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品味贾平凹的散文
读贾平凹散文
贠国庆
翻开平凹散文,立马就能闻到那里面的烟味、茶味和酒味。
这里,我不是说他的散文全是靠烟硬熏出来的,对于一个抽烟不断火的烟鬼来说,他写文章时离不开烟,不写文章时他嘴上的香烟也几乎从未灭过。这里的“烟味”意味着非常亲切,是说某人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三十年前,初次听平凹老师的讲课时,他就给我们以很普通很亲近的感受,几十年过去了,他现在仍是如此。他的散文如同他的谈话,大多很随意,很放松,就像几个哥们在一起谝闲的一般,有啥说啥,不像某些人那样肘,那样高高在上。他写的叙事性文章也好,谈论性的也好,游览性的也好,记人性情的也好,随意如行云流水,平实如山村小道和随处可见的一般的庄稼地,有清浅的小溪清流,蜿蜿蜒蜒;有鲜花佳果,使人眼前一亮;也有苞谷穗子红薯蔓子萝卜缨子洋槐树臭椿树等等,你一看,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茶味就是禅味。平凹散文虽看着随随便便,信笔而来,但其禅味却颇浓。无论记游的也好,论画的也好,写人的也好,论事的也好,读过以后,都令你不能不嚼一嚼,品一品。能够打通儒道释三界,且自然融合之,平凹老师可谓曹雪芹之后中国不可多得的作家之一。就是纯亲情的《祭父》《关于父子》《我不是个好儿子》等等,都有一种幽幽的禅意在。至于那些游记论人的篇章,看似平淡,却都大有嚼头。越嚼,韵味越浓。谈禅离不开茶,无茶也难以谈禅。就连他的笔名,也是现在的大名,也饱含幽幽不绝的茶香。平与凹,按照道家的理论,其实就是须臾不离的夫妻。无妻不成夫,无夫也不成妻,当然无凹地也难以显示出平原来。见喜老师称平凹老师是“鬼才”,但很多人不知其中的奥妙。此之“鬼”,并非我们常人平常所言之“鬼”,而是他们商州特有的“鬼”,即商州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鬼文化。文化有秦文化、晋文化、齐文化、鲁文化,也有楚文化、吴越文化等等。虽都处于江汉地带,但其文化也有特细微的差别。楚文化重巫风,商文化偏于鬼道。读平凹老师的书,你不能不为其中各种鬼文化而叫绝。文化若上升到了“道”的层次,就会有永远也嚼不尽的味道。冲一杯陕南茶,细细品味,平凹散文的韵味就如同热茶中那种苦苦涩涩的味道。这是一种原始的味道,沾着陕南那种原始森林里泥土的味道。夕阳西下,冲一杯热茶,对着胀红了脸的落日,拿一本平凹散文,漫无经心地读着,那绝对是一种无言的独特的享受。你可以从中悟出丝丝如缕的道韵,也可以品出其中无法向人言传的禅意来。
中国古来无酒不成文,弄文必有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是其诗的催化剂。要是没有酒,中国文化史上就少了无数个天才诗人。不少人认为杜甫的诗是硬吟出来的。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杜甫绝对不是个没有天分的诗人。他的祖父杜审言,就是名闻朝野的大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不可低估的地位。从小受诗书的熏陶,他难道没有几分天赋?读杜甫的七律诗,谁能看出那是他苦吟出来的?平凹老师的作品也如此。他的父亲当年就是一个名闻乡里的名师。这也是平凹老师一生的幸运。但他也经历了几十年刻苦读书,把笔写秃的磨练。据平凹老师自己记述,他的诗文也是与酒分不开的。燃一支香烛,抿着家乡纯酿,甚至盯着桌前的古董,往往能激发他冒出一种恍若神助的灵感来。其实,当他写作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怎么写都自成文章了。他的散文深受庄子山海经柳宗元和明清小品的影响和启发。因此,他的《说花钱》《说请客》《说足球》《说奉承》等等的“说”,就显得信笔而成,议论中饱含感情,抒情中夹带描写,浑然天成,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的酒后狂吟了。如是,读平凹散文就如同喝酒抽烟品茶一样,是一种极特殊极有味道的享受。
我们中国人若谈起读书,往往会把它同“苦”字连起来。其实,读天才大师的作品,不仅不苦,反而是一种及其美妙的享受,如庄子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曹雪芹郁达夫莎士比亚拜伦雪莱海涅平凹老师等人的作品。
【品味贾平凹的散文】相关文章:
贾平凹散文的特点08-11
贾平凹散文《风雨》10-01
贾平凹散文《猎手》10-20
浅谈贾平凹散文07-28
贾平凹散文写景散文08-30
浅析贾平凹的散文11-11
贾平凹散文《红狐》07-30
贾平凹散文《朋友》08-14
浅析贾平凹的散文08-20
贾平凹优美散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