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红楼梦》是一本小说,而它更像是一本政治书、一本社会、一本诗集、一本菜谱……因为它包涵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甚至有红学研究会,专门研究这本书,还有很多东西研究不透。
书中讲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贾宝玉与林黛玉从一见面到后来,两个人非常情投意合,但是结果却没能如愿,从这里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可惜的是,这本书只流传下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别人续写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
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读书笔记3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女子,一个很稳重很大气的女子,也因为如此,薛宝钗的年龄和她做的事情并不符合,显得那么成熟。表面看来薛宝钗无欲无求,骨子里却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如果有人问你,薛宝钗最后嫁给了谁,你会回答是谁?废话,自然是贾宝玉了,红楼梦上明明写的,凤姐用了掉包计,把林黛玉换做薛宝钗,薛宝钗以林黛玉的名义嫁给了贾宝玉,并且有了个儿子,还有什么兰桂齐芳的故事。可是我要说这并非曹公的本意,其实薛宝钗原本是有很高理想的,比如想入宫,选秀女,做皇后娘娘。只是可能年龄大了,或者是上面没有使劲的人,正如薛宝钗自己说我倒想做杨贵妃,可是没有个弟弟做杨国忠。
既然不嫁给皇宫,有没有可能嫁给贾宝玉。薛宝钗是个心气高的女人,而且一直觊觎二少奶奶的位置,不过后来贾府败落了,只落得大雪茫茫真
干净。薛宝钗作为一个女强人心里肯定不甘心,她其实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女人,肚子里才子佳人式的故事肯定也不少,可是贾宝玉除了人样子好看,银样镴枪头,稀泥糊不上墙,这个时候薛宝钗还会一心对着贾宝玉吗。
薛宝钗是个很有城府的女人,一贯会嫁祸于人,曾经偷听大观园里几个小丫头的谈话,结果却嫁祸于林姑娘。那么如果有阻碍她前进的步伐,比如贾宝玉这样的'男人,在薛宝钗眼里不过是个不求上进的人,薛宝钗会看上他么,她会把自己的美好年华交给这样的男人吗,一个只喜欢吟诗作赋,只在女孩子嘴唇间搜寻胭脂的小男生,骨子里薛宝钗是没有他的位置的。
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贾宝玉反感薛宝钗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后来贾府没落了,薛宝钗会不会与贾府分道扬镳,而借机逃遁,实在有这个可能。
红楼梦里第一回有这么一句话:“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与匣内待时飞”,俞平伯曾考证过,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根据是曹雪芹善在隐语中包含微言大义,这个“玉”当然是黛玉了,“善价”也就是“善贾”——贾宝玉的意思,而“时飞”则是贾雨村的号,“钗”自然是宝钗。当时贾雨村的第二个妻子娇杏刚好死去,宝钗是续弦,如果这么一说大概也能说通,一则实现了薛宝钗的抱负,另外也与薛宝钗的性格冷酷无情,奸险自私相吻合。
红楼梦读书笔记4
质本洁来还洁去——浅评《红楼梦》人物之林黛玉
是谁在秋风中独倚西窗,轻轻地忧伤,低吟柳絮词?是谁在秋水中轻拂皓月,淡淡地惆怅,洒泪冷花魂?滴滴清泪,微微娇喘,诗化了的女子,诗化了的缠绵。
我们看她,“娴静处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一举一动,柔衬和风;一颦一笑,雅比逸彩。她眉间若蹙,是秋风掠过山棱;她眼波似伏,是芙蓉闭享月华。她似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降临尘世还泪。
我们听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葬花吟》悲恸了残红,悲恸了宝玉,于她,却只是积久难化的内心冰魂之一角。被所有人认为“小性儿”的她连悲苦也只能向残花倾诉。当贾母,凤姐为宝钗捐助银子做生日时,黛玉这棵寂寞绛株的降世之时早已被遗忘,当所有人暗比她为身份低贱的戏子时,黛玉这株凄冷芙蓉又可曾得到喜好慰人的话语?
