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

时间:2024-09-06 09:04:51 红楼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

  清代女性社会对于《红楼梦》的接受主要体现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四个方面,其中又以“题咏”为主要的表现方式。

  晚清女性红楼题咏中所展示的种种生活、社会、情感、文学形态的表现,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红楼梦》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颓废、诲淫元素,或许折射出一种中国式的旧时代世纪末情绪,而其间亦不免酝酿着某种新时代创世纪的潜在意蕴。晚清女性社会形态从传统闺阁文化的主流,分化出都市化或者青楼化的支流。这么一个趋向,其实也是当时《红楼梦》接受文化的发展大势。

  通过对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现象及其过程的研究,可更广泛地掌握清代中后期女性的生活、交游与创作的文化生态,为有关清代历史、社会、家庭、教育、伦理、性别不同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文化诠释。其研究意义至少可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清代女性对于《红楼梦》的接受,事实上是在动态发展的历史时空场域下所进行的社会文化诠释与再创作。也就是说,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四个方面,不仅是清代女性对于《红楼梦》接受的文本体现,还更是再造了一个别具性别意涵而又丰富、复杂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从其与外部的联系看,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与主流(男性)社会的红楼接受密切相关,无论是理解、诠释、批评乃至再度创作,皆可在不同程度上与主流(男性)社会的红楼接受形成对话互动关系。从其内部相互关联性看,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诸多方面的表现,亦形成各具相对独立性却也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势态。因此,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研究对象应置于较为宽泛的文化背景之下,与文学艺术、地域(地缘)、家庭(家族)、妇女教育、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联系,进行诸类文本互动交集的探讨。

  其次,清代女性社会文化与《红楼梦》接受脉络、谱系之交集研究,二者关联性密切,若能互相参照、交集研究,有助于还原当时的女性社会风貌及其间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此外,清代女性有关红楼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不仅体现红楼接受的文学、学术意义,还更体现了当下现实的社会文化意义。换言之,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应广泛影响、参与了当时女性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建构、发展与变化。

  再次,与前代女性相比较,清代中晚期的女性有较大的空间获得教育及发展的机会,她们大都多愁善感而又才华洋溢,知书达理而又见多识广,谨守闺阁礼仪而又善于交游结友,敢于追求自我理想而又不忘社会、家庭职责,珍惜姐妹情谊而又执着闺阁风范,体现为既具有时代色彩,也秉持传统内涵的“新一代”女性。因此,清代女性对《红楼梦》的接受基本上能做到主体性与原著文本交融为一,以自己的主观理解、体验与原著文本的客观存在形成积极互动的对话关系。

  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牵涉女性文化生态的诸多领域,因此,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既要以文学为本位,亦必须采取“跨领域”的研究方式和多维视野,在更为宽泛的研究场域中,把社会、历史、文化等围绕“著作者-读者-批评者-再度创作者”之种种问题纳入探讨研究范围。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至少如下四者值得重视:

  一是接受理论。结合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的特点,重视由接受理论所归纳出的三个重要层面:其一,文学作品必须经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获得价值,文学作品需要有读者,需要被阅读、被接受,因此“读者-阅读方式-阅读”过程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二,在接受过程中,读者即批评者亦即再度创作者,他们与原文本形成密切相关的多重对话关系。其三,作为接受史的研究,更应该注意到这么一个过程及其结果:由对原文本(《红楼梦》)的接受到新文本(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的再创作;同时也要注意这个过程与结果在(女性)社会与(接受)历史中所产生的意义,以及从动态及多层面的视角去认识、诠释清代女性红楼接受过程中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二是诠释学方法。诠释学认为,历史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一种活的对话;诠释关系到三种“意图”,即“文本意图”“作者意图”和“读者意图”。诠释学在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中的应用,尤其要注意“诠释循环”的理论运用:本文与诠释者之间问题意识的循环性,诠释者的主体性与原著文本交融为一,在问题意识上与原著文本有往有返,互为终始,形成一种或多种对话关系。清代女性对《红楼梦》的理解、诠释,总带着自己特定的历史时代色彩,她们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秉承着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去理解、诠释《红楼梦》。所以,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女性对《红楼梦》的诠释不尽相同,其接受的表现与结果亦不尽相同。这也就是所谓的“视域交融”——历史的视域与诠释者的视域交融,前者融入后者,后者置入前者。这事实上也就是一种体现着互动关系的文本接受现象。

  三是性别理论。性别研究在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无论是研究主题或是研究方法,都有重要的发展及运用。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若能从性别认知、女性意识等涉及性别理论的课题入手,将能更为着意探析男女性别的不同对《红楼梦》所产生的不同关注、理解与接受;而女性红楼接受在女性本位上对《红楼梦》女性书写同构发展的优势,亦必将得到更为深入且深刻的认识与分析,并对探索清代女性文学在文化、历史中的演变与影响有极大帮助。

  四是互文性批评。以结构与解构主义的观点看,没有一个文本是初始的,独创的,任何文本都依赖于先前存在的文本和释义规范,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红楼梦》及其接受史中所呈现的种种文本,体现着相当明显的文本互涉现象。换言之,《红楼梦》及其相关的接受与诠释性的文本同一切文本一样,都存在着文本与前文本,乃至与非文学文本等各自不同的互文关系。如《红楼梦》与各种续书、红楼戏、题咏诗词、绘本画图,以及跟《红楼梦》有关的绘画与题咏、戏曲与绘画、小说与插图,乃至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如此等等。因此,互文性批评亦应是清代女性红楼接受所要借助的重要方法之一。

【论清代女性的《红楼梦》】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的女性,是谁最美08-19

经典清代诗词(精选30首)08-27

比较《家》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07-21

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8-18

朱自清代表作有哪些09-13

论《红楼梦》中贾元春的人物形象08-13

论《红楼梦》的两条线索重要性09-18

从杜甫诗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07-05

吴伟业沁园春·观潮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清代04-17

《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阅读答案及译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