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4-09-13 00:13:39 红楼梦 我要投稿

【推荐】读红楼梦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红楼梦有感1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暑假,我花时间把它看完了。以下是我读完的感受:

  这本书很有意思。其中我觉得离奇的是:文中贾宝玉出生时嘴中竟叼有通灵宝玉。这颗宝玉上还有一行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王熙凤的.管理能力很强,不仅把荣国府管理的井井有条,还把宁国府管理的井然有序。不过最终还是落败了。

  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现在,品读《红楼梦》已经颇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了,当我读到林黛玉含泪葬花时,我的心不由一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准怜?生动的写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心理。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了!悲哀啊!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何会衰落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的答案是:这些富贵人家只知道贪图荣华富贵,被金钱蒙蔽了良心的眼睛!

读红楼梦有感2

  小时候读红楼,是最最普通、庸俗的观点:宝钗完美,黛玉小心眼。这样如此错误不堪的观点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过了几年,再读红楼,心中所想又不同了:宝钗普普通通,黛玉值得人可怜。这种想法也过于偏激。

  直到最近,我看了那么多专家的观点,网上的那么多资料,做出了自己的准确判断:宝钗是封建礼教的奴仆,最终被“主子”害死了;黛玉是封建礼教的被利用者,封建礼教就是要用黛玉这样的人物“杀一儆百”。

  她们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

  有人说宝钗的冷漠。其实,那是封建礼教逼得,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林黛玉就可以叛逆呢?”其实,你应该设身处地。如果你是宝钗,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你能保证你不会遵从封建礼教?林黛玉毕竟不是凡人,可是薛宝钗是凡胎!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宝钗的冷,理解她的遵从封建礼教。

  我曾经看过曹慕容写得一篇《谁是最痛苦的人》,曹慕容认为是宝钗更痛苦,林黛玉是站在痛苦上,宝钗确是痛苦的六次方!说的好啊!黛玉虽说在人世的生活并不如意,可那是姻缘注定,是宿命。她本来就是下凡历劫来了,何况报完灌溉之恩后仍然可以重返天界,与宝玉做天上夫妻呢?但是宝钗不能够拥有这样的.幸福。这就已经是一种痛苦了。

  我从来不认为宝钗的城府有多么多么的深,我觉得那确确实实是宝钗的一片真心。宝钗的这些所作所为是符合封建礼教的,也是封建礼教中的标准好女孩儿的标准,所以宝钗对于众姐妹如同清泉流进心窝。但是宝钗不可以在柳湘莲失踪后表现过分的热情,那是有悖于封建礼教的规则的,所以她表现的如此冷漠。

  我也从来不认为黛玉是心胸狭窄的,她其实是挺爱说爱笑的,但是她的身子弱,弱不禁风啊,再加上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只能让她处处怀疑,这是多么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礼教的冷漠无情!

读红楼梦有感3

  有一本书令人魂牵梦萦,有一首诗让人如梦似幻,有一个人使人爱怜非常。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无疑是一部惊世巨作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黛玉,但我却觉得与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潇湘妃子林黛玉给我的感觉永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美丽且多才多艺,算得上是大观园中唯一一个诗人。作为“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颦儿让人如何不爱,但这样的她却不适合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身世凄凉,却又美丽聪慧,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但不可否认的,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扣人心弦,使人难以忘怀。在某方面来说,这个结局或者是早已注定的,因为黛玉的敏感而善良,因为宝玉偏僻而乖张,因为宝钗的表面端庄心机不浅。而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更是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不管如何,我爱它的全部,甚至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我不懂爱情,但我知道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遂,道红楼本是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梦啊!