我们读她,“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莎士比亚曾说:“悲剧是最动人的画。最绕梁不散的歌。”或许曹雪芹有意刻画黛玉悲剧一生,却不如说她的悲剧源于“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道路,这条大道上,前有陶潜,后有东坡、周公,也有翩翩而至的.黛玉。她善良率真,毛遂自荐教香菱写诗,向宝钗坦诚“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然而,贾府中是如此虚伪成性,表里如一、承欢迎和的习气。而她,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与品节、保持自己纯洁的爱情。用直接锋利的话语揭露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命运的悲剧感受,没错,她只是一个小女子,却悲哉更壮哉!
多少次觉得自己渺小无奈,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本我?黛玉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质本洁来还洁去,
几许清泪,浮目滴,叹红尘;
几段织言,落唇边,惜风流。
梦里梦外,一曲离歌人易散,只能凭那抹瘦影越行越远,消失在天际云影处……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突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尾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5
读完已经有几天了,由于后几十回非原作者著述,读到最后倒也释然,怪不得很多人读到100回就不读了。
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随想随记,记录心得,我甚至怀疑《红楼梦》不是一个作者写的,我惊叹于作者对汉字文义的把握,惊叹于作者著书的冷静与严谨。作者的博才多学,我惊叹于一个人怎么能写得出十二首对“菊花”的描写,真正连连称赞,读来常常有一种拍案叫绝的'感觉,用通俗的语句来解释就是:“好,写的真好……这个比先前一首要好……这首写的比前两首都好……这首已经不能再好了……这首已经好到超神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6
几点落花残丽,开始渲染宁静,你烧焚了所有记忆,转身去赴约另一场梦境。
窗外细雨丝丝,风拂柳翠;屋内灯影朦胧,平静淡然。我手捧一本《红楼梦》,随林黛玉去寻已没的潇湘。
你目下无尘,孤高自许,背叛这个腐朽污浊的世界,却最终逃不开、挣不脱这一层层封建的束缚。红楼梦断,梦断红楼,你可知这不是你命运的插曲,而是整个贾府走向没落的悲哀。
你告别病中父亲踏上离乡之路。尽管是锦衣玉食,珍馐贵器,可寄人篱下的生活还是让你柳眉长攒。你不爱富贵,也不贪名利,你有自己追求的宁静一方。在这个充满艳俏的深府中,你的玉洁总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你只渴望一颗心能与你紧紧相依,在凉月下共品《西厢》。
你深爱着潇湘馆前的那片竹韵。这个“花柳繁华池,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你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牢狱。所以,你将满腹柔情寄语绿竹,让它们生成竹海,一表心中坚决。就算在清幽的大宅中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的日子,你的`心都依然充实。
你的笔墨与泪结成诗书,只希望以诗词歌赋觅得知音。可只怜岁月易逝,历经沧桑后,却只能饮恨焚稿,“葬花魂断”。
梦走着走着,又断了。几点落花残丽,开始渲染宁静。你烧焚了所有记忆,转身去赴约另一场人生,另一场梦境。
灯影下,我依旧捧着《红楼梦》。可不同的是,此时纸张间煽动的墨香,仿佛构成了一卷极美却又易碎的梦……
红楼梦读书笔记7
看完《红楼梦》心中竟然不禁有一丝悲哀,大观园的女人,荣国府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修得了怎样的正果林黛玉的为情而死,薛宝钗的'孤寂终生,王熙凤的含恨长辞,贾惜春的青灯黄卷……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
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
其实身边的小事何尝不是如此呢,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现在才发现,看完《红楼梦》最大的感觉不是空虚,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静,心的平静。这才深刻体会“心如止水”的感觉。
红楼梦读书笔记8
最令我难忘的是最后一回:中乡魁宝玉了尘缘。读完之后,让我感到十公悲伤。贾宝玉在交完卷子时,在门口一挤,就不见了。后来看见时,宝玉已了尘缘,出家了。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辛酸住,荒。唐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唉!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啊!
