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8-21 02:18:29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

  碎剪香罗浥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扬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销魂。

  古诗简介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描写的是感触万千的离情别绪。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通过对旅途中景象的描写,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了自己内容的离别之情。

  赏析/鉴赏

  这首词是一位未留名的'姓的作者用篦刀刻在蔡州瓜陂铺的青泥壁上的。

  词的上片是追忆与爱人别离时的情景。香罗帕一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真是悲痛之极。接下来两句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和渲染别离的悲痛。就在这剪碎香罗,泪眼相看,痛苦诀别之际,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哀鸣,和着催人远行的声声马嘶,又在黄昏的沉沉暮霭中断续相和,更使得这一对多情的离人肝肠寸断。下片写与爱人别离后的愁思。跟上片不同,没有从正面着笔,而只是写旅途风光,妙处就在从这一路风光中不难体味这可怜朋友的愁思。他一路行来,走过种着或成行或斜出的杨柳树的道路,穿过傍着或疏或密杏花林的村庄,这些景色不可谓不清美宜人,可是在离开了心上人的男主人公眼中,它们只能更加勾起对已诀别的爱人梦幻般的思恋。待到结束一天的旅途劳顿,投宿到乡间一所小旅店歇息下来,虽有清风明明,却丢失了花前月下的愉悦生活,真是感触万千。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2

  浣溪沙

  [宋] 李彭老

  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到处是春风。

  作品赏析

  草窗,周密之号。周乃彭老词友之一。此词与为思念此友所作。

  “玉雪庭心夜色空 。”起笔之写照草窗,是从冬日雪景落墨。玉雪指白雪。雪中天地,犹如琼妆玉砌一般。立于中庭,四望皆白,一片空明,几乎没有了夜色。庭心之心字,下得妙,若替庭心之人设身处地着想 ,便觉庭院直与雪光空明之琼玉天地合而为一。此种感觉,实已写出此境中之人,自是表里俱清明澄澈,肝胆皆洁如冰雪。从雪景起笔,为的是先立其大,即象喻草窗之高尚清操 。起笔亦并非泛写。“移花小槛斗春红 。”写照春日背景之草窗。养花小栏中花色之深浅、花容之姿媚又各不相同。一“斗”字,便透过花色花容之争奇斗艳,形象地刻画了草窗花兴之浓、赏花之精。从而草窗生活之雅致、艺术情味之高洁又可知。“轻衫短帽醉歌重。”则从夏日写照。上二句是写其清操雅韵 ,此一句则写其狂豪兴致。轻衫短帽,指夏日之装束。轻衫短帽,描绘草窗风度之潇洒倜傥。醉歌重 ,即“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意,描写其豪兴,亦写出草窗与友人唱和,乐此不疲之致高情浓。

  上片依四季时序为草窗写照,下片则从书画音乐再作映衬。“彩扇旧题烟雨外”。草窗为彩扇题诗,那扇面上的墨迹乃与空中的'烟雨相映成趣。这一意象营造可谓妙极,正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诗。烟雨可作春雨解,但作秋雨解,尤妙。如此则无形之中补足了上片所未写及之秋景,以虚补实,使上下片联结更为紧密。此句是写草窗艺术生活中书画之一侧面。此句是以写意之笔,作真实写照。“玉箫新谱燕莺中”,转写草窗娴于音乐 ,移宫换羽,每有新词,辄付诸管弦,被诸女儿歌喉,极为美听。此句是写草窗艺术生活中音乐之一侧面。此句亦是写真。又,此二句对偶,上句旧字,下句新字,互见文义,更写出草窗平生于琴棋书画皆乐而有素。为人清韵雅致如此,宜其妙手所至 ,触处自然生春。故结笔处总挽全篇云:“阑干到处是春风 。”这一写意之笔 ,确能写出草窗之精神。清韵雅致的主人公,所到之处,无不使人感到如沐春风。此是对人格品题之高度评价,亦寓于感性之形象描写之中,结得馀韵无穷。