读红楼梦有感4

  我最爱读的书便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以及它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贾宝玉从小过着被捧在手心里的日子,再加上衔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视为珍宝。他每日与女孩子玩乐嬉戏,不顾学业,而且软弱无能。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当然,贾宝玉也很惧怕这个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多是心灵肮脏,争夺权利的人,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两情相悦,真心相爱,却也逃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经常落泪,别人都说她心眼小,她只有贾宝玉这个知己。林妹妹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每天都喝药,都快成了药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怜了,不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时候还带着遗憾和悔恨。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每天戴着虚假的“面具,”就算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我了解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美与丑,善与恶,在感叹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时更让我懂得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封建腐朽的事物必将走向灭亡,新事物必然要取代旧事物,因为再厚的乌云,永远也遮挡不了太阳的光芒。

读红楼梦有感5

  初得《红楼梦》一书是在小学五年级,我至今仍记得那本书的封面:远处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园,虽然有些模糊,但不乏朦胧之美。近处有一竹制的花篮,篮中及四周满是残落的花瓣,蓝子旁有位美人儿拿着一把花锄正在专心的挖制花冢。只见那美人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正如传说中的那样“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病之身。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难想象,此美人儿必是那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一幅画,便传神的描述了“黛玉葬花”的凄凉场景,也勾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红楼梦》本叫《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话说只因西方灵河堤上,三生石畔,有株绛株草,那里有一块女娲补天时用剩下的石头,因通灵性便各处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便留他在赤霞宫居住。一天,他在灵河岸上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株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得换人形。然仅仅修得女体,终日游于离恨无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恩,故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为人世,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便得过了”。有一空空道人得知,便带那石头与绛林草一起去警幻仙子那,让他们下凡历结、还愿。想必那绛株草便是林黛玉,她所要“还泪”之人必是那口含通灵宝玉而生的.贾宝玉了。再说那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上包悟空,遂改名情憎,改《石头记》为《情憎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约《红楼梦》并提一绝——即书的缘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至今共看了三遍《红楼梦》,但每次读都有着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便是在小学五年级,字还认不全,便一字一字的查字典,等后来读通了,前面的内容也差不多忘了,前后读的时间加起来快一年,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烦”,但又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总想再好好读一次,于是我便于初一的暑假期间又读了一遍,谁知一发不可收拾,近十万字的书,我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所以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有些消化不良,但还是读出了一种感觉:“悲”!想当初黛玉初进贾府时,所有人都对她那般的好,特别是贾母“心肝儿”、“宝贝儿”的叫着,可到后来黛玉病危,她只忙着给蒙在鼓里的宝玉办婚事,直到黛玉离世也未曾露过一次面。还有那泼辣蛮横的王熙凤,当日也是装出无限怜爱,并对宝、黛俩人的婚事赞不绝口,可到后来却临阵倒戈,使宝、黛二人终究不得修成正果,自己也落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千古骂名。而第三次读,便是高一的暑假,为将其慢慢消化,我一日只看二至三个章回,最后终于发现里面真正暗含之意,那便是一个“美”字,有情美、景美、神美、韵美、意美,当然还有凄美。心中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前辈的文笔之美。

  如果说有爱情四大悲剧,我认为那莫过于《焦仲卿与刘兰芝》、《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贾宝玉与林黛玉》了,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可惜他们没有生在一个爱情至上的年代,一个开满“蝶恋花”、“虞美人”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她是他云鬃轻挽的娘子,他是她断了仕途的官人。没有人能够拆散他们。所以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也生错了地方,如果宝黛出生在平民家中,那么或许他们的两情相悦,能够使他们修成正果,有人说,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个罪魁祸首薛宝钗,如若不是宝钗的出现,宝玉便不会娶宝钗,黛玉也不会被气死,我想也不尽然,要知道王夫人之所以不让黛玉嫁给宝玉的主要原因是她嫌“黛玉的体质太差,命相太薄,怕日后拖累了宝玉”,所以就算没有宝钗的出现,王夫人也未必找黛玉做儿媳,更重要的是黛玉不会要他的宝贝儿子去参加科举考试,日后终会“误了他”,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人说黛玉太过娇情,太爱计较,动不动就生气,其实这也不能全怪黛玉,人家千金大小姐,有点小脾气也很正常,再说人家年幼丧母离父来到生疏的舅舅家,如果对别人唯唯喏喏,就是贾府上下的丫环也不会让她好过,所以黛玉有点儿小性子也算是自卫吧!也正是有了这一缺点,才使得黛玉的形象鲜明突出,与众不同。再说宝玉,虽生在王候将相家,却无半点凶悍之性,平日里多与女人待一块,虽有一些娇情,但也能“出於泥而不染”,只因他始终钟情于黛玉一人,这一点,就值得赞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虑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前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黛终究了结“还泪”之愿,宝玉亦结束历结。一曲《红楼梦》在作者那“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的结语中结束了。曲终人散后,引发后人的是哪些思考呢?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人性呢?怕是都有,又怕是都没有罢!

