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浣溪沙
作者: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音: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翻译: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古诗简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1.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一生仕途顺遂,生活富贵优裕。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繁荣。
晏殊作为达官贵人,过着优雅闲适的生活,然而他也有着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敏锐感受。这种矛盾在词中有所体现,他在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又不禁为美好事物的消逝而惆怅。
2. 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创作此词时,正处于被贬谪的境遇之中。他被贬到黄州,虽然身处逆境,但苏轼生性豁达乐观。
在游览蕲水清泉寺的过程中,看到寺外的自然景象,如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超脱态度。
古诗特色:
1. 形式特点
句式与格律:《浣溪沙》的词调一般为双调,上片和下片各三句。句式较为整齐,上片三句多为“七、七、七”字句式,下片三句通常为“七、七、七”或“六、七、七”字句式。在格律上,平仄要求严格,押韵方式一般是上下片各押三韵。这种整齐的句式和严格的格律要求,使得《浣溪沙》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字数与篇幅:全词字数适中,通常在42字到48字之间。这样的篇幅既能够简洁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又不至于过于冗长。
2. 内容与情感表达
伤春悲秋与时光感怀:许多《浣溪沙》的作品常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例如晏殊的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通过描写花的凋落和燕子的归来,深刻地表现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
抒情的含蓄性:诗人往往不直接抒发强烈的情感,而是通过描写景物、叙述小事等方式来含蓄地传达内心的情感。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通过描写农村的生活场景,如枣花飘落、缲车声响、古柳卖瓜等,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3.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浣溪沙》善于运用富有代表性的意象。像“落花”“归燕”“夕阳”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词中,这些意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时光、生命等问题的思考。例如,“落花”通常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归燕”可能暗示着旧事物的回归或者人事的循环。
对仗与对偶:部分句子常常会采用对仗或对偶的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如晏殊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对仗工整,“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在形式上整齐美观,在内容上又把两种不同的情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
【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精选]苏轼《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09-19
浣溪沙·荷花苏轼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08-09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7-22
浣溪沙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9-28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8-04
浣溪沙原文的翻译及赏析11-03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02-22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03-05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荐】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