  此词品题草窗作词的风格,其实是借重于描写草窗为人的风格 。以冬雪、春花、夏日、彩扇、玉箫、艺事等,描写出其人之清韵雅致,其词之风格亦自可知。上下两片互相映衬,遂使全词呈现为以四季时序为经,以艺术生活侧面为纬的结构,全词可看作时草窗为人风格之一全幅整合之写照。李彭老作此词,不愧为草窗知音。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古诗简介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注释

  ⑴徐州——一作徐门。

  ⑵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是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⑶旋(xuàn)——临时赶忙、急就。

  ⑷使君——苏轼自指。

  ⑸排——拥挤。

  ⑹蒨(qiàn)罗裙——茜草可作红色染料。

  ⑺收麦社——麦收时节的祭祀活动。

  ⑻鸢(yuān)——即老鹰。

  ⑼赛神——用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的活动,又称“赛会”。

  赏析/鉴赏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有诗云:“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起伏龙行》)。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词写谢雨途中见闻。上片作者着重写村姑形象。村姑不像朱门少女深锁闺中,但仍不能和男子们一样随便远足去瞧热闹,所以只能在门首聚观,这是很富于特征的情态。久旱得雨是喜事,“使君”(州郡长官的敬称,这里是作者自谓)路过是大事,不免打扮一下才出来看。劳动人民的女子打扮方式,决不会是“弄妆梳洗迟”的,“旋抹红妆”四字足以为之传神。匆匆打扮一下,是长期生活养成的习惯,同时也表现出心情的`急切。选择一件茜草红汁染就的罗裙(蒨罗裙)穿上,又自含爱美的心理。“看使君”当然有一睹使君风采之意,同时也有观看热闹的意味在内。“三三五五”总起来说人不少,分散着便不能说太多,但“棘篱门”毕竟小了一些,都争着向外探望,你推我挤(“相排”),便有人尖叫裙子被踏破了。短短数语就刻画出一幅极风趣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下片写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来到打麦子的土地祠;为感谢上天降雨,备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来馋嘴的乌鸟,在村头盘旋不去。两个细节都表现出喜雨带来的欢欣。结句则是一个特写,黄昏时分,有个老头儿醉倒在道边。这与前两句形成忙与闲,众与寡,远景与特写的对比。但它同样富于典型性。“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酩酊大醉是欢欣的结果,它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喜悦心情。

  如果说全词就像几个电影镜头组成,那么上片则是他连续的长镜头;下片却像两个切割镜头,老幼收麦,鸟翔舞是远景,老叟醉卧道旁是特写。通过一系列画面表现出农村得雨后的气象。“使君”虽只是个陪衬角色,但其与民同乐的心情也洋溢纸上。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4

  原文: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赏析: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作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5

  浣溪沙·菊节

  苏轼〔宋代〕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凄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圆月和玉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

  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子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缥缈(piāo 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貌。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危楼:高楼。良辰乐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璧月琼枝:玉璧似的明月,玉树的枝条。语本南朝陈后主后官诗:“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菊花人貌:中唐戎昱诗:“菊花一岁岁相似,人貌一年年不同。”按戎诗当由初唐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变化而来。