读红楼梦有感6

  四大名著想必是孺妇皆知,四部佳作各有千秋,而我却认为,《红楼梦》最为引人注目。她不似《水浒》,写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行侠仗义、报仇雪恨之心;也不似《三国》,写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更不似《西游记》那样,写求取佛经、历尽磨难之事,斩妖除魔、伸张正义之心。她犹如一个“新新人类”,竟是描述了一群少男少女,特别是以妙龄少女为核心所展开的故事画卷,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封建社会是没有人权的,特别是在末期,更是不把人当人看,而女性的地位,根本就不存在。历史上,在战况危急之时,围城之中,没有粮食,便将城中的女人全捉来吃,这样的事情多次出现在史书上,还不是野史,而是辉煌的正史!而就在这样的社会,就出现了这样一本书,书中的女性,个个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想法主见,有自己特殊的行止见识,好像现今“女强人”的先祖,并且,还有一个七尺男儿说出了“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怎能不谓之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再来看看写出这本看似“叛逆”的书的作者,他就是“曹雪芹”。书中的取材,大多都是来源于他年少时的笑声与泪水。我曾经看过一段文字,曹雪芹的写作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让天下后世人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泯灭其也”。他也曾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我实愧则有,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听,这不正是当初宝玉在那些女子前,自惭形秽,以“浊玉”自称的原型么?不难看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兼“进化级”了。

  宝玉,如同是封建社会孕育出的“新人”胚胎,显然与那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开始时,这个问题就显露出来,在他年幼抓周时,一把就抓个脂粉钗环,让贾政当机立断,他将来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从此对宝玉只有蔑视与不屑。而宝玉,从小,就与丫鬟姐妹们“混”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更是鉴证“酒色之徒”这个称谓。他除了对贾母和王夫人等的亲人之爱,对身边的每一位女子都喜欢着,尊敬着,举止也亲密无间,但没有半分逾越。也难怪,鲁迅也称之“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当然《红楼梦》是女性的颂歌,其中女子多得眼花缭乱。她们,汇聚在大观园中,就像个小小的女儿国。这些女孩儿,都容貌俊秀,浑身散发着青春的'纯洁气息。她们虽说是大家闺秀,却不似自古以来的女儿一般:在家中,对父母唯命是从,出家后,以“三从四德”为毕生目标。她们有自己的主见思想。书中有两个重要人。一是林黛玉,二是薛宝钗。命运将她们俩与宝玉紧紧相连。面对黛玉,宝玉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因为,黛玉懂得他这个“新新人类”的思想,两人同枕一个枕头,躺在床上说着悄悄话,对男女有别之类的世俗视而不见,显然是两个趣味相同的人儿。而对宝钗,宝玉是相敬相爱,但心里总有隔膜,宝钗处事是圆滑的,比黛玉得人心多了,可正是她对任何人都那样温和,就越发让人无法走向她的内心。可贾母她们也发觉宝钗是当妻子的最佳人选,毕竟黛玉那温顺下隐藏的叛逆让长辈们不安,正是如此,故事终于走向了最后……