红楼梦读书笔记9
因为剧情转变得太快,所以几乎一口气读完了后40回。看到林妹妹焚稿断痴情的时候,在我心目中的红楼梦已经完结了。那时候宝玉和宝钗阴差阳错地拜堂成亲,在贾母和王熙凤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礼教的一干人等的安排和指引下,把三个人的性命和人生就扭曲地葬送了。
我时常在想,如果宝玉和林妹妹最后成亲了,那结局是不是会好许多。
但他们明明是青艮峰下的一颗石头和一株草,林妹妹还完眼泪便应该走了,这是前世的情缘,又如何能够改变呢?
而最后宝玉和贾兰一起考取功名,一举成名考取了第七名,却已经跟赤脚和尚出家而去。把我为林妹妹的忿忿不平全部消灭,却为宝钗而感到委屈。
在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中便提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曹雪芹第一次将二人的命运联系杂一起。“玉带林中挂”预示了林黛玉孑然一生,孤单飘零;“金簪雪里埋”注定了薛宝钗一辈子葬送在封建社会中,不得其所。一代人,三缕魂,纠缠解不得,宿命人奈何?
一本书看完下来,其实重点不在于黛玉宝玉宝钗三个人的结局如何,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如何。反倒是每个人角色中,我们都可以在他们所说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人性的多样化。贾母的慈悲与透彻,王夫人邢夫人一等被儒家和封建礼教浸泡出来的女性的卑微和扭曲,贾琏家珍贾蓉一等大家族子弟的世俗和无度,周瑞家王善保家等佣人的势利和多疑,每个人物都在这个时代的大熔炉下被锻造出不同的样子,每个人都几乎都是身不由己,由出身、家庭环境、机遇锻造成或善或恶的模样,多少人挣扎无果,唯有一死明志,多少人屈服其中,却犹如行尸走肉。但在同一个人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大抵是没有好人坏人,只有真人。
每个人看红楼梦都会有着自己的见解,我在书中看不到对命运的抗争,只看到命运的捉弄,我看不到人的主动性,只看到被消磨的纯真。读后感于我而言,红楼梦像是一本讲佛法的书,书中出家人不在少数,红尘不是看破的,而是在历经劫难之后发现红尘本来就残缺不堪。我阅读期间,曾有一些烦恼和困惑,如果用上辈子所欠的情缘来解释,便可以释怀一些。
李诞最近很红,他也是一个喜欢佛学的人,我看了一半他的《宇宙超度指南》,感觉他的point我都get到了。很多人觉得“人间不值得”是一句特别悲观的话,认为秉持“人间走一遭”的观念的人是彻底的消极主义者,其实不然,这是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红楼梦读书笔记10
文字在人间彷徨,寻不到归处的天堂,记录的是不能被遗忘的过往。
——题记
那博大而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化,常使我击节而赞,那沉淀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文学艺术蕴含着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自此,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能够走进文学殿堂。
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我喜欢读书,喜欢去欣赏文字别样的乾坤。
在阳光与荆棘的陪伴下,我渐渐长大,渐渐读懂了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豪放,朱自清的柔美,鲁迅的犀利,马克吐温的诙谐。渐渐地爱上了聆听这些高贵灵魂的歌吟。常常手捧着书,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品读他们的文字。
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用笔端的文字倾吐他们的情感,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精神境界。那柔情似水浸没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李清照,向世人展示了她“留得清高照尘寰”的豪气;那狂放不羁、飘逸豪迈的酒中仙李白,向世人挥洒出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那个弃医从文,想要拯救中国的爱国志士鲁迅,用一支笔写尽了人间的悲情苦难,他用他的`思想斗争谱写了他灼热的爱国情怀。渐渐地,我爱上了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之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李清照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与爱人长相厮守;李白想要把他满腔的热情和才华尽情展现,谱写出盛唐的最强音;而鲁迅想要在这场思想斗争中争取胜利,想用他那支笔拯救这世态炎凉的中华大地。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有着对崇高的向往,想要去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这个蓝色的笔记本承载着我年轻的梦想,记录着我的青春岁月。我喜欢,有一个文学梦,所以它是我最佳的练兵场。我把自己17岁的憧憬,18岁的梦幻,19岁希望全部倾吐在笔记本里,我用自己稚嫩而执着的笔书写着我的故事。