  赏析

  作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以乐景写愁情。开端“缥缈危楼紫翠间”一句,写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的高楼,这种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饯别宴会的自然背景(略带人文色彩),然而“感时怀旧独凄然”,词人在这离别的时刻,禁不住感叹时光的流逝,怀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独自伤心起来。显而易见,这是以乐景写愁情。词人面对使人快乐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见离别时悲伤情绪的浓重,是收到了双倍的艺术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这首小词就有三处表现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乐事古难全”一句,实际意思是说,天下良辰(美好的时光)、美景、赏心、乐事,这四者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同时存在的。这里“良辰”涵盖“美景”,上承起句而言;“乐事”涵盖“赏心”,转出下句悲伤之意。虽有现成出典,却从词人的亲身体验出发,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高度和谐的境界(具有共时性)不可多得这样的感喟,还是耐人寻味的。第二是过片“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两句,写对别后岁月的想象,同样运用了有关语典。前一句以“璧月琼枝”状写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时间的漫长,而由于不能与友人相聚,佳境也无法共赏,词人用一“空”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遗憾;后一句以“菊花”与“人貌”对举,其实是“岁岁相似”与“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说是以花开依旧来反衬人貌已非,从而深化了词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来岁与谁看”。这里的“来岁”应指来年今日,所“看”的对象则包括开头所写的自然美景,也包括过片写到的“璧月琼枝”这种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传写出人生无常(由时间的推移引起人事的变化)、佳期难再的唱叹,总之,这首小词在抒写离愁别绪的同时,也写下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诗的韵味;虽然调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迹,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

  原文: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五代:顾敻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注释:

  露白蟾(chán)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蟾: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佳期句:佳期已逝,幽会难逢,二者均茫然无望。悠悠:漫长,这里指欲相见而遥遥无期。

  记得泥人微敛(liǎn)黛(dài),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泥:怜爱、留恋,作动词用。敛黛:皱眉。

  赏析:

  这首词也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但幽会的事又茫然无期,梦中想,心中念,这样相思的日子何时才完?下片是回忆女子的可爱形象:分别时她百般挽留,黛眉微皱,无言斜倚小楼。最后一句,写他想到往事的.忧愁心。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相互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7

  原文: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

  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

  归来无语晚妆楼。

  译文

  湖光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在。远景是的中的沙滩,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近处的岸边有热闹的街市,美丽的女子。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夜晚归来,独自于妆楼寻婉。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白洲: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处“青枫江畔白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彻:完结,指乐曲的终结。

  采菱讴(ōu):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处《采菱曲》。

  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双袖:借指美女。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一竿(gān):宋时京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处“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

  赏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容若扈驾南巡,目睹了江南的湖光山色,尽享自然情趣,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8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鹧鸪天

  宋代:杨无咎

  蕙性柔情忒可怜。盈盈真是女中仙。披图一见春风面,携手疑同玳瑁筵。

  挥象管,擘蛮笺。等闲写就碧云篇。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

  水调歌头(寿梁多竹八十)

  宋代:赵必{王象}

  百岁人能几,七十世间稀。何况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饴。好与七松处士,更与梅花君子,永结岁寒知。菊节先五日,满酌紫霞卮。

  美成词,山谷字,老坡诗。三迳田园如昨,久矣赋归辞。不是商山四皓,便是香山九老,红颊白须眉。九十尚入相,绿竹颂猗猗。

  南乡子

  宋代:吕胜己

  斗笠棹扁舟。碧水湾头放自流。尽日垂丝鱼不上,优游。更觉心松奈得愁。

  行客语沧洲。笑道渔翁太拙休。万事要求须有道,何由。教与敲针换曲钩。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9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鉴赏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莱、方丈。“册”,册封,特指皇帝的诏书。该词起句便见不俗,将此日参加中秋宴会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张孝祥《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亦有句:“人物流册府仙。”

  “结社”,组织团体。“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唐·许浑《送太昱禅师》诗)次句巧妙地将“结社”二字拆开,一作“聊结”,一作“社中莲”,由此又将今朝宴会比之于晋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庐山白莲社数百人中,其间誉望尤着,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晁补之于《白莲社图记》亦有记载。

  第三句作为上片结语,是说当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兴,坐上十八客酒兴更高。“胡笳”,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写下《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今。“按拍”,击节,打拍子。今宵按拍赏音,不禁抚今思夕,感慨万端,自是豪饮痛醉一场。

  换头用“封姨”对应时节,切合“十八”。“封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由于中秋季节犹有余热,词人便在此时召唤风神送来凉爽,清涤晚暑,以助酒兴。