读红楼梦有感7

  暑假期间,我读了长篇小说《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曹雪芹和高鹗所著,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看的'是《刘姥姥醉酒》这一章。在贾府吃饭时,刘姥姥边喝酒边行酒令说:“老刘老刘,食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看了刘姥姥风趣的言语,我差点笑破肚皮。接着贾母领她到省亲别墅牌坊下,刘姥姥以为是大庙,便趴下磕头。后来刘姥姥竟迷了路。她顺着石子路走进一门,拐两拐,见一女孩含笑迎来,忙道:“姑娘们把我丢了。”说着去拉她的手,不料“咕咚”一声,头碰板壁上,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幅画。哈哈,刘姥姥真是一个大活宝呀!你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刘姥姥很傻呀!其实刘姥姥并不傻,我看她不过是装疯卖傻,她的小心眼是逗贾府的人开心,好得到赏钱罢了。

  《红楼梦》是一本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上面有一些东西我还不能理解,我决定今年寒假,再读一遍《红楼梦》,相信到时我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读红楼梦有感8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

  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

  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

  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

  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

  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读红楼梦有感9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10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总共也就出现了两三回,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刘姥姥却让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刘姥姥第一次出现,便是因为家中无钱过冬,便想去荣国府攀攀旧亲要点钱财来,她迟钝却又精明,知道叫板儿去开口要钱比较好点,只可惜板儿经历尚浅,只顾着吃东西,把身上背负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幸亏荣国府有的是钱财,便给了她三十两银子,哄得刘姥姥屁颠屁颠的回家去了。

  刘姥姥虽爱财,却又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见自己用了荣国府的便送了些瓜果蔬菜给贾母等人,并且用她那机智幽默具有农村特色的语言逗笑了贾母,之后不免要有些赏赐。

  刘姥姥爱财但不贪财,并且有一颗善心 。当贾府破落,凤姐将死之时,刘姥姥仍没有嫌弃他们,而是继续为他们充当喜剧角色,凤姐请求刘姥姥为她祈福,并且把手上的金镯给了她做祈福的钱,但刘姥姥并不收下,而是真心实意的`准备帮凤姐祈福,只可惜红颜命薄,刘姥姥还未帮凤姐祈福,她就先归西了。其实当初刘姥姥就是收下凤姐的镯子,又有几人知道呢!由此可见,刘姥姥虽爱财,但不贪财。

  一个质朴却又步伐精明,爱财却又不贪财的刘姥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红楼梦有感11

  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被休,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被休的女人很难开始第二段婚姻,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归宿,所以封建社会的女人,即使婚姻再不幸,宁愿忍气吞声,忍受百般折磨,也不会选择离婚。聪明的女人,如果不能被爱,就争取被尊重,被认可。在《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就是贾珍和尤氏。

  和邢夫人一样,尤氏也是贾府的“尴尬人”,她没有娘家背景,嫁入豪门做了填房,又没有一男半女,丈夫还是一个骄奢淫逸之徒,他做尽了荒唐事,把宁国府搞得乌烟瘴气。面对这样的丈夫,她知道,硬劝是不会凑效的,也许还会给自己找来不自在,与其这样,还不如恪守妻子本分,尊敬他,远离他,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出轨是婚姻最大的天敌,具有很大的杀伤力,一般女子面对丈夫的出轨,都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而对贾珍的贪淫好色,不是能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解决了的,也许这样做只是抱薪救火,越救越旺,殃及自己。贾珍伦理败坏,竟然染指自己的儿媳和妻妹,尤氏非常生气,但她知道,自己娘家没钱没势,如果自己再不争气而是和他们闹,就在宁国府没有立足之地了。于是,她忍气吞声,反正贾蓉不是自己生的',尤二姐尤三姐也不是自己的亲妹妹,劝也是白劝,闹也是白闹,生气也是白生气。与其出力不讨好,还不如恪守本分,负责好管家工作,其他不过问,对于丈夫,更是敬而远之。

