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件
湖心亭看雪复习内容有哪些?讲述哪些关于湖心亭看雪的重点知识点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复习课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 文学常识
1.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2.出处:本文选自《陶庵梦忆》。本文是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
3.体裁:小品文。
二、重点字词
1.书下注释
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②拏:今作“拿”,牵引。
③毳衣:一种毛制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④雾凇:水汽或雾滴受冷在树枝等物体表面凝结成不透明松散冰晶。
⑤沆砀:严寒天气,空中的白茫茫的空气。
⑥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⑦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⑧金陵:南京的古名。
2.其他字词
(1)余住西湖 余:我。
(2)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全。 绝:消失,断绝。
(3)是日更定 是:这。
(4)上下一白 一:全。
(5)惟长堤一痕 惟:只。
(6)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7)见余大喜曰 大:非常。喜:高兴。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怎么会,哪能。 更:还。 此:这样。
(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竭力,尽力。 别:告别,辞别。
(10)客此:到此做客。
(11)及下船 及:等到。
(12)舟子喃喃曰 舟子:船夫。喃喃:小声嘟哝。
(1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莫:不要。 痴:痴情,痴心。更:还。似:跟……一样。者:的人。
三、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刚刚入夜。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毛制的衣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的船,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粒子,唯此而已。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了。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作客。等我走下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向您一样痴的人呢!”
四、文章结构
文中所记主要事件是湖心亭看雪。
整个事件又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从开头到“独往湖心亭看雪”)写雪定独往。
②(从“雾凇沆砀”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湖上观雪。
③(从“到亭上”到结尾)写亭饮而别。
五、文章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卓然独立的清逸雅趣,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对故国(明朝)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六、写作特色:(1)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2)运用白描写景。
七、品析全文
(一)雪定独往:“人鸟声绝,驾一小舟”的独往。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解析:文章开篇直接而巧妙的注解“文题”,交代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又交代文章追忆和怀念意味,并为下文做铺垫,写出了银装素裹的西湖,雪大、雪久、雪厚的雪境。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解析:作用——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湖心亭偶遇埋下伏笔。情感——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也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独行的高雅情趣。
(二)湖上观雪:“天云山水,上下一白”的世界。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写作内容:描写西湖美丽的雪景。
描写方法: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描写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在整体描写中,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中,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
赏析: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运用白描,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西湖的整体全景,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彩、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着眼于“大”意象绘景。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运用夸张修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清新灵动,给人一种似有似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2)量词“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行,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是炼字的典范。同时也隐含渺然人生如同沧海一粟之感慨。
(三)亭饮而别:“拉余同饮,痴情游者”的会别。
1.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奇遇。相遇出乎作者意料,彼此都很高兴,只是心中况味颇有不同。
2.“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这里指此时此境萍水相逢之喜,也有人生客旅的慰藉之意,更有绝境同游的痴情痴趣。
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的理解:“痴”是痴情,是一往情深。“痴”是对自然的凝视,是对生命的依恋。在西湖大雪三日,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偶遇金陵客在此对饮。文章忽起波澜,因为彼此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与共同的美感。痛饮而散,更见至情至性,因此曰“痴”。
其他复习题:
1. 本文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叙事、描写、抒情融于一体。例如“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叙事,对西湖美丽雪景的描绘是描写,叙事描写中,蕴含作者的浓浓情致,或喜悦,或沧桑,浑然一体,自然独到。
2. 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喜悦、豪迈之情。
3.在繁乱的时代中,作者和他在湖心亭偶遇的两个人都在内心世界中保留着对自然山水的钟爱。你认为人的内心还应永远保留哪些美好的东西?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在今天,物质发展日益繁华富裕,我们应更多一份坚强和执著,勇敢的挑战生活的安逸,永葆人性的善良和质朴,做有志向有追求的社会新人。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写作特色: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的冷寂来。而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的人生彻悟之感。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不能不说是奇迹,那两人也都“大喜”,感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几人痛饮而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及写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况,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张岱是性情中人,最关注的是朋友之间在情致心灵方面的沟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职爵里等世俗的问题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询问对方身份之时,也是彼此分别之时,有缘相聚实非易事,此刻一别也许就难以再见,这怎么能不叫人遗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而金陵人正是那"痴似相公者",“湖中人鸟声俱绝”仍出来赏雪。“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说明是早有准备,更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痴”。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复习课件】相关文章:
《湖心亭看雪》课件07-10
湖心亭看雪课件07-25
《湖心亭看雪》课件设计09-17
《湖心亭看雪》课件教学设计06-24
《湖心亭看雪》课件(通用11篇)09-12
《湖心亭看雪》知识复习要点10-21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通用12篇)11-20
《湖心亭看雪》10-18
湖心亭看雪赏析09-25
解读湖心亭看雪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