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4-12-04 14:19:30 秀容 浣溪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通用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通用7篇)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1

  摊破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8.“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9.“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8. 【参考答案】“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如答其它,酌情给分) (2分)

  青鸟为传说中的`信使,丁香在诗词中多喻指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发的难解的相思之愁。(3分)

  9.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词作以景语作结,更添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2分)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寄寓着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物化形象,愁入不尽之水,何其伤也。(2分)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②酝藉:同“蕴藉”。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8.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4分)

  9.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8.(4分)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9.(4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末句将木犀拟人化,“酝藉”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3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1】,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释:【1】彦辅:晋代名士,以其与世无争、见识深远、风流清高为人推崇。

  14. 下列对第一首词《鹧鸪天》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暗淡轻黄体性柔”中,“暗”“淡”“轻”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的,“体性柔”写的是桂花的体态和品性特点。

  B. 上片描述桂花凭借着柔雅的“体性”,“情疏迹远”的浓郁香气,以及“浅碧”“深红”的美妙颜色,成为了第一流的名花。

  C. 下片“妒”“羞”两字,写姿容秀丽的“梅花”和清雅秀美的“菊花”在面对桂花时,也定会生出嫉妒之意,应会现出羞愧之容。

  D. 下片“骚人可煞无情思”中,“骚人”指的是屈原;词人认为屈原写《离骚》时,不收入桂花是憾事,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15. 下列对第二首词《摊破浣溪沙》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开头两句“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描摹了桂花初放时的风貌,写出了桂花的外形特征,富有生机,美丽超凡。

  B. 上片“风度精神如彦辅”中,以花喻人,用桂花的“风度”和“精神”来比喻名士彦辅的翩翩风度和高洁的精神品质。

  C. 下片中“俗”“粗”,是写不管是旺盛的梅花,还是繁茂的`丁香,都不免粗俗,难与桂花媲美,借梅花和丁香来赞美桂花。

  D. 下片“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词人极写桂花之香,明贬暗誉,言桂花以其沁人的浓香熏透了千里梦遥的愁人,太过无情。

  16. 李清照的这两首词都以“桂花”为主意象,请结合词句内容,赏析两首词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在抒发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

  答案

  14. B 项,“……以及‘浅碧’‘深红’的美妙颜色,成为了第一流的名花”错误,“何须浅碧深红色”,意思是“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

  15. B 项,“用桂花的‘风度’和‘精神’来比喻名士彦辅的翩翩风度和高洁的精神品质”错误,用名士彦辅的翩翩风度和高洁的精神品质来比喻桂花的品质。“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从花到人、由此及彼,这既把金玉其质的桂花点活了,也把彦辅其人的风度精神点活了。彦辅,是西晋末年被后人称为“中朝名士”的乐广的表字;因其官至尚书令,故又史称“乐令”。诗人将桂比人、将人拟桂,便在情理之中了。

  16. 写法上的相同点,都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鹧鸪天》中,用梅花和菊花的“妒”“羞”反衬桂花;《摊破浣溪沙》中,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反衬桂花。 抒发思想感情上的不同点,《鹧鸪天》中,词人重在以桂花的“味香性柔”写其内在美,表现了词人注重内在品质的思想,以及追求内心深处那真挚的“情思”之情。《摊破浣溪沙》中,词人重在以桂花的风度精神写其高洁(高雅)的品性,表达了自己追求高洁品质(高雅精神)的思想,以及对粗俗思想的贬斥与鄙弃之情。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4

  【原文】:

  浣溪沙

  (李)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注释】:

  ⑴摊破浣溪沙: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玉钩:帘钩之美称。

  ⑶依前:依然,依旧。春恨:犹春愁,春怨。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⑷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⑸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⑺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翻译】:

  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赏析】: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的作品。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阅读训练】:

  1、“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这二句围绕词中哪个字来写?写法有何特点?(5分)

  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请作简要分析。(6分)

  3、简析词中有哪些“愁”。(4分)

  4、赏析“丁香空结雨中愁”中的“空”字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1、围绕“恨”字来写,写法上都是借景热情,前一句写近景,直接热情,后一句写远景,间接热情。

  2、丁香在《雨巷》中既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又表达诗人无限的惆怅与依恋。而《浣溪沙》表达的则离别相思之情或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3、“伤春之愁”和“怀人之情(或身世之忧)”。(2分)上片写卷起珠帘,重楼阻隔,落红飘零,孤苦无依,是伤春,也是感慨;下片写音书难达,愁思中结,楚天暮云,绿波浩荡,正是愁思压抑而又深广的写照。(2分)

  4、“空”是“徒然”的意思。(1分)词人移情于景,用一“空”字强烈地表达出愁思难以排遣的无奈和哀伤。(2分)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5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②酝藉:同“蕴藉”。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2.(4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末句将木犀拟人化,“酝藉”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6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②酝藉:同“蕴藉” 。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8.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4分)

  9.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想等年,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①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② ,芳菲菲其弥章。 (屈原《离骚》)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官, 。 (李密《陈情表》)

  ④ ,梦啼妆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

  ⑤ ,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⑥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0.8.答案 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 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9.答案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末句将木犀拟人化, “酝藉” 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 ,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的喜爱。

  10.答案 甲: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乙: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佩缤纷其繁饰兮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夜深忽梦少年事 吴质不眠倚桂树 侵晓窥檐语

  [解析] 10.8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上阕;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 病后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起煮成的茶。 “分茶” 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这里的“莫分茶” 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 ,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下阕: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景在下雨的时候是更加清新诱人。木樨花终日向人温雅清淡。 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 “好” 字、一个“佳” 字便点足了。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9解析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既要分析其使用特点,又要指出其表达效果。拟人(比拟)。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 “向人” ,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酝藉” ,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 形容,亦极得神。“酝藉” 又指含蓄香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花的喜爱与词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题型完全与安徽2013高考一致,采用二选一的选考模式,甲为一首诗,乙为组合。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10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 ,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注意“赢” “ 檐语” “ 胥” 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兮” “ 也” 等字。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 7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释】:

  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②酝藉:同“蕴藉”。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作者】:

  李清照

  (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翻译】: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上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阅读训练】:

  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叙写了观景、熬药、读书、赏花等日常琐事,闲静中显出闲适、淡泊之情。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末句将木犀拟人化,“酝藉”即写出木犀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借以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

【摊破浣溪沙诗歌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阅读答案09-28

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的阅读答案及赏析05-15

摊破浣溪沙06-20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03-15

摊破浣溪沙古诗07-12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08-04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阅读赏析09-19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09-25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07-21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