  尤氏虽然是填房,但她在宁国府还是受尊重的,享受着正房正室的待遇,她是家里的长房太太,宁国府的大小事务都由她来管理,她也有这个能力。

  虽说尤氏选择了默不作声,但并不是一味地忍让,去迎合贾珍,贾珍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对他的那些不堪,不能无底线的去纵容。

  在儿媳秦可卿去世时,宁国府要发丧,尤氏却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在整个《红楼梦》中,这是她仅有的一次患病,不迟不早。贾珍无奈,只得到荣国府请王熙凤协助办理。这也许是尤氏对贾珍荒淫无耻的有力抗争吧。她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挣了一口气,尤氏是聪明的,她的做法很得体,谁也找不出一点破绽。对贾珍也是暗伤,他心里明白,却无理由回击。

  一个聪明的女人,在生活中,对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很好,这样她才会有好口碑,特别是作为管家太太的尤氏,她的高情商为自己挣来了掌权的资格,即使儿媳和丈夫有染,她对儿媳还是很好,毕竟她身体羸弱,对自己也孝顺。当然更主要的是,尤氏清楚,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夫妻关系很重要外,婆媳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其他人,尤氏也是很好的。在一次给王熙凤过生日时,贾母把“小家子对份子”的任务交给了尤氏,尤氏知道赵姨娘和周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室,但却是两个不得志的“苦瓠子”,囊中羞涩,也就退了她俩的份子钱,替她们担待了。她这一招,给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姨娘和周姨娘打心底里感激她。

  与人斗气,不如自己争气。既然自己的男人靠不住,就要自己挺起腰板来,一个自己强大的人,别人不敢小看你、打压你、欺负你。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握紧钱财。

  一个人的出身只能决定他的前半生,却不能决定他的后半生。能决定自己后半生的只有自己的努力,尤氏很清楚这一点。在贾珍的父亲贾敬猝死时,贾珍和贾蓉都不在家,只有尤氏独自一人主持丧事,这是尤氏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一个人的才能往往会在大事情上显露出来。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尤氏却把这次丧事办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是她的能力,让贾珍不得不佩服,也就是她自己争气,终于赢得了贾珍的敬重和依赖。

  在“人人都有一颗高贵心,两只势利眼”的贾府,尤氏用她的低调、隐忍、争气,活出了体面的一生。

  生活就是这样,你如果没有好的出身,就去做好自己,别人是不会同情一个弱者的,只有自己去争取,才能被别人尊重。出生只能决定一个人的起点,却决定不了他的终点。

读红楼梦有感12

  曹雪芹的这本书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林黛玉与贾宝玉本是两情相悦,可却因为那世俗的观念和家族的传统被迫分开。而贾宝玉与薛宝钗,本是无情,却因为家人的怂恿和所谓的“金玉”结成了婚姻。形成了一段有情无缘的爱情和有缘无情的婚姻,造成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中乡魁宝玉却尘缘”和“薛宝钗独守空闺房”的事情,终成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剧。曹雪芹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过程,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从而展现了渐虐崩溃的封建社会的真实内幕。表现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从而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人对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他们连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幸福都无法做主,全听家长的.指挥,甚至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跟他们相比,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人人平等,不管男女贫富,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从小都有自己的权力,任何人都不能侵犯。长大以后,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选择自己的幸福和婚姻,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且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的喜好做事。再看看我们自己,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享受着家长的呵护和老师的关爱,是多么的幸福,与他们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否则,后悔也来不及。

读红楼梦有感13

  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是曹雪芹著作的,在封建社会下,还是农村,那么艰苦,没有笔,没纸,就凭着他那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都写出了前80篇。后来他的徒弟高鹗被他师父打动了,帮助他师父完成了后四十四。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事物,才能有这么的默契,写得那么好,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体会到是那么的感人,是他用心去体会,胸有成竹了,深入进去了,才能沉醉其中,看出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写这部《红楼梦》。自己妻子过世,爱子夭折,竟然还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有这么大的举动,这么多的汗水都没有白费,这么多的安慰都自于他的心底,在四大名著中最感人的,对于他的比喻还在心里,有时想到却说不出,很多…………

