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化石吟》赏读
《化石吟》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写出了作者非常的热爱化石。下面是《化石吟》赏读,一起来看一下吧。
《化石吟》原文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简介
《化石吟》是辽宁大学教授张锋作品,原载杂志《科学24小时》1982年第2期,后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整部作品以诗歌的形式,宣传科普知识。通过会讲话的奇异化石,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该作品作为教科书,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教材,可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化石吟》赏析
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的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向,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十分机智地再用一设问拟人句:“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一个“"请”字,极富人情味,使诗歌情趣盎然。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指点迷津。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是化石,“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诗人以一“啊”字领起,用第二人称亲昵地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由于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精美而灵动。“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诗眼,诗人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诗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后,诗人专门用了一节诗照应第二节,巧妙作答,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结尾句"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不只是对第二节诗诗意的重申与反复,而是水到渠成,画龙点睛,总结全诗,有力收束。读罢上文,化石讲述的故事难道不"令人神往,惊讶" 诗人在这样的抒情议论中收束全诗,不但独具匠心,而且强化了主旨。
《化石吟》 的感悟与启示
长眠于地下亿万年的化石,如今陆续被人类挖掘出来,并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把化石的神秘面纱一一揭开,为我们披露了若干年前鲜为人知的事物。
我们在惊讶,在叹服。科学先进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知识,那些重新被科学家复原出来的已经灭种的鸟、鱼、猛兽……都在我们眼前活跃着,仿佛它们就是现在生存着的猫、狗、麻雀—样平常。许多已经灭种的生物,是人类、是科学把他们带回这个现代的世界中,被世人重新认识,因此,我们才得知:“哦,原来世界上曾有过这样的生物物种。”
能做到这—步,简单吗?容易吗?不,一点也不。如果不是科学家们用坚韧不拔、努力不懈的钻研精神去探索、去思考,那些在我们平常人看来毫无乐趣可言的石头,只能永远是普通的石头,而不是蕴藏着大自然秘密的石头了!
如果说我们仅仅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够发现奇迹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渊博的学识,你对着—堆看来完全没用的石头,又该从何入手呢?没有广博的学识,仔细的观察力,又怎能看出藏在化石中的蛛丝马迹呢?
作为青少年,如果我们有志气、有梦想,就要好好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也许,若干年后,你又会在某样不起眼的东西中发现出一些惊人的秘密了!
作者简介
张锋,国家级教授,男,1961年9月23日生,理学博士。1982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有机专业大学毕业。1985年辽宁大学化学系无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1993年在辽宁大学化学系任教, 1985-1987年任助教,1987年晋升讲师,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9月-1993年9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国部参加国家教委日语培训班并通过选拔考试。1993-1994年国家教委公派赴日留学,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化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室做访问学习。1994-1998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生物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1998年3月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98年3月至 今在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1999年8月晋升教授。现用笔名雨岩、风涛。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译著有《黑猩猩在召唤》《神秘的黑猿国》等。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化石吟》赏读】相关文章:
读《化石吟》感想06-25
化石吟08-25
《化石吟》09-16
《化石吟》化石图库素材11-20
化石吟化石图库素材07-30
化石吟的说课稿10-20
《化石吟》学案09-24
《化石吟》 教案09-13
《化石吟》的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