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过硬的文字功底),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青春岁月的美好),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不算华美的文章)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
我只是想进行一次尝试,去扣扣文学殿堂的大门,希望能在文学殿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用我手中的笔勾勒出生生命别样的风貌,谱写出青春别样的精彩。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11
然后红楼,则成了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它是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是情感史的递接桥梁。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在精神力上的质感。让我们我们看到了一个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的神秘情感境界。
所以,它即使遗憾,却拥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却拥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托;即使可怜,却拥有了他人后世的同情与怜叹;即使成为历史,却也拥有了后世人无尽的膜拜与赞叹。
转眼现在我们的这个繁荣、快速进步的现代社会,我们以为我们很快乐,我们以为我们很幸福,我们以为我们这样,就什么都比古代的一切还要完善。也许,我们满足了物质的给予;也许我们满足了现在都市的'喧嚣;也许我们满足了周遭环境的科学与现代,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也许我们在精神方面却是贫瘠的、荒凉的。
也许爱情的悲剧存在于每个时代。痴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轰轰烈烈和遗憾惋惜都成为了历史潮流中的一点飞灰,销匿于滚滚历史尘埃之中。
红楼梦读书笔记12
今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缩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单线式结构方式,采取了多线式的结构方式。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衩为主线,以荣宁二府盛极而衰为副线,将众多的人物、事件,组成了一个有序的网状结构,为我们展示了广阔错综又高度集中的社会生活画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属“王氏抄检大观园晴雯受冤枉屈死”这卷了。
这卷讲了贾母房中的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山石背后拾得一个五彩“绣春囊”,邢夫人恰巧遇上,认为这正是向王夫人宣战的好时机。贾府内部,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正像探春所说“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贾赦、邢夫人为代表的不当家的.“在野派”,对王夫人、王熙凤为代表的“当权派”,久怀不满。邢夫人认为“绣春囊极有可能是贾链、王熙凤之物,正好借此机会杀一杀王氏一派的威风。很快“绣春囊”转到王夫人手中,王夫人立时“气色变更简评:文章既有铺卷式的整体概括,也有微小精辟的分析,运用片段展现了《红楼梦》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时代精神,给人遐想,引人入胜。
红楼梦读书笔记13
早听说《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只是看了越剧的表演,不过是林黛玉、贾宝玉两情相悦,宝玉却偏偏娶了个薛宝钗,黛玉忧愤而死。
现在啃着《红楼梦》,有时候不禁要问:她到底写了些什么?怎么读了好几回都没有眉目?不是写荣府,就是写宁府,似乎很平淡,顶多也只有几个小波澜,这使我这个急性子有些着急了。
一本好书,总会有高潮的,我想应该认认真真、耐心地读下去,如果读了几回就去看结局,未免太吃亏了。
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里,关于美与丑的论述,有两个例子:贝多芬双目失明,仍然热爱音乐,谱出不朽之作;王熙凤貌若天仙,蛇蝎心肠。
《红楼梦》的头几回,本来安分守己的王熙凤,果然有了“动静”,她明知贾瑞对她有心,故作顺从的样子,让贾瑞上了钩,结果一命归西。
世上的.人,有好有坏,没有坏人的衬托,怎么知道好人的“好”呢?那么,王熙凤这个坏人也“坏”得值得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14
在整部红楼巨著中,有两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看来他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二人便是“真事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他们作为全文开篇人物,自然有一定用意。我认为他们是贯穿整部作品的针线,甄士隐如粘合剂或轨道,贾雨村像一盏探灯。
《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有其玄幻的部分,但更多着重于写生活中的那些人物,以此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作为全文开篇,书中引用一段玄幻故事作为引子,而从玄幻故事到现实故事则需要一个过渡,甄士隐便是这个作用。第一章中写道“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写了甄士隐在梦中进入一奇幻之地,然后一梦醒来,回到现实生活中,并且引发一系列事情,元宵丧女,大火焚家,随一疯道人远去。完美地完成了从玄幻到现实的接轨,使文章不失神秘色彩又引出现实故事的发展。
