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中考内容理解题汇编
导语:中国优秀的经典诗词歌赋和小说文学等数不胜数,读后都给人心灵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中考内容理解题汇编,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一、划分节奏(2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余/拏一小舟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二、课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清末明初文学家。(2分)
三、整体感知问题:
1、文章写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 2、看到了什么景?——雪景。
3、你从这些写景叙事的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故国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偶遇知音之乐(愉悦)、孤独落寞的伤感(伤感)之情。
4、文中评价张岱的一个字是:“痴”(“痴”说通俗点就是:傻,笨,举止异常。);‘’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5、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拿、拥、往、看 (1分)。此之谓“痴行”
6、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此之谓“痴心或痴情”
7、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结尾的作用: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8、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0、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围绕“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寂静(静谧;幽寂;肃杀)”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1、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12、(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是日更定)天寒地冻,万籁俱寂,晚上八点左右,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什么性格吗?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超凡脱俗,清高孤傲的人
四、写景是游记的重点,此之谓“痴景” ,‘’痴‘’雪后奇景——
1、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写景的顺序:
第一句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第二句是局部描写,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3、运用的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4、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5、文中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景(答出"白描"即可)
6、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7、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 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9、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10、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的是由面到点观察的方法。
11、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12、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1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五、类文比较阅读
1、甲《三峡》、乙《湖心亭看雪》
★甲《三峡》、乙《湖心亭看雪》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
甲文采用的是大笔渲染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
★甲《三峡》、乙《湖心亭看雪》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欣赏与赞美之情,(1分);乙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1分)。(甲文若只答“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给0.5分。2分)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手法上此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湖心亭看雪》采用的是白描手法,勾勒写意)
《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1分);《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分)
3、《湖心亭看雪》和《满井游记》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的特点。(2分)
★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甲文《与朱元思书》;乙文《湖心亭看雪》填空和简答。(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厌弃尘俗,向往自然。“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示例: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甲文《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5、《三峡》与《与朱元思书》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或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六、理解性填空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联想到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环境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中考内容理解题】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10-18
《湖心亭看雪》赏析03-25
湖心亭看雪的体裁03-24
《湖心亭看雪》教案06-11
湖心亭看雪课件04-18
《湖心亭看雪》教案04-17
湖心亭看雪学案04-17
湖心亭看雪教案11-18
湖心亭看雪分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