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及答案

时间:2024-12-06 08:59:28 佩莹 记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及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及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3分)

  (1)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

  10. 下面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意 醉翁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9.(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③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选自《古文观止方山子传》作者苏轼)

  【注】①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②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③矍然:吃惊的样子。

  1.下列句中的于与余谪居于黄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贤于材人远矣 B.仓鹰击于殿上

  C. 舜发于畎亩之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方山子是苏轼的朋友陈慥,年轻时是有侠义思想的人。

  B.选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晚年时的不同遭遇和思想变化。

  C.方山子在晚年隐居山林是为了不受世俗的困扰、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自己被贬黄州怀才不遇的境况。

  3.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4分)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

  ②因谓之方山子 谓:

  ③适见焉 适:

  ④余既耸然异之 异:

  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C

  3、(4分)①隐居。 ②称,叫

  ③适逢,正巧 ④以为异

  4、(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1分)然而他的妻子、儿女(1分)和奴婢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1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只划一处)。

  遂 至 承 天 寺 寻张 怀 民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念( ) 但( )

  3.用现代汉语描画下面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最后却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念:考虑、想到;但:只是

  3.庭子下面的月色如一潭清水,明亮清澈,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织,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4.正因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只有清闲的人才能够有心欣赏,共抒情怀。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但却旷达悠闲的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与《方山子传》对比阅读08-09

记承天寺夜游和方山子传阅读理解及答案06-15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06-06

记承天寺夜游的阅读答案09-19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07-11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09-14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1-23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及答案10-28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附答案06-17

《记承天寺夜游》综合能力测试题及对比阅读答案09-25