  接下一句说酒后更有品尝,以切“十八”,并扣题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巩《荔枝录》:“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苏辙《干荔支》曰:“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赏月,赏月当有瓜果供奉,该词故有“荔子荐新圆”句。“新圆”,指中秋圆月。

  荔子自然圆,中秋月更圆,新朋老友中秋团圆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词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结,说今宵赏月尚可再延长三夜至十八。“婵娟”,。这是词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见词人填词用事的高强本领。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0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

  作者: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浣溪沙·江村道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注释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畴(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④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⑤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

  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情绪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而显得非常新颖独特。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希望归返自然的象征。“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荫凉,而避免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词人在这里好像也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1

  《浣溪沙》作品介绍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作的一首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①

  湖上朱桥②响画轮③,溶溶④春水⑤浸春云⑥,碧⑦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⑧萦⑨醉客⑩,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浣溪沙》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朱桥:栏杆朱红的桥。

  ③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

  ④溶溶:指水盛貌。

  ⑤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⑥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

  ⑦碧:即绿色。

  ⑧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

  ⑨萦:即萦绕,留住之意。

  ⑩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归:指离开。

  《浣溪沙》原文翻译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皇v元年至二年(1049—1050)。欧阳修任颖州知州,与友人一起载舟游春的所见所闻。是一首以景抒情的小词。

  《浣溪沙》赏析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乐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浣溪沙》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www.jianbihua.cc)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2

  原文: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译文

  卷起映照着晚霞的重重锦绣帐板,在曲曲的屏风旁无聊地击打着拍板,失意者因为什么事离开了家。

  梦魂中也到不了所思念的`人身边,一觉醒来太阳开始西斜快要落山了,满院的芳草衬托着残花。

  注释

  浣节沙:浣节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屏风:室内隔扇,以木为之,多有雕绘。

  斗红牙:竞拍红牙演唱也。斗,此指竞相演奏。红牙,红木拍板,演奏时用以节乐。

  恨人:失意抱恨者。此处作者自指。

  芳草:这里比喻远行的丈夫。

  残花:暗喻因相思过度而憔悴不堪的女主人公。

  赏析:

  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比作“恨人”,当为哲宗绍圣元年(1094)后眨谪在外所作。词人身在客中,面对筵宴,不但不能解除愁苦,反而更增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3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

  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注释:

  "懒向沙头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炉醉玉瓶"

  ①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著名诗人。

  ②漫向:一本作“懒向”。

  赏析:

  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镜江探母。陆游与其盘桓两月。这首《浣溪沙》

  即作于此时。上片表现了二人友情的深挚。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情。全词抒情委婉,真挚感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首二句委婉有致。“夕阳”句于闲处写情,意境并

  到。“忙日”、“新愁”二句真率有唐人诗格。结句乃客中送客,人人意中所难堪者,作者独能道出之,殆无咎将有远行也。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4

  原文: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译文

  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

  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

  注释

  浦:水滨。

  棹(zhào):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

  长(zhǎng)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要:通“邀”。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重云:重重云层。

  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恶(wù):猛,厉害。

  禁(jīn)持:“禁”通“今”,摆布。

  赏析:

  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妙。“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歇拍展开水面。头指船头。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都是宋人口语。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又怎得令人不愁!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此指河水。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

  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翻译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了。

  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据说,吴地产的橘子女孩子剥后,手上三日仍留有余香。

  注释

  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

  新苞:指新橘,橘经霜变黄,又有外皮包裹,如新生的黄色花苞。

  青黄: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屈原《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噀:喷。

  清泉:喻橘汁。

  吴姬:吴地美女。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浣溪沙原文赏析08-23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05-06

《浣溪沙》原文赏析02-01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02-08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08-17

浣溪沙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0-26

浣溪沙·端午原文、赏析06-27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7-22

【精】浣溪沙原文及赏析06-28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实用]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