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红楼梦》的文章

时间:2024-10-23 06:00:55 红楼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风华绝代《红楼梦》的文章

  越剧《红楼梦》是由剧作家徐进于1957年编写的优秀剧目,优美的唱词,细致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人物个性塑造,再配合上越剧本身的语言特色,其中许多唱段都脍炙人口,如“宝黛初见”、“黛玉葬花”、“黛玉焚稿”、“宝玉哭灵”等。他将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浓缩在宝黛的爱情故事里。

  上海越剧院在1958年首演,连演54场,场场爆满,并作为国庆十周年晋京献演剧目。1962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拍成电影。剧中由徐玉兰和王文娟两位越剧表演艺术家分别饰演宝黛,另金采风饰演王熙凤,吕瑞英饰演宝钗,周宝奎饰演贾母,孟莉英饰演紫鹃,演员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这部风华绝代的《红楼梦》早已成为了电影史与越剧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后世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红楼梦》问世数十年来,久演不衰,几代演员不断演绎了多个版本,还有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但我始终固执地喜欢徐王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徐玉兰演的宝玉潇洒俊逸、神采飞扬,感情表达淋漓尽致,演唱声情并茂,将一个多情公子贾宝玉演到了极致;王文娟演的林黛玉表情细腻丰富,唱腔委婉动听富有内涵,把寄人篱下的黛玉的情感和才华也表现到了极致。

  电影版王文娟饰演的“黛玉焚稿”这一段,据说临拍之前王文娟三天三夜不说话酝酿感情,为拍这部电影还减了肥,果然这段唱腔、形象都感人至深,王文娟那双似蹙非蹙的眉毛,悲痛欲绝的神情早已定格在我心间,一直以来也就认为只有王文娟演出了林黛玉的神韵。事实上,现在的演员扮相都比老一辈的漂亮,但是那种内在的气质和神韵却很难超越,经典毕竟是经典!

  1962年电影《红楼梦》拍完不久就被禁了,直到1978年才解禁,复出时的盛况是现在任何一部大片所不能及的。街头巷尾谈论的都是《红楼梦》,收音机里播放的也是红楼唱段,许多名段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当时我刚读初中,我们全家人连续看了二遍。母亲是嵊县人,我们姐妹从小在母亲家乡长大,对发源于嵊县乡间的越剧有种天生的亲切感。看完电影后,我和妹妹常常在家午休的时间里扮演宝黛,我个子娇小扮黛玉,二妹个子高大扮宝玉,小妹扮紫鹃,我们用床单、毛巾毯之类的东西裹在身上作水袖,现在回想起来也是玩味无穷。那年暑假,我和妹妹将家里母亲理出的废品拿去卖了,然后去书店换回了一套向往已久的小说原著《红楼梦》。整个暑假我细细翻阅小说,似懂非懂地沉浸在红楼的悲剧氛围里。

  前不久看过上海越剧院豪华阵容在温州东南剧院献演新版《红楼梦》,新版《红楼梦》在结构上有了大变化,主创者将宝黛爱情悲剧和贾府兴衰联结在一起,做了相应的修改,开头从原来的“黛玉进府”改为“元妃省亲”,而结尾则落在“太虚幻境”,从而将宝黛的情感境遇和家族的上下沉浮互为映衬。

  个人以为这不如原版电影《红楼梦》来得精彩,从黛玉进府开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段唱词早已脍炙人口,继而宝钗进府,两个主要人物的身世、性格就表现得非常到位了,金彩凤饰演的王熙凤泼辣能干的形象也很突出。而元妃省亲这场戏除了表现出贾府的高贵门第荣华富贵之外,与下面的戏剧冲突并无多大的联系。末尾的“太虚幻境”也纯属多余,宝玉在漫天大雪中出走便可矣。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里的许多经典唱段是百听不厌的,这部电影使我萌发了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而一读再读的原著《红楼梦》则奠定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1962年,影片根据越剧舞台版《红楼梦》改编,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与香港联合拍摄,影片成为了中国戏曲电影的经典之作,但影片完成后,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就被禁演,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重新公映,影片在1978年至1982年公映期间,票房达二亿,观影人数为十二亿人次;该剧无疑是越剧舞台上的永恒经典,并将永远载入戏曲电影的辉煌史册,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风华绝代《红楼梦》的文章】相关文章:

风华绝代的李清照07-10

风华绝代之柳永散文05-20

关于浅淡红楼梦的文章06-16

《红楼梦》里的女强人职场文章07-10

风华绝代,终不过是南柯一梦优秀散文07-26

韩愈的文章07-18

经典文章段落09-01

林清玄的文章08-27

季羡林的文章09-08

文章《囚绿记》文章阅读及答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