先后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嘉莹教学与研究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叶嘉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

  叶嘉莹诗词

  1930年,6岁的叶嘉莹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8]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时值抗战,北平被日本占领已有将近4年之久。她的父亲已因“七七事变”随国民政府西迁,与家中断绝了音信。同年9月,其母因癌症住院,术后不久即去世。叶嘉莹便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沦陷区中,生活艰苦,幸而一应家务尚有伯母操持,叶嘉莹在读书方面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9]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先后在当时的北平佑贞女中、志成女中、华光女中任教。

  1948年叶嘉莹南下到南京结婚,不久随丈夫迁居台湾,并在台湾生活了十八年,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为艰辛的岁月。[8]

  1954年,叶嘉莹到台北二女中任教,1950年被台湾大学聘为教授,并先后受淡江文理学院、教育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和辅仁大学的聘请,教授诗选、文选、词选、曲选、杜甫诗等课程。[8]

  1956年夏天,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举办文艺讲座,邀请叶嘉莹讲了几次五代和北宋的词,叶嘉莹遂由创作逐渐转至评赏。

  1958年,叶嘉莹为《淡江学报》写了《温庭筠词概说》一文,评词态度渐渐由主观转入客观,不过叶嘉莹仍在后来评赏诗词时带有一种心灵与感情的感发之力量,并作为一种特色保留下来。

【叶嘉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仓央嘉措古诗词欣赏08-03

给孩子的古诗词08-26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古诗词07-01

紫莹蓝光诗歌07-08

2022恭喜孩子金榜题名的古诗词10-29

浅谈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古诗词07-28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赏析10-13

带叶的诗句08-19

散文《叶的选择》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