如果说甄士隐是神秘与现实的.粘合剂,那贾雨村便是这现实中的指路灯了。书中第三章由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偶遇从而引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把贾府上上下下都交代清楚了,文章不杂乱,又叙述完备,不难看出他起一个“引子”的作用,使读者跟随他的脚步,点亮《红楼梦》中一处又一处画面,最后照亮整个红楼世界。好比他是一个看戏人,我们通过他的眼睛见证了四大家族由盛转衰,贾宝玉与黛玉的悲惨爱情故事。
书中开头也提到“虽我未学,下笔无文......故曰‘贾雨村’云云。”说明书中提及贾雨村之处,作者必有其旨意,那便是对当时社会的隐喻讽刺,例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为讨好薛大家族,只得放下“秉公无私,光明正大”,这实为讽刺当时社会官僚的腐败。
因此全书中甄士隐作用于玄幻与现实的接轨,雨村作用于指路红楼的明灯,同时也作为一面明镜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他们两人最先出现在红楼篇章中大概也以此为由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历经千年的沉淀,《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透过泛黄微蜷的书页,循着那缕素雅缱绻于鼻翼的墨香,那一个个或灵动剔透、或沉沦腐朽的灵魂徐徐铺陈开,在四个封建贵族家族的悲欢离合、兴衰盛亡中栩栩如生,举手投足皆扣人心弦。
它,蒙着一层繁复华贵的面具,面具上绘着贾府“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一幕幕嬉笑怒骂的戏码。褪下皮囊的遮掩,那早已腐蚀不堪的骨肉便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腐朽制度笼罩下,渲染于各阶层人们间不同形式的不幸犹如病菌一般在社会中疯狂滋长、蔓延。人们皆被无形的枷锁牢牢铐住了身体与灵魂,几欲窒息。“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贾府的繁荣最终付之一炬。这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的结局。素日清朝高门权贵奢侈无度的生活、绵里藏针的暗流涌动,早已为悲剧的收场埋下伏笔。
黛玉,这朵阆苑仙葩,是我最为喜爱的人物。眼泪几多,皆付诸她那在一场水月镜花的邂逅后黯然玉殒的生命。那个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衡量女子贤德的标尺,亦是牢牢禁锢女子羽翼的枷锁。在葬送个性的潮流中,女子被铸就成了一个个惟命是从、奴颜婢膝的傀儡,大观园中冰清玉洁的女儿们亦成了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标新立异、才思聪颖的她如一株芙蕖,蕙心兰质。诚然,命运待其何等不公,父母不在身畔的她孑然一身,在贾府这鱼龙混珠的污浊之地寄人篱下,在纨绔之风的乌烟瘴气中,她没有选择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抑或随波逐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始终秉持着那颗纯粹的初心,勇于以一介女流的柔弱之躯,去与勾心斗角的权力旋涡抗衡,为自己争得一分一毫的权利。
在大观园诸多“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任人操纵己命运的女子中,她无疑是具有深远目光与别样胆识的。可惜,她失败了,落得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清结局。在八面玲珑地周旋于长辈间的宝钗眼中,黛玉的反抗便同飞蛾扑火。但她高洁的灵魂,犹如一面纤尘不染的明镜,以高尚的人性光辉折射出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堪怜咏絮才”,她孤傲的骨子里,是如寒梅般挺立残冬的清高,是如莲般濯清涟而不妖的`操守。她走了,带着多少未了的遗憾,却终于不复囚禁于枷锁之间。她终究不适合在那样的繁华喧闹中蹉跎年华。就让她在另一个纯净的世界里完成她的夙愿罢。
《红楼梦》引我穿越时光的长河,在悠悠古韵间细细品咂其间意蕴。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梦中红楼,是难以挣脱的枷锁;时过境迁的今天,我们的身躯卸下了枷锁的束缚,但那缠绕心头的或抑郁、或颓丧、或悲怆的枷锁,仍需要我们努力去打破。我们何其幸运,得以在人人平等的时代呼吸自由的空气,怎能不加倍珍惜呢?
【红楼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07-12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1-11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06-28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08-03
《红楼梦》读书笔记【荐】01-21
【推荐】《红楼梦》读书笔记01-21
【荐】《红楼梦》读书笔记01-22
【热门】《红楼梦》读书笔记01-22
《红楼梦》读书笔记【精】01-26
《红楼梦》读书笔记【热】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