  在我们这高科技时代,不在那么陈旧腐败,但这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要学习他坚忍不拔、执着、勇往直前,废寝忘食等好品质,更要珍惜今天的阳光,今天的时光,今天的万物,等待明天的万物,珍惜自己,让自己的想象一小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环境,让现在的社会更接近高文明社会。

  让社会文明和生活发展更好,更加完美。

读红楼梦有感14

  这尤三姐何等刚烈人,在这回中可着实体会到了。

  先是之前,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又想撮合尤三姐和他大哥贾玲,谁知尤三姐压根不吃这一套,跳起来站到炕上指着贾琏就是一通大骂,还不带脏字的那种,句句犀利,把事情看了个明白,也不避讳,叫那贾琏吓得酒都醒了大半——因为根本想不到是这么个“泼辣户儿”。

  “这三姐索性卸了妆饰,脱了大衣服,松松的挽个纂儿,身上只穿着大红袄儿,半掩半开,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又说那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这描写的尤三姐可真是风情万种。她是少有的泼辣直率和性感撩人结合,让那贾珍贾琏看得欲进不敢,欲远不舍,真是被尤三姐握于掌中,动弹不得了。那尤三姐也”任性“得很,酒足兴尽后她便撵了贾兄弟二人,自己关门睡去了。

  尤三姐在用情方面也是一往情深,她相中的是那五年前有一面之缘的柳湘莲。“他是那萍踪浪迹,轻易不见人影。“可尤三姐说了,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常斋念佛,再不嫁人。尤三姐就有这般痴情,为一段可能永远等不到的情,她就能说到做到。

  但可惜,痴情儿最终等来的是个悲剧。

  柳湘莲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虽然他后面又说“任凭定夺,我无不从命“,但他到底心里始终有这个念想的。贾琏让他留下个定礼,他倒是十分了解柳是个心不定的人。柳湘莲答应得爽快,将他传代之宝”鸳鸯剑“交去做定礼。”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亦断不舍此剑。“这番诚意,看起来貌似挺信得过。三姐看到此剑”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股“喜出望外,大概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喜终身有靠。尤三姐喜这把好剑,更喜她终于找到了依靠、哪怕还并不了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柳湘莲后来从宝玉那儿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又犹豫了起来,他说:“路上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求定下,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了底才好。”看起来柳这番话有点渣,但仔细想他说出这些话也情有可原。对于这桩“天降的婚事”,他总不能傻乐着就接受了,也知道贾琏不会无缘无故来给他张罗这些。他一个平日常不见影儿的人,怎会随便就交代了自己以后的去处。但他是现在又后悔起来,只能说为人处世还有些青涩,轻易就应下了,还交出了传家宝。又比较天真,想着去要回鸳鸯剑,以一个“家姑母于四月订了弟妇”的看起来就知道是借口的理由想走。那尤三姐哪里听不出来这其中的意思,好不容易等了心上人来,今忽见反悔,又觉得他可能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来,把她当成了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

  若真是这样,尤三姐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便将鸳鸯剑亲自交还给柳湘莲,交付一瞬间竟用那鸳鸯剑的雌剑自刎了。

  尤三姐恨柳湘莲吗?大概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五年的盼望以为终于要开花结果,可到了却不了了之,反倒要被心上人误会成淫奔无耻之流,既然这一朵痴情已碎,倒不如一死了之来纪念,也要叫那柳湘莲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那柳湘莲见此,惊得大哭,万万想不到是这等绝色、这等刚烈的女子。连哭几场,昏昏默默,告辞而去了。

  最后是一个有些“传奇”的结局:柳湘莲看那尤三姐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他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千情鬼。妾不忍相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柳湘莲不舍,忙于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一摔手,便自去了。

