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贾平凹散文《丑石》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贾平凹散文《丑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拓展:《丑石》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丑石》是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本单元内容,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努力学习表达技巧,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个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1、本课的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揭示的人生哲理。
3、学习欲扬先抑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对于丑石的情感变化,理解简洁平实的语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法。
1、诵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读效果,在学习之前我先与学生共同疏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排除阅读障碍,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整篇文章。
2、提问引导。
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先写了丑,再写美)文中的丑与美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弄懂了这些问题就意味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理解。
3、讨论分析。
(1)丑石之“丑”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丑石”之“丑”的相关语句,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出发去刻画“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结论课文一开始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刻画丑石之“丑”:从外观上直接描写它的“丑”:它的颜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从实用的角度间接写它的“丑”:它“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盖房子、垒山墙,甚至铺台阶都不行。
而且它的质地,作磨嫌太细,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来浣纱捶布也嫌它不够光滑。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呢?课文接着又讲了两点小用处,于是我又问学生——
(2)课文所讲的丑石有两个用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前半问课文里说得比较明确,学生应该能较快找到相关信息:
一是石上有个坑凹,雨天盛水后,鸡儿可以去喝饮。
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赏满月。后半问学生开始并不容易理解,经过一番引导后基本能达成这样的认识,再次间接描写丑石之“丑”,两点用处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点用处“爬上去赏月”,结果是摔下来磕破膝盖。归根结底,丑石确实无用。
到此课文来了一个小结,我让学生到出那个小结句子——“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以上几个段落作者都是在竭力刻画丑石之丑,其感情变化的轨迹是由“遗憾”至“讨厌、咒骂、嫌弃”,步步下滑。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蓄势,以更好地褒扬丑石的内在美。
文章自此来了一个转折——下面几段是在叙述丑石的本来面目,也可以说是丑石之美。同样,我设计了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发现相关信息。
(3)丑石之美又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①“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②“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给了人们“光明、向往、憧憬”。
③“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思考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发现信息的能力,学生基本上都明白了这篇文章前后部分有一个转折,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在这点认识上我又让学生回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这叫做“先抑后扬”。
五、说学法。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之间平等、融洽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美和丑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贾平凹散文《丑石》】相关文章:
贾平凹《丑石》原文及赏析08-15
贾平凹《丑石》选段阅读答案08-03
丑石贾平凹的阅读练习题09-12
贾平凹作品《丑石》原文及其赏析05-17
贾平凹散文《猎手》10-20
贾平凹散文特点05-15
贾平凹散文《风雨》05-15
贾平凹散文《红狐》07-30
浅谈贾平凹散文07-28
贾平凹散文鉴赏《秃顶》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