  自此柳湘莲惊醒,似梦非梦。睁眼看是一座破庙,旁边坐一道士。柳湘莲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去了。

  或许是对尤三姐的愧疚,又或是对情的困惑,柳湘莲,这个本是萍踪浪迹的人,在为尤三姐的痴情所震撼之后,又消失于天地之中,飘然而去了。

读红楼梦有感15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或许便是小说拉开前的缩影。《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第一回的回目。假如没有兴趣读完全部,会不会以为甄士隐与贾雨村便是书中的主角?哪有什么贾宝玉的影子啊。这回小说,没有说到贾府的故事,只有一个梦,甄士隐的一个梦。一个神话故事引发的引子,在姑苏阊门十里街人情巷葫芦庙旁展开。

  这位甄士隐老先生算是当地望族,家中人不多,老两口只养了一个女儿。家中有一些佣人使唤。老先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梦见了神秘的一僧一道,带着一块刻满了字的“通灵宝玉”,他请求看看,只看到了通灵宝玉四个字,更多的'字却是一个没有看到便跟着僧道两人到了太虚幻境牌坊前。那块玉被讨要回去。他想跟进幻境,被响声惊醒,依旧还是热热时光。这梦很有想象力,是真的吗?

  被惊醒了的甄士隐,转脸看到奶妈抱着他的女儿,粉妆玉琢的小英莲。这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孩子。自己抱过来了。正好这时又过来一僧一道。他那个浪漫的梦,被惊醒时忘掉了大半。这时候好像第一次遇到僧道。僧,癞头跣脚;道,跛足蓬头。假如谁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僧道,肯定不会多看一眼。和尚看甄士隐抱着孩子,居然大哭起来:“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这样的疯话,又有谁愿意听?甄士隐,书中说将真事隐去之意。这个下午发生在甄士隐身上的事儿,哪一件是真的?

  后来,甄士隐还有更多的意想不到不得不接受。转年到了正月十五,家人带着孩子出去看灯,不曾想将孩子丢了。家人逃走了,留下甄士隐夫妇每日痛苦。又过了两个月,隔壁葫芦庙炸贡品,居然失火。大火烧掉了甄士隐的所有家产,两口子无奈投奔岳父母。那个名叫封肃的老丈人,可能是风俗所致,对女儿女婿不甚好。他甚至半抢半骗地掠去了女婿家变卖田产的银子。真是人情纸薄!

  伤心失意的甄士隐,眼看活不长了。某天,他一个人拄着拐杖闲溜达,竟然又看到一个跛足道人。那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不是好,就是了”的言词。这段话到是合了万念俱灰的甄士隐的心境。甄士隐与跛足道人对上了话,还自告奋勇地为那些“好、了”作注。注解完毕,跟着跛足道人扬长而去。

  这是甄士隐的故事,真事隐去的故事。甄士隐走了,甄家娘子只得在娘家苦熬岁月。新任太爷上任了。这位太爷名叫贾雨村,曾经潦倒地寄住在葫芦庙里被甄士隐救助过。贾雨村一表人才,不同于甄士隐的老迈年高。他心怀大志苦于没有银子。甄士隐的帮助,给了他龙回大海鸟飞天空的机会。如今,贾雨村回来了。而贾雨村再没有机会报答他的恩人甄士隐。贾雨村的表演,明明是世相,放在今天同样有市场。作者偏偏说是假语村言。

  甄士隐的退场与贾雨村的登场,可见得真,真的很难。唯有假,才能活跃,才能步步高升!甄士隐和贾雨村,是两个人的故事。后面徐徐拉开的大幕,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故事,是真还是假?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9-14

读《红楼梦》有感06-14

读红楼梦有感06-16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9-03

读红楼梦有感【荐】02-02

读《红楼梦》有感[集合]08-26

读《红楼梦》有感【通用】09-03

读《红楼梦》有感集锦11-18

读红楼梦有感【热门】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